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大学生课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大学生课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15

浅谈大学生课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课外教育 课外教育资源

[论文摘要]高校课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着意识不强、重视不够、闲置浪费、配置不当、盲目开发等问题。为充分发挥课外教育资源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应当进一步明确大学生课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树立科学的课外教育资源观;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主导性和创造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主体性和互动性的地位;加强和改进相关职能部门规范性和导向性的建设;抓好教育载体的培植和创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的逐步推进,社会的人才观、高校的教育观、教师的教学观以及学生的学习观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课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有益补充,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肯定。因此,文章尝试从如何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好大学生课外教育资源的视角,谈谈高校课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借以抛砖引玉。

一、课外教育资源的内涵及其分类

(一)课外教育资源的内涵

目前国内对课外教育资源尚无明确的定义。但在教育经济学领域对教育资源内涵的探讨则较多并颇具借鉴意义。较具代表性的有:“教育资源作为社会资源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指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与个体发展需求所必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所有相关资源”“投入教育过程的一般也是人力、物力和财力,它们的总和,即教育资源。”据此,笔者认为课外教育资源是指在第一课堂以外的,在第

二、三课堂中,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课外教育资源一般具有数量的有限性、质量的可塑性、类别的多样性、结构的兼容性、功能的多元性、使用的共享性等特征,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因此,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课外教育资源,可以使课外教育资源的种类更丰富,功能更强大,效果更明显,这对于把握大学生课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二)课外教育资源的分类

在不少高校学生、教师看来,课外教育就是课外校园文化活动,课外教育资源就是举办的各种各样活动及其主体。实际上,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活动资源以外,还有很多。笔者认为,大学生课外教育资源,大致有如下几类: 2.组织与人力资源。即可用于大学生教育教学、能为高校教育目标实现做贡献的组织、机构、部门等团体和个体资源。组织资源,分校内组织资源与校外组织资源。校内组织资源包括党团组织、学生会组织、社团组织、院系或班级组织、党政部门、科研机构、后勤与教辅部门以及其他学生非正式组织、自组织、虚拟组织等;校外组织资源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街道社区村委理事机构、民间组织(国际国内)等。人力资源,包括校内的专职教师、管理干部、思政专干、学生骨干、师生典型,校外的校友、名人名家名师、社会典型、时代模范、历史人物、家长亲属以及校内外的朋辈资源等。

3.财力与物力资源。即可用于大学生课外教育教学、有利于高校教育目标实现的财力和物力的总和。财力资源根据来源渠道不同可分为校内与校外两类,校内的包括学校行政拨款、专项资助、院系部门支付、自筹经费等;校外的包括政府拨款与立项支持项目、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赞助、社会团体与民间组织项目资助、横向合作项目经费等。物力资源包括校内的图书馆、实验室与其他科研场所、文体活动场馆、专业与人文展馆、校园景观以及校外的各种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自然与人文景观,校内外的技术设备等。

4.信息资源。即可用于大学生课外教育教学、有利于高校教育目标实现的各种信息。按信息来源不同可分为:图书信息、报纸信息、期刊信息、电子库信息、光盘信息、广播信息、电视信息、互联网信息、手机信息、橱窗板报信息、电子屏幕等户外传媒载体信息等。

值得说明的是,除以上主要的四类课外教育资源外,实际上,由于划分方法的不同课外教育资源还有许多不同的划分。如按存在形态不同可分为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按资源属性不同可分为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按存在形式不同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按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按时间先后不同可分为历史资源、现代资源和未来资源等。

二、目前课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课外教育资源认识不足,开发利用的意识不强

高校相关主体对课外教育资源认识不足或存在误差,资源开发意识不强。不少人片面认为课外教育就是搞活动,活动就是资源的全部;多数人认为课外教育是团委、学生会和学工干部的事情;有部分人认为课外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因此,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才是最重要的,课外活动可有可无,甚至认为课外活动会影响课堂教学,而没有认识到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没有了解到课外教育资源的相对优势及其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巨大潜在功能,导致发现不了课外教育资源,也很少主动去开发资源的新功能,使得不少资源处于原始、低效状态,更不会去积极培植新资源。 "

(二)对课外教育资源重视不够,人、财、物投入不足

主要表现在:没有明确专门的部门负责规划、统筹、管理课外教育工作;不重视对课外教育组织管理队伍、指导教师队伍及学生骨干队伍组织开展课外教育的能力培训;专业教师、管理干部较少参与课外教育活动,而思政专职干部作为课外教育的骨干力量参与课外教育指导、管理的时间和精力也很有限;经费投入主要依靠学校拨款和自筹,数量十分有限;课外教育活动场地缺乏,技术设备落后、严重老化;对师生参与课外教育活动的有效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课外教育活动的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显不足。

(三)开发与利用课外教育资源工作处在较低水平

校内资源闲置、浪费现象严重,资源配置不合理,校外资源的开发、整合尚处在低水平状态。主要表现在:校内名师和专业骨干教师在课外教育中很少发挥作用;学生组织、社团在其中的作用还没充分发挥;不少质量不错的活动,学生的参与面十分有限;图书馆、实验室、专业和人文展馆等许多有益载体利用率低;网络、广播等信息载体的潜能也没有充分发挥;对校外的校友资源、企业资源、社会机构的其他教育资源的吸纳、整合还处在低水平状态。

