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高职高等数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试析高职高等数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高职高等数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

[论文摘要]高职高等数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坚持“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催生哲学的理性思维,完善真善美的理想追求,培养人本主义情怀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这一理念,应重构高等数学中蕴涵的主要人文要素,重构融入鲜活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先进教学方法,逐步拓展高职高等数学的文化育人功能,有效促进高职高等数学教学质量和人文素质教育质量双提升。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等数学 人文素质教育 缺失 重构

数学作为广泛应用的一门科学,其工具属性尤其突出,反映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形成了普遍认同的服务专业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主义观点。必须看到,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之基,绝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其中蕴涵着博大的科学精神、哲学思想、情感意志、美的追求等人文要素,恰如数学家克莱因论述,“数学一直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同时又是这种文化极其重要的因素”。数学兼具科学与文化的二重性决定了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应兼具实践能力培养与人文素质提升的双重功能。现实状况是,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实践轻人文的“一半教育”,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定位未能充分对接,发掘高等数学中的人文要素,重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能,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成为高职院校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高职高等数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之弊

长期以来,基于对“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偏颇理解,许多高职院校大幅压缩高等数学课时,导致数学教师亦在有限的课时内仅仅灌输式讲授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严重弱化高等数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加之高职学生数学基础异常薄弱,使得高等数学成为学生畏难的课程、倍感枯燥的课程。高等数学的文化育人功能难以发挥,也影响了高等数学作为应用工具的教学效益,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受到制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亦难以实现。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起点普遍较低,人文素质相应不高,各门课程均应发掘人文素质教育元素。作为基础课程的高等数学涵盖丰富的人文资源,并且高职学生第一学期即开设本课程,率先契入人文素质教育条件优越、时机正当。可以想象,走进高职院校,开篇第一节,一堂富含人文精神、给学生心灵滋养的数学课,将使学生充满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反之,一堂只有骨架、没有灵魂、晦涩难懂的数学课,将给学生当头一棒,对未来充满的可能是一片黯淡。文化育人,以人为本,最先走近高职学生,唤醒其一度被边缘化的沉睡心灵,是高职数学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内涵之所在。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的技能人才培养理念,鲜有关注此等细节。“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高职高等数学人文素质教育缺失之弊、重构之须,可见一斑。

二、高职高等数学人文素质教育重构的理念定位

孔子曰:“君子不器”,字面上理解是说人不能成为某种器具,进一步拓展感悟,就是说人不能以实用和功利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应寻求大道而不是沉溺小术。由此延伸到高职高等数学教学,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只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立足文化视野,拓展数学的育人功能,重构人文素质教育,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催生哲学的理性思维,完善真善美的理想追求,培养人本主义情怀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才是数学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文化育人是高职教育的最高境界,重构高职高等数学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重构高等数学中蕴涵的主要人文要素,重构融入鲜活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先进教学方法,使人文素质教育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滋养与熏陶,成为建立在尊重、平等、商榷、探究基础之上的情感能量流动,彻底摈弃形而下的物化灌输,实现形而上的心灵直通。

三、高职高等数学蕴涵的主要人文要素重构

1.科学精神。高等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石,其中蕴涵着严谨理性、求实求真、创新超越的科学精神,散布在命题、定理、公式、实践催生理论创新、理论助推实践探索的角角落落。譬如,数学命题、定义、定理、公式等均体现出准确简明、缜密条理、朴实无华的特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严格遵循逻辑和规则,彰显出严谨理性的科学精神。又譬如,高等数学来自于实践,是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广泛应用的科学,数学语言精确,数学结论精准,只坚守逻辑论证,不盲从任何权威,彰显出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再譬如,高等数学发展过程中,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们立足实践,站在其所处的时代前沿,汲取前人研究成果,不断推进高等数学理论和实践创新,彰显出创新超越的科学精神。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必须重构上述科学精神为首的人文要素,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形成人文素质教育的经典素材。

2.哲学思想。高等数学中蕴涵丰富的哲学思想。譬如,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反映出的不定积分与定积分关系问题,不定积分是由求切线、速率问题的逆运算抽象出的数学命题,是指一个函数的全体原函数;定积分是由求曲边梯形面积、变速直线运动路程抽象出的数学命题,是一个与函数相关的和式的极限。从定义而言,两者毫不相干。但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将不定积分和定积分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出哲学中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高等数学中类似上述哲学素材,是闪耀智慧光芒的人文要素,应予以深度发掘和有机重构。

3.情感意志。高等数学发展,历经人类前赴后继的艰辛探索,其中富含数学家的情感意志等人文要素。譬如,讲到欧拉公式,就要发掘欧拉终其一生对数学的无限热爱和执著追求精神。欧拉计算彗星轨迹积劳成疾,导致28岁右眼失明,但这没有阻挡他对数学的探索之路,依然一路前行,60岁时左眼失明,欧拉靠心算的惊人毅力继续研究工作,在最后的17年人生历程中,写下400余篇论文和多部专著,成就了人生辉煌,谱写了科学传奇。此等素材在高等数学中不胜枚举,可以有所选择地予以有机重构。 "

