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试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

论文摘要 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论坛、微博、QQ以及各种网络聊天工具等新的网络传播方式层出不穷。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人们能够及时掌握各种信息。然而,网络本身也是一柄双刃剑,它在提供便捷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在当前高校处于突发事件的频发期,面对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如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已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论文关键词 信息化 高校 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正在全球展开的信息和信息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社会变革的方向起着决定作用,其结果必定导致信息社会在全球的实现。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互联网的普及之广已经达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越来越多的人把网络作为了解信息、传播信息、浏览新闻、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主要渠道,越来越多的人借助博客、微博客等进行文化创造、参与文化建设、进行人际沟通交流。也就是说,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获取快捷、大量的信息,当然,这些信息并非总是真实可信的,这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听到网络谣言,甚至遇到网络诈骗。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会非常关注在第一时间能否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高校更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缩影,从师生员工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等各个方面,互联网更是渗透其中,网络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我们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类型、级别及演变

突发事件,顾名思义是指突然发生的事情,一方面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并出乎意料;另一方面是这种事件往往较为复杂,难以对付,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之规定,突发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的发生,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完全避免,其中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因素。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通过大量的事实分析后指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现代化过程却孕育着不稳定”,“不是穷不稳定,而是想富的过程不稳定”,现代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克服社会动荡的历史阶段”。而当我们把视角放在当前高等教育上,就会看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无论从高校数量、学生的入学率和学生人数,还是从高校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来讲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随着高校在办学方面不断向内外的拓展,各种突发事件也会随之增多。高校突发事件尽管与社会上所发生的突发事件具有诸多共性,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高校突发事件更多是局限于高校内部,又带有高校自身的特点。 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纷繁复杂,一般而言,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进行划分:从事件的成因上划分,可以分为自然性事件和社会性事件;从是否可防可控来划分,可以分为可防可控事件或者不可防控事件;从影响范围内划分,可以分为校内或社会性的事件;从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治安事件。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突发事件的发生尽管事出突然,但也不是毫无征兆的,分析突发事件的演变过程,不难看出突发事件从其产生到结束往往要经历五个阶段,即: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减缓期和解除期。潜伏期是突发事件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是突发事件量变积累的过程,或者是已经发生了质变,但表现还不太明显的阶段;爆发期在这五个阶段中时间最短,但影响最大,表现为事件的急速发展和严峻态势的显现;持续期是突发事件造成人员、财产等方面的损失到这一事件无法继续造成明显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突发事件所表现出的突发性、复杂性、严重性、持续性、可控性等性质表现得最为突出;减缓期是指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达到最严重程度之后,逐步开始减小的过程,在这一时期,虽然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损失已经没有前面两个时期那么严重,但只是表现为突发事件得到初步控制;解除期是指突发事件得到完全控制,人们开始进行善后处理和进行加强预防突发事件发生的宣传的时期。

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处理的基本原则

(一)处理迅速及时的原则

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偶然性和影响传播快的特点,整个突发事件往往发展变化迅速,由于信息可能出现的不畅通或者不全面,其发展与结果往往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因为突发事件的发展迅速,并且有可能影响大、危害性大,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迅速及时的反应,并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就有可能造成险象环生、岌岌可危的被动局面。因此,为了防止突发事件的蔓延和扩大,高校各部门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行动快捷,为此,作为学校领导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就需要作出及时正确决策,并发出有效指令,而学校各机关部门在接到领导指令后应能及时赶到现场,迅速投入突发事故的处理过程当中。 "

(二)确保师生人身安全的原则

高校中发生突发事件,尤其是发生诸如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或者安全事件,都可能对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必须把保护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生命安全,作为处理突发事件和开展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当然,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的同时,还应该最大限度地保护参加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注重按照预案程序的原则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高校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制定好相应的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能够按照预案程序做好相应的处置工作。古人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突发事件的预案体系建设,并不是为了检查应付,而是实实在在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稳定,预案制定出来了,还需要经过实践检验,也就是需要进行必要的应急演练,通过这种演练,让各部门对于应急预案更加了解和熟悉,同时,制定出的应急预案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改变,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

