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析加强语文教学基本训练 还语文教育本来面目

论析加强语文教学基本训练 还语文教育本来面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论析加强语文教学基本训练 还语文教育本来面目

"

论文关键词:语文素养;训练;语文课程改革

论文摘要:语文归根到底是一种素养。在此意叉上可以说“语文素养”这一新理念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抓住了语文学习的规律——重在“平时的修习培养”,重在“后天的教养效果”。

新世纪第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施多年,参与这次改革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无论是课程标准的制定者,还是教材的编撰者,或是一线语文教师,大都把当初的热情沉淀为现在的理智,能够全面而理性地审视这次改革。《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行是教学改革的显著成果之一。它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确立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特别提出“语文素养”的新概念。

语文归根到底是一种素养。在此意义上可以说“语文素养”这一新理念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抓住了语文学习的规律—重在“平时的修习培养”,重在“后天的教养效果”。

然而,有人却把“训练”误解为机械重复地练习,甚至误解为追求应试教育而搞“题海战术”,近年来“否定训练”的呼声四起。2004年4月,在上海召开的语文课程改革研讨会上,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袁瘩老师说:“以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语言文字训练,但新课改中对此不提了,老师们不明白还要不要训练?”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发出了如此的疑问;“语文教学究竟还要不要‘训练’?‘训练’难道果真与人文精神水火不容,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吗?连特级教师都产生了困惑,一般教师更不用说了。比困惑更严重的是误解,即“语文课不应该要训练”。从不少报刊发表的一些文章就可以看到这种趋向;认为“以训练为下线,似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尽吻合,因为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不是从‘训练’而得”。

面对重重误区,我们要紧的不是回避“训练”,更不能人云亦云地否定“训练’,,而是要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大无畏的勇气还“训练”以本来面目,在语文教学中切切实实地落实真正的“训练”。

1为训练正名

“训练”不等同于“做练习题”。“训练”不是指单纯地、简单重复地“做练习题”或“题海战术”,对此,周正逆先生明确指出:“我们不能将训练的含义狭隘化。感悟要训练,欣赏也要训练。而那些一味做题的所谓的训练并不是训练的真正含义。“训练’,包括“训”和“练”两个方面。“练”的含义本身是很丰富的,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开口动手就是练,凡属于运用语言的地方全都是练”,“做练习题”其实只是“练”中的含义之一。忽视教师“训”的“练”,将变成盲目的“放羊式”的“练”。

“训练”论释。

“训练”的界定。“训练”是指“训”和“练”这一对动态矛盾相互依托、激活地落实语文教学原则、调遣语文教学方法的策略。

“训”和“练”的操作主体。叶圣陶先生说:“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华;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心知其故。……”对叶老的这番话,天津师范大学高恒利教授做了如下解释:“讲究方法,当然需要教佩的指点和传授,还要学生的积极自主的练习。只有学生的‘练’,而缺少教师必要的‘训’,或只有教师的‘训’,而缺少学生的‘练’,都不能称之为‘训练’”。

“训”和“练”的操作含义。这里的“含义”是指可操作性很强的具有语文教学特质的策略性“含义”。

训:引导—激发兴趣,引起动机,推动学生言语实践活动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序进行,发现学生的“真实问题”和“真实兴趣”,并根据课堂动态生成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讲解—凭借具有教示作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知识教示;启发—点要害、拎重点难点、暗示关键;点拨—拨开疑难之迷雾,挑亮思维之火光;评价—肯定、表扬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不足,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规范—通过直接纠正或者诱导学生纠正使之正确。总称“六训”。

练;思考—提高思想素质、思维品质和思考能力(“思”是贯穿听、说、读、写系列活动并推动其健康发展的“内驱力”);倾听—调整听的态度,学会微笑,学会点头,做到“当你在倾听一个人的意见的时候,你要让他觉得此时此刻,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提高听的能力,如辨音、审义、分主次、理语脉、抓分歧点等能力;会说—学会自信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提高发音、控场以及表情辅助等的能力;会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运用认读、速读、精读、略读、参读、诵读、忆读等的能力;会写—提高写字(姿势、技能、习惯)、记笔记的能力,乐于书面表达,提高写文章(审题、立意、选材、构思、成文、修改润色)的能力。

归根结底一句话,“学生开口动手就是练,凡属于运用语言的地方全都是练。”

2训练与工具性、人文性的关系

“工具性”、“人文性”简释。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关怀,对于学生思想情感熏陶感染的功能以及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不能截然分开的,二者是硬币的正面和背面的关系,即“一体两面”,缺一不可。

训练与工具性的关系。简单地说,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扎实、活泼、有序、得法的“训练”使之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张志公先生早有论述:凡属工具,最重要的是准确地操纵它,熟练地运用它,只有这样,它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语文这个工具跟其它工具有相同的一面,从而决定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纵和使用语文这个工具。即着眼于掌握字、词、句、篇章的运用能力,不允许离开训练空讲大道理,空讲理论知识;它跟其他工具又有相异的一面,这又决定语文教学必须把训练学生运用字、词、句、篇章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的能力结合起来,不允许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训练与人文性。“人文性”本是所有人文学科的共性,不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属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只能通过具体的语文训练来实现,否则,语文学科难免混同于其他人文学科(如政治、史地)而无从显its它特有的个性、

