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论根源视角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施路径分析

简论根源视角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施路径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08

简论根源视角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施路径分析

"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其实施意义重大而深远,它作为人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统一体,而实施路径则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模式、渠道、方式和方法。在新形势下,要开展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在于实施路径。文章立足根源,探本溯源,着重从存在根源、认识根源、实践根源和价值根源四个视角,展开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施路径的若干分析。

[论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实施路径

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以树立个人理想信念和确立社会共同理想信念为基本任务,以理想信念的宣传、确立与培育为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它具有维系社会有序运行的纽带作用。而以大学生为主体而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而存在,其实施意义重大而深远,它能够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自我成长成才,为实现其自身的人生目标奠定基础。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正面临着内、外双重的考验,内部考验主要在于大学生价值观念上的转变,体现出“多样性、平民性、功利性、个人本位性、自主性、注重能力性、不确定性、现实性、实惠性、两重性”于一体的新型特征。外部考验主要来自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恶意侵蚀与破坏。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考验,如何能够有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取决于是否存在实施路径以及实施路径是否具备实用性。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施路径展开探析,以探析实施路径的存在必然性、方向性、实践性与有效性为主要内容,旨在为实施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搭建合理可行、行之有效的平台,为有效实施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存在根源视角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施路径的存在必然性分析

存在根源反映着事物为何能存在、为何存在的情况,体现着事物存在的必然性。从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存在根源出发,在认识其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实施路径存在的必然性,是有效开展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提。理想信念教育与其实施路径之间是一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明确作为“整体”的理想信念教育客观存在的认识基础上,为了确保“整体”的继续存在与持续发展,作为“部分”的实施路径应当始终以服务于“整体”为目标而存在。一般而言,可以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政策制度两个方面作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存在根源。

首先,作为存在根源之一的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其内容主要在于“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的要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它体现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人的一种实践活动,其存在是基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需要,基于经济基础与生产力的决定性,其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也就意味着作为其“部分”的实施路径因为“整体”存在而获得了存在必然性,它是“整体”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实施路径的存在必然性决定着理想信念教育应当具有促进个人成长成才、提升个人综合素养、服务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其次,作为存在根源之二的政策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不仅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主要政策依据,也是实施路径确立的向导与依据。它已经明确指出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地位,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同时,也指出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施路径的主要内容在于要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认识根源视角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施路径的方向性分析

认识根源反映着能否及如何看待、识别事物的情况,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相互联系在认识领域的体现,一般而言,主体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决定着它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决定了主体自身的行为方向。其中,认识水平主要在于解决主观能否反映客观、主体能否认识客体的问题,而认识能力主要在于解决主观如何反映客观、主体如何认识客体的问题。认识能力是认识水平的深化,认识水平是认识能力的基础。两者体现在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即表现为能否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进行认识以及如何对其加以认识。

首先,从认识水平来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作为人的认识客体而存在,人们要做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有机融合。同时,要能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展开全面认识,从个人认识方面、社会共识方面入手,积极提高个人认识深度与社会共识广度,这是开展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保障。因此,实施路径的确立应当在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要性与必然性的同时,要能准确地把握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性质、规律及其内容。

其次,从认识能力来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人的一种自觉实践活动而存在,要积极发挥认识活动指导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形成明辨是非的判断力,能自觉有效地区分关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这是开展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质要求。这也就为确立实施路径提供了可操作、可指引的道路与方向,其方向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理论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自觉辨别等,具体而言,即实施路径要坚持以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作为根本,牢牢把握理想信念教育的能动性,充分展示其服务社会、服务个人的目的。 "

