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加强大学生休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关于加强大学生休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14

关于加强大学生休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

[论文摘要]本文从休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视角,利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加强大学生休闲教育的社会因素进行了分析。

[论文关键词]高校加强 大学生 休闲教育

一、对休闲与休闲教育内涵的理解

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与物质环境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人能够以自己喜好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动下的行动,并为信仰提供基础。国休闲教育家曼蒂(Jean Mundy)认为:“休闲教育是提升个人生活质量的整体活动,促进个人和提升休闲的价值、态度和目的的过程;休闲教育增进个人在休闲过程中自觉、自促的能力,帮助个人决定闲暇在个体生活中的地位,增进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建立个人需求、价值、技能与休闲的关系并体会休闲经验,协助个人评价休闲行为与个人生活与目标关系的过程;休闲教育还是激发个人潜能以提高生活质量的最佳途径”。休闲教育的目标是:“对休闲行为价值判断的能力发展;选择和评估休闲活动的能力发展;决定个体目标和休闲行为标准的能力发展;对合理运用休闲时间的重要性的意识和理解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所谓休闲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价值观,掌握一定的休闲知识和休闲技能,使闲暇时间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实现充实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

二、高校加强大学生休闲教育的社会背景

2.我国经济高速持续的增长为休闲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8年比1992年增加了11.26倍,类似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德国的发展水平,虽然在总量上还没有达到它们的水平,但发展速度已经相当快。经济专家预测,在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仍将保持在7-8%0的速度。2003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了1000美元,2006年突破了2000美元,而到了2008年则突破了3000美元的大关。大量研究表明,当恩格尔系数达到65%时,开始出现娱乐消遣性消费,当恩格尔系数达到50%以下时,这类消费可呈现稳定的持续性增长。研究还证明,当人均GDP从800美元跃进2000美元时,将出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休闲娱乐获得快速增长的时期。因此,我国现有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休闲娱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将更有利于大众休闲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休闲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休闲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把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为人们描绘了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全面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美好蓝图。构建和谐校园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条件。和谐校园主要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和谐、教育环境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其精神实质主要表现为依法治校的观念深入人心,公平和正义理念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民主气氛得以形成,积极因素得以调动,形成学校、教师员工与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当前休闲生活占据了大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健康的休闲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大学校园各种各样的休闲活动可以让学生身心处于闲适状态,进而进发创造的灵感和思想火花。其次,科学的休闲生活可以确保校园秩序安定。积极参加休闲活动,可以为自己营造一份心情,在紧张学习之余形成一种缓冲,从而有效地调节学习和生活的节奏,使紧张的学习与轻松的生活达到和谐统一,为稳定校园起到积极的作用。再次,文明的休闲生活可以增进师生问的诚信友爱。休闲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在群体中进行的,学生之间多方面兴趣的相似性和彼此间的心理吸引、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彼此安慰,不但可以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还可以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逐步形成和谐向上和文明进步的氛围。 "

2.加强大学生休闲教育,是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促成学生作为“人”的本质的完善,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发展,引导学生在对自由的追寻中不断超越自己。约翰·亨利·纽曼认为,大学教育是通过一种伟大而平凡的手段去实现一个伟大而平凡的目的。它旨在提高社会的益智风气,旨在修养大众身心,旨在提炼民族品味,旨在要为公众的渴望提供固定的目标,旨在充实并约束时代的思潮,旨在要使便利政治权利的运用和净化私人生活的种种交往。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相关报告中明确要求,完整的教育应当包括工作教育和休闲教育在内的、两者不可偏废的、塑造人的品行的一种方式。1996年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名校校长论坛上曾经指出,大学的研究固然应该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大学教育也应当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然而对于一种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无法用美元或人民币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最佳教育不仅应有助于我们专业领域内快乐,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这一洞见(观点)充分说明,高职教育不能只沉醉于传授技能,应更具创造性,它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更能够享受生活带来的注重精神成人的教育,使学生学会感悟生命、感受生活的欢欣。对高职生进行休闲教育,通过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自由时间”,如何“不必借助愉悦的外部环境就能享受到生命的瞬间”,达到“能够创造性地生活的境界。”这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精神成人的教育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向大众化阶段推进,可以预见,单纯为“谋生服务”的教育模式将不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也就是说,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还要为人们“乐生”提供服务。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方面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3.加强大学生休闲教育,是大学生成为“完整的人”的内在需要。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相关的报告指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即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学知,即学会各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学做,即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学会职业技能,以适应未来工作;学会共同生活,以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生存,以适应和改变自己的环境。这个报告明确要求,完整的教育应当是包括工作教育和休闲教育。通过专门的学习和教育,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休闲心理和休闲习惯,从休闲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在人与自然的接触中铸造人的坚韧、豁达、开朗、坦荡、虚怀若谷的品格。总之,对大学生进行休闲教育,有利于消除他们生活中的紧张情绪、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拓展人际关系、促进交流、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有利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有利于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4.加强大学生休闲教育,是大学生在校获得幸福生活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克里希那穆提在他的《一生的学习》一书中发问:什么是生活的意义?我们为何生存,为何奋斗?如果我们受教育仅是为了出名,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变得更能支配他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是肤浅而空洞的。如果我们受教育只是为了成为科学家,成为死守书本的学者,或成为沉迷于某种知识的专家,那么我们将助长世界上的毁灭和不幸。生活有更高更广的意义,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去发现它;否则我们可能受到高深的教育,然而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却不能融为完整的一体,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是残缺和矛盾的,被许多恐惧所折磨;教育如果没有培养我们对生活持有一个完整的看法,它便没有多大的意义。

教育并非只是用来训练心智,训练提升了效率,然而却无法造就一个圆满的个人。一个人只知接受训练的心智,只是过去的延续,这样的心智永远无法发现新的事物。现行的教育虽然唤醒我们的智力,然而,它使我们的内心残缺不全、矛盾、没有创造力。技术上的知识虽然重要,它却不能解决我们内心的压力和心理上的冲突,由于我们获得了技术上的知识,而缺乏对生活整体过程的了解,所以技术变成了一种毁灭的手段。在这种几乎一切都靠机器操作的生活里,我们会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却不知道如何明智地加以利用。因此,我们便借着知识、借着愚蠢的娱乐、借着理想以寻求逃避。

5.休闲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动力。休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往往以渗透、融合、感染、凝聚、净化等多种形式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质量。因为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恢复体力,更重要的在于闲暇生活接出的美丽硕果——在于精神的调整与升华,在于人的广泛需要得到全面、完整、自由的发展。休闲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依托一些休闲活动,对受教育者进行休闲意识、休闲价值观、鉴赏力、创造力等的培养,引导其形成自律、崇尚自由的秉性,为个体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并在与社会的和谐共存中完善自我。休闲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它使你在精神的自由中历经审美的、道德的、创造的、超越性的生活方式。它是有意义的、非功利的,并给我们一种文化的底蕴,支撑我们的精神。 <>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蝈蝈将军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假如我是科学家
黄山导游词
再逢中秋
时间都去哪了
可爱的小猫
颐和园导游词
胜似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因为选择不同
养蚕
观察豆子
观察
开学了,我们笑了
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团省委会议纪律范文
对会议记录者的要求
远程教育会议议程
会议纪律常见条款
中法文化会议议程
民航会议议程
会议管理制度
编写会议记录的体会
会议记录介绍
学生会会议纪律制定
公司项目论证会议记录
学术会议通知
会议记录范例
恐怖乐园派对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群塔防碰撞方案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燕子飞回来了》
《春天》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