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探析新建本科院校学院制管理模式的思考

探析新建本科院校学院制管理模式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探析新建本科院校学院制管理模式的思考

"

论文关键词:新建高校 学院制 管理模式 思考

论文摘要: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问题,即学院制的建立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立学院制的必要性;然后阐明了学院制的三种类型;最后指出建立学院制应该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一批新建本科院校随之诞生。它们大多是由几个专科学校合并而成或者几个专科加上几个中专或中师华丽转身而为本科学校。诞生后,它们面临诸多困境,与同类老牌本科学校相比,处处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加强管理,整合有效的资源,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从而赢得社会的尊重,内部管理体制随之发生悄悄的变化,很多新建本科高校在内部建立了二级学院。这种学院制的建立,不仅使有限的资源进行重组,形成了合力,提高了整体办学水平;而且促进了高校内部权力的重新分配和权力制衡机制的诞生。

一、建立学院制的必要性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是指学校管理制度、机构设置、管理权限以及相关的根本性组织制度。这种制度最大优点就是:符合教育规律,能够主动适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变化;能够调动基层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能够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大学生产力,最合理、有效地配置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要素资源,输出最大效能。而我国的高校内部体制完全是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进行设置的,权力基本上在上层手中,如教育部、教育厅或者其他主管部门,地方、学校毫无办学的积极性,从招生、毕业分配、基建投资、项目审批、拨款、学科建设等方面,全是“老板”说了算,下面的学校领导完全是严格按照“老板”的旨意执行的忠实信徒,缺乏办学的主动性;而学校机构完全按照政府的模式设置,官僚化倾向严重;而学校内部权力分配不合理、不科学;大学的学术权力几乎被行政权力所代替,高校是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过在具体管理活动中存在职能交叉、重叠现象,以致造成党政不分,职责不明,有利的事争着做,无利的事相互推;机构臃肿,职能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而教授委员会、教代会等机构几乎是形同虚设,毫无价值;高校手捧“铁饭碗”,吃“大锅饭”,大多教职工外无压力,内无动力,只是一个字“混”,虚度光阴。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合理地分配权力,极大地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逐步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必须推行学院制管理模式。[1]

二、学院制管理模式类型

1“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大学中增设学院一级管理,在学院下再增设系、研究中心或者研究所。其实,就是将原来学校的部分权利下放到二级学院,让他们享有相对独立的权利,承担相应的责任,进一步发挥他们办学的积极性。[2]该模式主要优点:减少管理环节,降低行政成本,便于及时、准确地传达信息,提高了管理水平。这里必须注意一个问题:如何协调好二级学院与其所属的系或者所的权力分配关系问题,有的是院实系虚,有的是院虚系实,只有做到合理分享资源,才能调动各自的积极性。但是现实生活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语言表达容易,操作起来很难,只能摸着石头过河。[3]

2.“校——院”二级管理模式

该模式在高校中只设院校两级管理机构,学校负责长远计划的制定,作宏观管理工作;而二级学院则赋予人事、财务、学位评定等方面的自主权。

3混合型管理模式

此模式即是在大学中同时存在两种管理模式,A“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B“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其优点:形式多样,灵活多变,但是不足之处是:给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增加管理成本。要想使学校工作顺利进行必须有一套比较明确的、适合于该模式的运行体制来加以保障。

三、推行学院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面临诸多挑战:第一,缺乏区位优势,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加盟;第二,办学资金严重不足,且大多是举债办学,造成债务沉重,举步维艰;第三,处于老牌本科学校与飞速发展的高职高专夹缝中生存困难;第四,生源渐渐萎缩,难以招纳优秀学生……鉴于如此情景,为了摆脱困境,利用好现有资源,整合力量,形成拳头产品,办出特色,办出声誉,必须推行学院制改革,同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1权力重心下移

《现代汉语小词典》(1999年修订版)对“权力”是这样解释的: “权力,名词,①政治上的强制力量;②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也就是说权力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谢安邦认为:我国高校体制权力基本构成应包括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其他利益权力)(如一般教师、辅助人员、学生的权力)等四个方面。

这里所说的权力主要指行政权力、学术权力。而高校行政权力的下放,主要是指一定的资源分配权、计划内经费的使用权、学校内部机构的设置权、一定的人事聘用权等;学术权力的下放则指基层学科的调整、专业的设置、课程的改革、一些科研项目的管理等,当然,这些权利的下放,并不意味着学校相关部门就撒手不管,而是加强引导、教育、监督,防止他们走向极端,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 "

