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夏日意象建构认知分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夏日意象建构认知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夏日意象建构认知分析

摘要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意象。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空间合成理论和经验认知观,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夏日意象产生的完美意义建构进行了分析。

一 引言

诗的意义和整体审美效应是由具体可感的意象生发的。正如美学家布洛克所说:“把一个柠檬放在一个橘子旁边,它们便不再是一个柠檬和一个橘子,而变成了水果。”意象的这种特殊建构能力,来自意象独具的性质和功能。美学大师克罗齐在谈到意象和艺术的关系时也曾说:“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不能独立,意象也只为情趣而存在。”艺术作品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作品中的艺术符号—意象,具有形式与意义的双重建构性。曹苇舫等(2002)认为诗歌意象的建构功能主要通过意象的并置性、组合性、不确定性和意象角度的创新性实现。朱徽(1996:11-15)对诗歌的组合方式及其作用做了详细的解释,认为拼合(组合)、并置、派生、叠加等方式,对诗歌有着重要的建构功能,可以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思,具体化形象化抽象概念,同时表达更丰富的内容,以及创造意境和增加感染力。 二 隐喻、转喻视角下的夏日意象并置阐释 在此首诗中,诗人将一个人青年时期的风华比作清朗多姿的夏日。在这一隐喻概念中,源域是夏日,目标域是风华正茂的友人。两者都具有生机勃勃、赏心悦目、孕育丰收的特性,映射出友人风华绝代的外在美。诗人还将“绿叶”与“香露”、“美的流泽”、“清芬”并置,形成转喻,赋予意象多义性。诗行由视觉意象转到嗅觉意象,由部分转到了整体。从而使意象不仅仅停留在“大脑图像”,还诉诸各种感官。夏日很美,但易逝,唯有在夏之绿叶中提炼出的香露才永吐清芬,突显年轻友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完美结合。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并置加强了物象的独立性、视觉性及空间感,读者的想象力和对意象意义的整合力得以充分地激发和释放。从诗中的意象并置,读者不难发现在诗人眼中,友人是完美的化身,时间带走的是爱友的“形”,而诗人留住的却是爱友的“神”。

意象并置既包括同向性,也包括对照性和矛盾性。英国的夏日有它美的一面,但也有缺憾的一面。“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被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没有芳艳不终于凋残或销毁”。内外兼修的友人也会因无法抗拒难测的运数和无情的时光而难于完满吗?诗人在第18首的第九句至十二句中用“但是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落”回应了“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用“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对应“没有芳艳不终于凋残或销毁”。“宠爱的嫩蕊”与“凋残或销毁”对立,“太短的期限”与“永远的长夏”矛盾。意象的对立性十分显然,情与景、景与景构成了双重对照。这种转喻式的答复所显现的对比是两个意象并置的结果。在这一对照性和矛盾性并置中,诗人坚信,“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这诗将长存,并且赐给你生命。”岁月无情,但友人的完美是可与时间抗衡的,是不朽的,文学之美将永存。

三 合成空间理论视角下的夏日意象整合剖析

合成空间理论是两输入空间部分投射而产生包含突现结构的合成空间的认知过程,其认知模式包括四个心理空间的映射关系。四个空间分别指: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代表的是两个不同的意象,类属空间对两输入空间进行映射,代表两输入空间共享的概念结构,它反映两输入空间所共有的一些抽象结构与组织并决定跨空间映射的核心内容。合成空间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意象产生突现结构。

如第54首诗,两个输入空间分别是“玫瑰花”和“野蔷薇”。两输入空间之间的跨空间映射产生了类属空间,即在英国的夏天,花儿很美。在合成空间里,组合过程将来自两输入空间的结构组合起来形成新的结构。“野蔷薇”和“玫瑰花”有着同样旖旎的姿色,同在枝头搔首弄姿。不同的是,“野蔷薇”的美只在姿色,而“玫瑰花”却是色香俱全。读者在解构意象的组合过程中,无意识地调动头脑中已有知识结构进行图式归纳,这个过程为完善。在扩展过程中,一个新的意象在合成空间产生了:“野蔷薇”在无人问津中寂寞地死去,而“玫瑰花”虽已凋谢,其香精永存。读者通过对意象的组合和完善,在心理空间合成出一个内涵深厚外表俊朗的人物形象。在诗人看来,“可爱的友人”就是一朵芬芳的真玫瑰,即使青春消逝,他的纯真美德仍可从诗人的行文中获得永恒。

意象是由表象、情感和观念通过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不同的意象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例如,同是描写春天的意象,和阳光、绿草、花儿组合,就与阴雨、断壁、残花组合所产生的意境截然不同,构建的意义也不同:前者显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后者则显出忧郁和伤感。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这一点体现得非常明显。

如在第65首诗中,作者将夏日的“甜美娇花”与“铜”、“石”、“大地和无边的海洋”组合。“铜”、“石”、“大地和无边的海洋”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表面强硬无比,似乎坚不可摧,却毁灭在时间的威力之下。如此坚固强大的物体尚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更何况“夏日的甜美娇花”。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系列意象组合,用强硬的和柔软娇美的物体构成意义理解的输入,形成了“时间”的残酷性及与时间抗衡的无奈的“类空间”,最后构成一个合成的新的“心理空间”——对“生”之美的希望。作者认为唯一能与时间抗衡的是借诗歌永存,赢得与时间的战争,唯有他的诗才能永久地留住“青春”,留住“美”。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诗人利用了意象的可融性,整合“输入空间”和“类空间”产生新的“心理空间”,并在四个空间形成多向投射,把不同意象的组合融合在一起来表达内容和意义的无限性,使读者只能凭借感受、想象去体验意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意象图式表征,是对具体意象关系的抽象,是用有限的意象图式去组织和理解无限的经验。

