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晏阳初与陈志潜的乡村公共卫生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关于晏阳初与陈志潜的乡村公共卫生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

论文摘要:20世纪

20、30年代,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提出中国乡村“愚、穷、弱、私”四大病,他针对“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农民的强健力”的要求,邀请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苦读8年、又在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的陈志潜合作,发展乡村公共卫生职业教育,在河北省定县创建村、区、县三级卫生保健制度——三级公共卫生体系:村设保健员、联村设保健所、县设保健院,被世人称为“中国乡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开拓者、公共卫生之父”。

论文关键词:晏阳初;陈志潜;乡村公共卫生;职业教育思想;

陈志潜(1903—2000)出生于四川华阳(今成都市双流县),4岁时丧母,父亲为清代秀才,是位饱学之士和杰出的书法家。从陈志潜记事起,家里就没断过重病病人,但长年累月的药香未能挽救他生母的性命,姐姐、弟弟、姑姑也长期患病相继天折,使他暗暗立下了学习医疗技术、用以治病救人的志愿。14岁的陈志潜写信给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李振翩教授,请求拜他为师,李振翩建议他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医学院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标准建立的,促使他下决心刻苦攻读。1921年夏天,他投考协和医学院预科名列榜首,并获得连续3年的奖学金。1924年以优异成绩顺利升入本科,1929毕业,在协和苦读了8年。

1930年,陈志潜在医学院毕业后受聘为南京国民政府卫生署技正。在陶行知的感召下,他毅然与新婚的妻子一道到南京郊区晓庄师范学校开设“夫妻卫生所”,自己当医生,妻子当护士,为农民防病治病。他自编了《农民卫生知识讲义》,给参加夜校的男女农民上卫生课,还带领并指导晓庄师范学校的学生实习,为师范学校编写出版了一本《卫生教育讲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30年4月,南京政府勒令解散了晓庄师范学校。这年夏天,陈志潜经协和医学院外籍教授兰安生推荐到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从师于著名的公共卫生学家M.罗森(M.Rosenau)教授。同时,还在麻省理工学院C.E.端纳(C.E.Turner)教授的指导下,进修健康教育学,于1931年获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此后,他又到德国德累斯顿市健康教育中心,进修健康教育技术及方法学,直到“九一八”事变后才赶回来报效祖国,受晏阳初邀请,在定县首创村、区、县三级保健制度,后人评价这是“一套符合中国国情覆盖全国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办法”,陈志潜是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公共卫生之父”。

本文着重探讨20世纪

20、30年代,由晏阳初、陈志潜主持,在河北定县乡村,针对 “愚、穷、弱、私”四大病,“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农民的强健力”为指导思想,建立起位于华北定县的第一个乡村卫生实验区,开展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这是近代中国医学史上最早而且方向正确的一项关于农村医学职业教育研究,它开创了中国县级现代公共卫生建设的先河。

一、“四大教育”“连锁进行”,“以卫生教育攻弱”

第一,“四大教育”连锁进行,相辅相成。他在《定县的实验》中指出:生活是整个的,不能片断的分割;人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能零杂的满足。乡村建设的目的,“既是要谋整个生活的建设,因此针对人生活上的四种缺点的四大教育,不能不在整个的计划之下连锁进行,互相辅助,文字教育与生活教育相关,生计教育又与公民教育相关。若各自为谋分割隔离,则难收实效。”

他强调,逐步发展的四大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过程,是相互依存的功用:公共卫生协助农民健康而增加生产,农业生产的发展又支助教育的推行,而农民亲自体验识字读书才能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教育又推动合作社的发展,如何记账、经营、运销都需要知识技术能力。“四大教育”连锁进行,互相环结表现出其重要性。

第二,“四大教育”要切合农民生活。晏阳初反对抄搬西方经验,他说:“在我们中国今日情形之下,最注重的是根据一般平民生活程度,经济能力的大小,去一面研究,一面试验,来改进固有的农艺工艺,方适用今日平民的需要,方有改进平民生计的可能”,“若徒谈外国的法门,照样画葫芦的去办,一定是有弊无利的”。

晏阳初还提出乡村的建设事业的原则,其中最根本的是“农民自动的起来自谋农村的建设”。他主张“用教育的力量,把建设的知识、能力,乃至于建设的精神,灌输给农民,而建设事业才能永久,才能真正上轨道,而达到从事乡村工作的最后目标。就是说,能够使农民自动的起来自谋农村的建设”。