2.精简机构,整合资源,教育力量整体下移

今天,新升本科院校面临着最大的问题: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不过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原来中专或者中师的相当一部分老师学历、职称不达标,且继续学习的动力不足,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第二,原有的干部体制存在着最大的弊端就是:能上不能下,即使是一个庸官,只要没有犯错误,只能让他平安退下;第三,一些经过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拿到高学历后, 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也为了体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他们便顺利地走上领导岗位。这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变。

第一,年龄45岁以下的教职工,要求他们去读全日制研究生或者在职研究生,来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第二,年龄45岁以上的教职工,应该积极鼓励他们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或者去其他高校做访问学者,做一些课题,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以更好地晋级晋职;第三,在不影响学校行政工作的情况下,只要学历合格者,应该将教学力量下放到二级学院去从事教学工作,在校内开设大量的选修课,同一学科,只要老师具备、教学条件具备一律同时开课;如果教学条件暂时不具备,师资力量充足,可以分段开课,让学生有充分的权力选课,让他们真正做一次公正的裁判,凡是选课人数不足20人者,一律待岗学习,扣发当年部分津贴;如果连续三次有如此情形者,转岗或者辞退。这样变压力为动力,刺激他们发愤学习,积极进取,进而提高自己的办学声誉。

3.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适当分离

我国高校原来大多是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一些学术机构名存实亡,现在应该加以改变,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作用,尤其是充分调动教授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位授予、职称评定、科研成果鉴定、人员聘用及定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营造一个适度宽松、自由的环境,促进学科发展。

四、新建本科院校学院制改革要注意的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推行学院制改革,其目的是调整内部结构和功能,提高其办学效益及管理水平,所以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进一步解放思想,稳步推进改革

不管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还是主政一方的官员,或者是学校的“肉食者”,均应有战略眼光,高瞻远瞩,应清醒地认识到:当今学校必须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整合校内各类资源,优化结构,应具有宏观管理水平和驾驭大局的能力,当然这里也应反对两种倾向:第一,盲目推进,不顾当时的客观条件是否成熟,“赶时髦”,“跟着感觉走”,急于求成,进而造成损失;第二,右倾保守,不思进取,错失时机。我们应综合考虑,兼顾社会的文明程度、技术条件、人们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稳步推进,不断发展。[4]

2.讲求效益

“质量就是生命”,这一句话早已走入千家万户。我们推进学院制改革根本目的就是在管理思想、管理方式上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优化高校内部层级结构,盘活各类办学资源,建立科学决策、高效元转、能适应市场配置资源需要的内部管理机制,逐步提高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效益、办学质量。

3.选好领头人

二级学院的党委书记、副书记、院长、副院长及其他领导人选,必须公开选拨程序、任职资格、任职年限、权力、职责等,应该在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公开选拔,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范围内,本人认为:应该选拔那些人品好、高学历、高职称、善管理、既有基层工作经历,又具备国际眼光的人才。这样经过公开、公平、公正选拔的人才,让他们尽展自己的才华,同时加以引导、教育、管理,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使学校的工作顺进行。

五、结束语

新建本科院校推行学院制改革,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培养多样性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与国际高校接轨的必然选择。只有推行学院制改革,整合各类办学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走出困境,自己的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办学层次才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2]叶澜.深化中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的研究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2000,

(5). [4]向东春.论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的重整[J].医学教育探索,2008,

(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理想
可恶的太阳
童年的生活
时间
变了
尊重
千纸鹤----寄奶奶
贺年片
母爱
雨之歌
文明礼仪我争先
雏鹰展翅飞翔(二)
冬雪
世界儿童手拉手
雏鹰展翅飞翔(一)
地方商业银行行长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方法
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提升电力工程建设效益
上市公司环境审计现状分析
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分析
加强控制 提高效能 注重素养强化内部审计作用
浅谈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浅析如何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审计
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几项措施
浅析非审业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物资采购审计软件设计研究
浅谈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的定位及其应发挥的作用
基于内部控制的工程项目审计的作用与实施
审计法律规范的哲学反思
巧设情境 读悟仿说——《小壁虎借尾巴 》案例分析
五花八门巧识字——《称象》识字教学课例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七
课堂上飞起纸飞机以后……《地球爷爷的手》教学片段评析
《司马光》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六
小谈《棉花姑娘》的教学
解读《四个太阳》的教学设计
《两只小狮子》课堂教学案例与评析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八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四
《称象》教案片断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阅读的情感体验要求“真”——《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