<>

三、实践根源视角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施路径的实践性分析

实践根源反映着事物之间如何相互转化与作用的情况,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辩证统一体的维系与纽带。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是主体思想与行为的辩证统一体,“思想与行为是人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起点,是人类思维中最早出现的认识对象。”思想是行为的内在动因,行为是思想的外部体现,因此,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物,不仅要处理好内在思想和外在行为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实践活动的关系,这就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施路径的确立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路径重在行之有效与具有可操作性,而实践是检验路径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实施路径的实践性主要可以体现在:第一,从“内在思想—理想信念教育作用—外在行为”路径转变来看,内在思想一经外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作用后,体现出来的行为则是一种有意识、有目标的理性实践活动,促使当代大学生形成个人正确的理想与信念,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实际行动。第二,从“理想信念教育能动服务于各类实践活动”角度来看,实施路径的设计要为理想信念教育能动作用的发挥搭建实践平台,要充分发挥理想信念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和谐稳定、人民文化生活富足等方面的服务作用,通过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这一途径,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服务于经济实践活动、政治实践活动与文化实践活动提供智力支持。

四、价值根源视角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施路径的有效性分析

首先,价值根源主要反映着事物之间彼此需要与满足的情况。价值体现的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只有对主体有用、有需要、能带来利益的客体,才是有价值的。而作为社会发展必然产物的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否具有价值,主要取决于它能否满足作为主体而存在的个体和社会的利益需求,而价值标准能够有效衡量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成效。因此,作为“部分”的实施路径只有在满足一定价值的前提下,才能有助于作为“整体”的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效的取得。“从价值主体来看,可分为社会价值主体和个体价值主体”,对此,利益需要也可以分为个体利益的满足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故实施路径的有效性也就可以从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角度来加以体现。

其次,从个体价值的实现方面来看,个体普遍面临着自身利益诉求与满足的关系问题,如何通过合理可行的途径来对个体利益的诉求予以满足,从而实现个体的价值,则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施的重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落脚点主要在于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满足大学生自我成长成才的需要,促使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第三,从社会价值的实现方面来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当要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力求全面实现社会经济价值、政治价值与文化价值,这正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又一价值体现。因此,实施路径的建立也应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与效用性,应当从实现社会价值的角度出发,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可持续科学发展作为重要目标,着重提升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促使大学生能够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发挥理想信念教育能动作用于社会价值的全面实现。

五、结语

实施路径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模式、渠道、方式和方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而客观存在,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施路径的四种特性综合体现了其所具有的有机整体性:存在必然性是基础,方向性是指引,实践性是本质,有效性是目的。同时,本文结合存在根源、认识根源、实践根源和价值根源四个视角,在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施路径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也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施路径的实质内容予以探析,深刻而全面地勾勒出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施路径的框架与图景,即以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政策制度为基础,以提升认识水平、提高认识能力为手段,以充分发挥理想信念教育的能动服务作用为基本方式,目的在于满足人的利益诉求和全面实现社会价值。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马里海盗
考英语作文精彩短语150条 5
考英语作文精彩短语150条 1
选修课有必要吗?
诞节英文祝福大全(双语)1
诞节祝福英语大全(双语)3
舍里开超市
喜欢所学的专业怎么办?
造低级句型 让你的英语靓起来
ce的早晨
语咨询热线
​ New Year's Day(元旦)
诞节祝福英语大全(双语)2
9新年元旦英文祝福短信大全
车日的倡议
项目部总工程师个人年终总结
总工程师年度述职报告
2011年总工办工作总结
XX年总工办工作总结
2011年度工程经理述职报告
建筑工程师年度总结报告
工程部经理述职报告
总工办2012年工作总结
石油工程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报告
总工办年度工作总结及第二年度工作设想
土建工程师工作总结
公司总工室工作总结
焦化厂技术员岗位申请报告
2011年度总工办工作总结
建筑工程总工程师年终总结报告
《找春天》课外延伸 春的赞歌
《小鹿的玫瑰花》重点问题探究
《找春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找春天》教学建议
《找春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案讲义1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相关介绍
《月球之谜》 趣闻故事
《我有两个月亮》
《找春天》课堂重点:背景描述 春的序曲
《找春天》扩展练习
《找春天》教材简说
《找春天》课堂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找春天》课堂重点:课堂回放 春的追寻
《找春天》课堂重点:拓展交流,强化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