三、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应急管理

信息化时代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以及手段多等特点,在这种背景下,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作为高校应急管理部门应该首先掌握快速、灵活并应对有效的方法,为此,需要从应急管理体制上强化高校响应机制。

(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健全高校应急管理体制

高校突发事件既有与一般突发事件相同一面,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所谓跟一般突发事件相同的一面,就是指高校所发生的突发事件也是分为四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同时,也要看到高校突发事件的一些自身特色,就是由于自然、人为或者社会政治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并由大学生主导,并且不以高校管理工作者的意志为转移,对高校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产生较大影响和危害的事件。因此,在开展高校应急管理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将一般突发事件的应对与高校特色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做好高校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预测预警、响应与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例如,针对预测预警工作,应该做好预测预警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戴蒙·P·科帕拉和艾琳·K·马罗妮指出,“预警系统绝非仅仅意味着采用技术手段以及在最后一分钟做出决策。”也就是说,在高校建立的预测预警系统,需要做好规划,开展公共教育以及进行检验与评估。做好响应与处置工作,主要是要重点做好救助、控制、保障、预防、动员和稳定工作,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而恢复重建不仅意味着高校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能够很快回复到突发事件之前的状态,并且能够以此为契机提升高校整体发展和办学水平。另一方面,要重视高校内部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分析和研究,避免这些矛盾和问题过激化,例如,由于学习和情感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学生心理问题,学生之间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出现的不适应现象以及高校遇到的在管理和信誉上的危害性事件。在高校内部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交织和激化,会对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对于高校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设,需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并结合学校实际,确保高校应急管理体制合理、健全并富有针对性。

(二)强化效率意识,提高高校应急管理水平

高校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高校没有较为健全的应急管理系统,往往是出现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缺乏相应的预见性。建立健全高校应急管理体制,旨在掌握工作的主动性,做好应急管理工作,高校突发事件的演变往往会呈现出不确定性、变化性强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尤其是考虑到高校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就需要在进行高校应急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力争应急处置迅速和高效,特别是在依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规定,在紧急状态下,简化应急处置程序,采取迅速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为此,高校在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中首先必须有较为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出现应急事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做好现场指挥与协调,积极开展抢险救援,同时,应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将处置的最新信息及时发布给社会公众。

(三)及时进行总结,全面提升高校应急管理能力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需要尽快恢复高校的正常教学工作生活秩序,并要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进行认真总结,所要总结的不仅有经验,也有教训,突发事件的发生,尤其是一些人为因素所导致的事件,在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就还同时需要进行责任追究,追究责任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同时也能形成良好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开展责任追究,首先就需要在高校建立较为完备的应急事件处置责任制度,做到各个部门,各司其责,职责分明,一旦突发事件发生时,就能够高效及时地做好应对处置工作,也有利于事后进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老师,我想对您说
假如
爱是什么
那该多好啊
小雨滴
雪,我爱你,也恨你
树林里还有……
白云
秋天的童话
假如
我多想
奥运是什么
夏天的儿歌
高一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小学六年级五班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英语补习班教学工作总结
2009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低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2009年初三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09年二年级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总结
2009-2010学年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三种家畜的适宜出栏期
规模养殖场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监管方案探讨
藏獒秀巴
肉兔业市场前景诱人 订单兔效益长期看好
大型肉兔新品种——密州黄兔等
提高圈养母羊产羔率的技术措施
江西“蛋鸡王”夏复兴养殖蛋鸡发展之路
优质高产地方中型肉兔品种——九疑山兔
蛋鸡合理投料的准确计算
身价60万藏獒被当肉狗盗卖
“家畜传染病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思考
北岛:野兽还是家畜
圈养大熊猫迈向野外的第一步
肉兔精品——莲山黑兔
微卫星DNA标记在家畜遗传育种上的研究现状
野味十足的自然美──解读《索溪峪的野》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索溪峪的“野”》案例分析
《索溪峪的“野”》一课的教学
《索溪峪的“野”》教学随感
《索溪峪的“野”》课堂实录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评课稿
追求“丰实”的教学──《索溪峪的“野”》教学有感
《索溪峪的“野”》教学
疑、探、悟、品、说──《索溪峪的野》教学设想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解读《索溪峪的“野”》案例
《索溪峪的“野”》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