四、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重构

1.文化索引式教学。文化索引式教学,就是将高等数学中蕴涵的科学精神、情感意志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严谨理性、求实求真、坚韧不拔、创新超越等人文素质的教学方法。高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章节简介、命题导入、定理引入与证明、问题切入与求解、课堂总结等,各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章节简介环节,可以首先介绍该章节的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背景,使学生立足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岸边,总揽章节知识形成过程、体系概貌,激发对理论知识的浓厚期待和艰苦探究的勇气。命题导入环节,一般情况下应先导入实例,通过研讨问题产生的背景与解决方法,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求实求真,把握时机引导学生抽象总结数学概念、定义,领悟数学的严谨理性,有效拓展求实求真的思维品质、实践品质养成教育。定理引入与证明环节,可以先期导入历史上数学家发现探索定理的过程,引导学生沿着数学家的足迹,合情推理,归纳演绎,最终还原为逻辑推理,使学生一路走来与数学家心灵直通,充分体验发现发明的成就感,不断养成主动创新、立志超越的科学精神和意志品格。问题切入与求解环节,可以适当配置数学发展史上的个别名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家求实求真的苦乐历程。课堂总结环节,可以立足数学理论和实践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的主旨背景,启迪学生深化理解与领悟,实现数学理论知识巩固、实践能力提高和人文素质提升三重目标。

2.哲学感悟式教学。哲学感悟式教学,就是发掘高等数学中蕴涵的哲学思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哲学意识、辩证思维等人文素质的教学方法。数学与哲学均产生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纵观历史,二者形同姐妹,相互促进,携手发展。可以说,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是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数学理论体系中,无不闪现哲学思想的火花。高等数学是变量数学,其中的定义、定理、归纳演绎、逻辑推理无不打着哲学的烙印,这为高等数学教学融入哲学人文素质教育搭建了宽广平台。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定义、定理的发现过程呈现哲学思想,同时充分利用辩证思维方法、对立统一规律、普遍联系观点,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在不断形成的顿悟中,掌握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本质,潜移默化中提升哲学人文素质,通过循环往复、螺旋提升,实现数学学习能力和哲学人文素质的双提升。

3.数学美欣赏式教学。数学美欣赏式教学,就是发掘高等数学中蕴涵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方法美等美学要素,培养学生美学修养、美学品质等人文素质的教学方法。与艺术美比照,数学美往往不外显。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备发现数学美的能力,掌握发掘数学美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定义、公式中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谐美;从几何图形、正反双向中欣赏数学的对称美;从问题层层解决、九曲回肠的柳暗花明中体验数学的奇异美、方法美。使学生在感受、体验、欣赏中领悟数学的美感和神韵,化抽象演绎、枯燥运算、逻辑推理为快乐,通过美的体验与享受激发探究数学的强劲动力,在大道无形之中接受美的滋养与熏陶,实现数学学习动力与美学人文素质的双提升。

综上所述,高职高等数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坚持“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催生哲学的理性思维,完善真善美的理想追求,培养人本主义情怀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这一理念,应重构高等数学中蕴涵的主要人文要素,重构融入鲜活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先进教学方法,逐步拓展高职高等数学的文化育人功能,有效促进高职高等数学教学质量和人文素质教育质量双提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喜欢打乒乓球
开学第一天
星期天的美餐
市场见闻
一件遗憾的事
捉泥鳅
看喷泉
“红包”变“肉包”
放风筝
我好想发稿
苦中有乐
我家的星期天
品尝
邻家有狗,我心烦忧
和妈妈去花园市场
浅论物理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关于高职建筑设计课程项目导向法教学的应用
浅论政治课教学中陶冶情操的方法
浅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对待生成性教学资源
浅谈如何加强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时期研究生价值观教育
浅谈让小学生语文学习在选择中感悟
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思考
新课标下对话阅读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浅谈新理念下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兴趣的培养
关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准确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
浅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析《科学》课堂中隐性课程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怎样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杨氏之子》课堂实录
古文《杨氏之子》精彩改写
结合注释自学《杨氏之子》教后记
《杨氏之子》好句好段
变阅读为“悦读”──《儿童诗两首》教学谈
《晏子使楚》相关知识
我的阅读教学观──《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谈
《杨氏父子》教学杂谈
《晏子使楚》拓展资料
《杨氏父子》相关链接
《杨氏父子》教学案例
是“此/是君家果”还是“此/是君家/果”──《杨氏之子》教学有感
《晏子使楚》相关链接
交流·共鸣·创造──《儿童诗两首》教学谈
《杨氏之子》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