语文教材任何一篇范文,都是各种言语要素—文化的、文学的、文章的、语n一的、文字的,乃至意识形态、审美趣味等等要素的“活的综合体”。语文教材的这一特点,极大地拓展语文训练的空间,使语文训练的内容显得格外丰富生动几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学生若能经过正确的训练,学会自己研读范文,那么当他们沉浸于美文佳作中,在充分领悟、欣赏文章语言美的同时,必然被蕴含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最早举起“人文精神”大旗的韩军先生说得非常明白:“训练语言能力就是训练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紧紧握住“语言”这个最基本的“抓手”来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奠定精神根底,提高人文素养!

3语文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是训练不到位

当前语文教学“训练”低效的原因不是训练教学策略的对与错,而是训练不到位。如一篇课文的教学,如果老师一讲到底,学生除了听讲,无所事事,这当然谈不上训练;如果老师设计不少问题,但问题本身没有启发性,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狭小,课堂上的间问答答,看起来挺热闹,其实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根本没有自己读文章的实践,这也算不得“训练”。真正用“训练”的要求教读一篇课文,老师必须着眼于指点阅读的途径,学生致力于自求理解,自致其知;老师当然也要提出一些问题,但它们必须是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训练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不妨借叶圣陶先生的话来回答:“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后达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4加强听说读写训练,还语文教育的本来面目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需要在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过程中“习得”的。“习得”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反复的练习获得。“习得”就需要讲方法,就需要抓反复,反复抓。一句话,离开学生自身的“练”,学生不可能获得语文素养。学生的“习得”又离不开教师的参与、介人。离开教师参与、介入的“习得”是“自然式习得”,也是随意的自我练习。教师的“训”和学生的“练”共同构成语文“训练”。

读书、作文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只有通过科学、生动的“训练”才能养成、提高。写一手漂亮的硬笔字,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快速浏览准确提取信息的阅读能力,倚马可待下笔成文的写作功底,机敏得体的口语交际,没有哪一项是不经过训练而仅仅只靠感悟就能生成的。即使是感悟的能力也需要老师的“训示”并反复“练习”才能形成。

“语文课,必须上成语文训练课。”这是2003年10月17日至19日,由上海空中教育有限公司和上海建平中学共同举办的全国语文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在广泛听取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研讨会上,王晓明教授指出,落实新课标,归根结底,还是通过实实在在的语文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核心是表情达意的能力、阅读领会的能力。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也在江苏省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呼吁:“加强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还语文教育的本来面目!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高中语文实验课本》主编周正遗先生则从语文学科性质的角度指出:“语文是基础性课程,有鲜明的‘工具性’,而且是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工具性’。这是语文的固有属性,片面地强调一方面,都会起反作用。训练的思想是与我们对语文教育的固有属性的深刻认识密切联系在一起的。..pt}倡导“人文”态度最坚决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钱理群教授也认为,中学语文教育是有双重性的,既要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

专家认为,语文课就是学生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实践课。无论什么方法,什么套路,归根结底,离不开训练,任何否认语文教学训练的观点,都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是虚无主义的表现。

5建立语文“训练”策略的意义

有了“训练”策略这一中介,启发式等教学原则就有依托和凭借,就有用力的“支点”,从而落到实处,起到实际作用。每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训练”都是语文能力培养的一个“实点”,每一堂语文课都应该是由若干个这样或那样的“实点”串起来的。由此连“点”成“线”,进而连“线”成“面”,连“面”成“体”。“训练”策略也不排斥任何一种行之有效的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其加以“整合”,统筹安排,调遣有素:当讲则讲,该读则读,需议则议,相互配合,“眼中有森林,胸中有丘壑”,从而综合讲读法、讨论法、朗读法等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妈妈
第一次做面条
秋天的美景
热闹的国庆节
快乐的一天
我爱家乡的水蜜桃
别开生面的一课
第一次拖地
快乐的中秋节
续写《小摄影师》
妈妈我长大了
值得回忆的一件事
我坐上了神舟七号
《皇帝的新装》读后感
黑板上的水哪里去了
学生党员转正申请书[2]
入党申请书(四)
完整的入党自传材料的写法和要求
入党申请书(五)
2009年最新入党自传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样本1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供电企业共青团的工作
学生党员转正申请书[1]
入党申请书(高校)
军队企业干部职工入党自传(1)
大学入党自传范文(1)
国土资源管理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入党个人自传
浅论对新增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关于加强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
论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农业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浅论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难点与解决途径
试论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浅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新要求
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研究
浅谈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和培养的探索
关于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论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新思路
服务于涉外人才培养的就业指导工作探讨
浅析金融危机下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
试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
浅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加强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1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6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2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7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3
《要下雨了》教学实录之一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1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8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4
《要下雨了》教学实录2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5
《要下雨了》教学实录3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2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10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