(四)课外教育资源的潜在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

资源开发存在盲目性,课外教育资源的巨大潜在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主要表现在:一些学校或部门开展课外活动过于频繁,使少量学生因过于热衷参加活动而影响了课堂学习;部分学校文体活动的比例过大而学术科技活动偏少,没能让课外活动较好地延伸课堂教学;一些活动举办单位片面追求活动的形式和规模,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活动的质量和实效上;目前课外教育资源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功能发挥相对较好,而在促进专业教育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潜在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综上,高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的课外教育资源观是缺失或滞后的,专业教师参与课外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待提高,学生参与课外教育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亟须引导,课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机构设置与制度安排尚需健全和完善,课外教育资源的科学、全面、可持续开发已经成为必须重视和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大学生课外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课外教育资源观是前提

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因此,要做好课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高校教育工作者树立科学的课外教育资源观是前提。具体地说,就是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课外教育资源的内涵、特征、种类、功能以及其开发与利用对教育目标实现的意义和价值,要从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度来看待课外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要从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联系中把握课外教育资源的相对优势和独特价值,并主动树立全面的资源观、发展的资源观、开放的资源观和资源的整合观、资源的效益观,积极进行观念更新、模式创新、举措更新,使课外教育资源的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掘和发挥。

(二)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主导性和创造性的作用是基础

主导性决定着方向,创造性决定着质量。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课外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内容、形式、运作模式、实施细节等的总体设计和把握上,而其创造性则主要体现在对目标定位的吸引性、内容的贴近性、形式的新颖性、运作的有序性、实施的有效性的追求与实现过程中。在本课题组对精品活动资源的个案调查中发现,所有得到师生普遍认可的精品活动,无一不与指导老师的策划与运作的投入程度、创新水平等密切相关,而对反面案例的评估也发现,缺乏老师指导是活动成效低甚至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举措,要从打好基础的战略高度,深入地激发包括教师、管理干部和其他教辅与服务岗位工作人员在内的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其中的主导性和创造性。

(三)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主体性和互动性的地位是关键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尊重和实现,决定着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觉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也因此决定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尤其是课外教育活动,它具有时间的随意性、空间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组织的动态性、参与的广泛性等特点,因此它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要求则比一般的课堂教学中的要高。同时,相对于课堂教学,课外教育的优势表现在互动性强、选择性多、个性化程度高等方面,如果互动性没能得到实现,则课外教育的价值和吸引力就不复存在。因此,高校应从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三方面下工夫,从满足学生的需求、符合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选择、关注社会的需要出发,不断增强课外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参与性,积极促进大学生在其中的主体性、互动性的实现。

(四)加强和改进相关职能部门规范性和导向性建设是重点

课外教育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纳入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范畴和体系中。尤其是在目前课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尚面临如上问题的现实背景下,高校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和管理,实现对课外教育活动管理的规范性、发展的导向性,应成为当前做好该项工作的重点。高校应尽快探索建立有利于课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管理体制、评估体系、竞争机制、奖励机制、整合机制,通过抓规范提效率,树导向出效益。

(五)抓好教育载体的培植和创新是突破口

从以上论述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校的大学生课外教育工作,不是没有资源,是现成的资源没被利用,是资源的潜在功能没有得到开发,是资源的现实功能没用好,究其原因,是整个课外教育没有经过精心培植和着力创新。课外教育资源具有数量的有限性、质量的可塑性、类别的多样性、结构的兼容性、功能的多元性、使用的共享性等特征,这就决定了课外教育的教育载体是需要培植且是可以培植的,而创新的主旨就是要解决课外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实效性问题。高校要从战略突破的高度出发,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狠抓一批龙头载体建设,如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等,以点带面,全面做好课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切实增强大学生课外教育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2]傅松涛,张扬.论教育资源的深度开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

(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森林中的“月亮”
《狐狸和乌鸦》的启示
我的幸福生活
两条小鱼
蚂蚁和蜜蜂
小溪和花朵
哪吒与孙悟空比武
勇敢拼搏才会赢
动物们的运动会
动物比本领
动物学校——五三班的故事(一)
狮子和狐狸
橡皮与尺子的对话
丛林危机
一粒米的自述
浅谈高校治理与大学生权利的和谐问题
关于实现高校法治化管理保障大学生权利实现
关于高校处分与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
浅谈重点学科管理机制的创新
试论构建高校学生权利保障制度
谈函电社会需求及实证调查对高校函电课程改革的启示
关于提高教师师德,保障学生权利
高校学生权利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依法治校
构建高校学生权利保障体系刍议
适应社会需求,改革高校教学模式
关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高校班主任工作理念
关于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以学生权利为中心
高校教师权利与义务的法哲学观照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调整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试论大学生权利文化的构建
《夏夜多美》设计思路及简案
《夏夜多美》第一课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案例及评析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案例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案例与反思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二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