四 经验超越视角下的夏日意象角度创新

经验主义认知观认为,人类认知结构来自人体的经验,并以人的感知、动觉、物质和社会的经验为基础,对直接概念和基本范畴以及意象图式进行组织和建构。曹苇舫等(2002:123)认为诗人在意象的发现和创造时,内心的体验常常是“一种突然被解放的感觉”、“突然成长壮大的感觉”,这是一种美的发现过程,是对往常经验的超越与突破。这种超越与突破,给意象注入了新的内涵与生命。

有时,一个意象从静态上看,其意义已十分丰富,在诗人的具体运作中,由于角度的变换或其他陌生化手段的运用,其意义可以不断再生。在第5首诗中,诗人写到:“不舍昼夜的时光把盛夏带到狰狞的冬天去把它结果”,“生机被严霜窒息,绿叶又全下,白雪掩埋了美,满目是赤裸裸。”诗人担忧“冬天嶙峋的手抹掉你的夏天”。在诗人看来,似乎美好的事物都很容易逝去,夏天再美好也阻挡不了时间的脚步。这是人的一种常规经验,是对流逝的时间的一种无奈感知。

但在104首诗中,诗人笔锋一转,从意象创新的视角对夏日之美所具有的“生产性”进行了极力地推崇。“对于我,俊友,你永远不会衰老,因为自从我的眼睛碰见你的眼,你还是一样美。”“时序使我三度看见四月的芳菲,三度被六月的炎炎烈火烧光。但你,还是和初见时一样明媚。”不同于作者在第5首诗中所表露的消极悲观的情绪,在这首诗中,作者认为尽管冬季的寒冷吹落了林中夏季的盛容,但冬去春来,“你还是和初见时一样明媚”。通过意象角度的创新,诗人所要表述的是:自然界的万物经历一夏,曾经给人以各种绚丽多姿的美的形象和感受,等到西风吹起,生气盎然的绿叶和妩媚艳丽的鲜花都化作了灰泥,但是,他们的消失都是为了孕育下一个夏天的生机,为了下一片绿叶和下一朵花瓣的开放积蓄能量。所以,短暂的夏日之美,能通过冬夏交替,美美相传。在创造性意象中,诗人的经验超越了常规。读者也就不难发现诗人借此劝说友人结婚生子,代代相传,让自己的美永留世间。在这里,诗人将众多意象图式如“严冬”、“苍翠的夏天”、“阳春”、“秋天的枯黄”、“六月的炎烈”形成有效的组织建构,实现整体意义最大化。这种意义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的,需读者自己去追索、去解释、去研究,即一个好的结构应该是“启发得最多”,留下创造余地让读者去完成的一种结构。在这样的结构里,意象之间相互照耀、互相激发、互相呼应,电光火石般辉耀出一个意义的天空。

五 结语

莎士比亚诗作是诗人思想和艺术高度凝练的结晶,诗中的意象让莎翁的诗读来如欣赏一幅连绵的画卷。春的明媚、夏的多彩、秋的慷慨以及冬的凄冷在这些诗中都被赋予了各种象征意义。诗歌的欣赏过程实际上是认知主体利用个人经验、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等对意象的认知加工过程,能建构起一个能解读诗歌主题的合成空间,从而建构意象的实时意义。透过意象认知分析,读者能够洞察诗人复杂细腻的内心世界,可以初步看到诗人是如何通过意象并置、组合和意象角度的创新,来表现和强化其完美永恒这一主题的。

参考文献:

[1] Lakoff,G &Johnson,M.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曹苇舫、吴晓:《诗歌意象功能论》,《文学评论》,2002年第6期。

[3] 李春华、李勇忠:《诗歌意象建构的认知分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4] 刘国辉、汪兴富:《论诗歌意象建构的认知途径:象似性与隐喻性表征》,《外语教学》,2010年第3期。

[5] 莎士比亚,梁宗岱译:《十四行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6] 王改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意象特征探微》,《外国文学》,2006年第3期。

[7] 朱徽:《中英比较诗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班里的霸王们
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灰色的星期六
原来表妹也骗人
我的妈妈
我是个“捣蛋分子”
原来我老弟是“不良儿童”
小燕子 紫薇=???
我们的一位语文老师
我的“唠叨奶奶”
淘气的小邻居
一个心灵美的人
“南瓜”姥爷
一个我敬佩的人
雷婆婆
刍议土木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探究建筑施工项目管理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措施
探究信息化条件下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
浅析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方法
港口建设工程的施工管理
刍议加强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措施
工程管理审计与工程结算审计应把握的重点分析探讨
浅议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问题
土建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途径的探讨
浅谈土建各类施工组织设计与现场管理工作等问题
施工过程控制在城建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技术管理的措施
网络图对有效推进项目管理的益处
苏教版《燕子》教案之五
《走,我们去植树》教案之三
《黄鹤楼送别》教案之二
苏教版《燕子》教学片断实录
《走,我们去植树》课文原文
苏教版《燕子》教案之四
《黄鹤楼送别》教案之三
苏教版《燕子》教案之三
《第一朵杏花》教案之六
《第一朵杏花》教案之五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孙双金课堂实录《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一朵杏花》课堂教学反思
《第一朵杏花》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走,我们去植树》诗歌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