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是20世纪20年代平民教育思潮后期的典型流派,整个实验有设想、规程、计划、步骤及目标,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在当时知识界教育界人士中影响颇大。据统计,每年约有120多人从全国各地奔赴定县实验区,其中,曾在国外留学、学有专长和国内大学毕业生占50%,七年内参加过实验区工作的有400人左右。

第三,卫生教育的目的在于防病治病,培养“健康力”,是攻“弱”的良方。晏阳初主张“普及卫生知识,训练卫生习惯,用公共的力量谋公共的卫生,以提高其健康生活,使人人成为强健的国民”。这一主张将卫生教育与创建乡村医药卫生保健制度相结合,从个人知识和社区服务的双层面为平民的健康提供可能的帮助。

中国近百年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乡村破坏史,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乡村建设运动是针对中国乡村受到严重“破坏而激起的救济乡村运动”。晏阳初在1940年有过动情的表述:“中国的农民负担向来最重,生活却最苦:流汗生产是农民,流血抗战是农民,缴租纳粮的还是农民,有什么‘征’,有什么‘派’也都加诸农民,一切的一切都由农民负担!但是他们的汗有流完的一天,他们的血有流尽的一日。到了有一天他们负担不了而倒下来的时候,试问:还有什么国家?还有什么民族?所以,今天更迫切的需要培养民力、充实民力的乡村建设工作”。晏阳初要求“四大教育”连锁进行,“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农民的强健力”,明显是定县实验整体布局的关键一环。"

二、创建乡村三级公共卫生体系

为搞好这项事业,陈志潜举家搬到河北定县,一住就是5年多。从陈志潜留下的文字里,我们看到的乡村平民教育的另一幅图景:一间长不过两丈宽不过10尺的土房里,挂了一盏破烂的煤油灯,暗淡的阳光下,看得见二三十个青年男子,或坐或立。房门对面有位年龄较长的男子,手持一根竹棍,在那里高声讲课,一群青年都仰着头,寂然无声,听得出神。外面虽然寒气透骨,却冻不散这些充满热望的青年。

(一)社会调查。20世纪30年代初期,定县全县无一家合格医院,220个村无任何医药,250个村只有当地中医自制自售的土产药材。陈志潜到定县平民教育促进会后,为摸清基本情况先做社会调查。定县全县有40万人口,6个区,472个村庄。每户农民年均收入银元50元,平均每人每年医药费约0.30元。1930年,定县全县472个村有220个没有任何医药设备,226个村一个医生也没有,即使是有医生的村子,也只是药铺掌柜,全县只有两位没有受过正规医学训练的开业医生,一半的村子只有半农半医的草医和识字不多的中医看病。

(二)原则与任务。晏阳初、陈志潜确定的农村卫生计划的基本原则与主要任务有要求,以最经济的组织,推行最简单、科学的事业,将消极的治疗与积极的预防结合起来,达到改善、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的目的。明确要求在定县建设符合农村需要的三级公共卫生体系:村设保健员、联村设保健所、县设保健院。根据定县农民的经济情况,每年总费用3.5万元;按当时的总人口计算,人均负担不能超过大洋一角。

保健网必须实现改善、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目标,其任务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①进行针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卫生、健康教育;②改善基本卫生设施,如厕所;③妇幼保健和节制生育;④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⑤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⑥提供基本药物。 陈志潜从平民学校选出一批毕业生,经过训练后分别担任各村诊所的医生、护士、助产士,达到了覆盖面广、适应当时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作为定县卫生局主任的陈志潜,亲自参与了卫生员的培训,并拟定了一份教学大纲。根据当时社会卫生情况,列出10条:如个人清洁(当时沙眼、皮肤病比较普遍)、妇婴健康(由于贫困,母乳淡而少,提倡母乳加豆浆)、种牛痘(控制天花)、改良水井、简易消毒……作为必须学会的项目。学习告一段落后,每人发给保健箱,其中有10种备用药物与工具。由于这些村医学员们为了听课要步行很远,而且家里又有很多农活要做,所以培训课只能紧凑地安排10天的课程。"

三、经典性概念:“初级卫生保健”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陈志潜就主张将卫生教育与创建乡村医药卫生保健制度相结合,为农民的健康提供可能的帮助,以达到“普及卫生知识,训练卫生习惯,用公共的力量谋公共的卫生,以提高其健康生活,使人人成为强健的国民”的目标,他创造性地探寻解决中国农村卫生困境的途径,紧紧围绕着这个新的引人注目的概念:“初级卫生保健”奋斗终生。总结上世纪30年代定县乡村初级卫生保健职业教育的研究实验,其基本经验包括下面四层含义:

一是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保护环境、饮用安全卫生水、改善卫生设施、养成良好生活方式等。这一设计密切结合农民的需要和利益,使农民家庭、个人能获得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卫生保健服务。在研究社会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客观规律及人群所处的内外环境、人类社会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针对当地传染病流行的主因,实行“预防重于治疗”的方针,指导农民改善饮用水质,增加井盖与围圈,适时消毒灭菌,以减少病源。同时,以经过系统教育与培训的这支队伍为骨干,组织平民学校、师范学校学员,到各村进行卫生宣传、展览、放电影,做预防与诊疗示范。到1935年,全县除了建有一所保健院以外,已有保健员80人,保健站8个,卫生保健的覆盖,扩展到了近50万人。

二是节约、有效。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提供医疗服务和有效药品,以避免疾病的发展与恶化,促使早日好转痊愈,防止带菌(虫)和向慢性发展。陈志潜强调,必须要用现代科学医学为指导,防治并重,但不排斥、不否定群众对传统医学的选择和应用。群众经过慎重比较会作出最优选择。在经济上应为当地农民所承受得起。陈志潜强调,药物应用以“节约、有效”为原则,那些药物应用“愈多愈有效”、“愈多愈好”的观念是错误的,不仅造成浪费,增加病家经济负担,也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象定县的保健网人均仅0.05美元费用,虽为数甚微,若能集中起来有计划、有重点地使用,就能为全县农民办起一个有现代医学作后盾的医疗保健网。

三是学术可靠。定县实验在疾病预防方面,以种痘工作最为突出,天花病大为减弱。据1936年的报告,“近年来邻县时有天花流行而本县无之”,“定县天花已称绝迹”。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提供医疗服务和有效药品,以避免疾病的发展与恶化,促使早日好转痊愈,防止带菌(虫)和向慢性发展。据当时的一项对村医的医疗水平调查显示,95%的治疗是正确的。

四是大卫生观。大卫生观念指全社会都应重视、支持、参与卫生和保健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医疗卫生工作也要面向社会、群体和个体整体,实行全方位的医疗、预防、保健等综合服务,从而不断提高医疗、预防、保健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以实现人人身心健康的目标。以大卫生观念为基础,使工作领域更宽,内容更广泛。定县实验对学校卫生、产妇与儿童保健、生育节制进行了试验,在此基础上,无论从医疗条件,还是预防、治疗方面也都有所改善。它还是最早开展节制生育宣传活动,展示节育技术,走访家庭,劝告节育,帮助农民更新观念,在中国农村最早开展的节育教育。 1932年到1937年,是陈志潜自认为一生工作中最畅快的时期,他说:“那时我才29岁,精力强,白天晚上工作”;“我能按照自己一系列想法,一一付诸实践,看到开花结果,心里有说不出的痛快”。定县的经验比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计划早约40多年。上世纪30年代,陈志潜就使预防医学在定县乡村中扎根,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的农村卫生组织”,许多卫生专家前来作实地考察,有很高的评价。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卫生署要求各县采用这一制度,全国有12个省推广这一工作。即使在抗战期间,“在未被占领的国土上,这种卫生系统仍然起着有效的作用”。几十年后,1978年WHO报告中的阿尔玛-阿塔(Alma-Ata)宣言,提到的“全面的初级卫生保健”,被认为在陈志潜40年前的定县实验之后,这方面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新鲜内容可增加的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
给远方的小学生的一封信1
一件艺术品
给远方小学生的封信
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给西部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汶川小朋友们的一封信
我喜欢的一首诗(3)
我喜欢的一幅画
我喜欢的一幅画
我喜欢的一幅画3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希望小学学生的一封信
给四川地震灾区朋友们的一封信
给四川小朋友的一封信
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CAD画施工图的心得
浅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的发展分析
现浇楼板板角裂缝的分析及预防
在Auto CAD下如何能提高绘图速度
室内设计怎样体现文化
平面设计师资格证需要考什么?
献给所有的设计师
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防治措施
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
钢筋锚固值细节解析
现代城市规划知识点
土建专业知识及技巧(新手推荐)
防腐木屋的特点
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最大的“书”》 趣闻故事
《最大的“书”》随堂练习 巩固篇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最大的“书”》随堂练习 提高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重点问题探究
《最大的“书”》 知识点精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随堂练习 巩固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师语录
《最大的“书”》 考点练兵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相关介绍
《最大的“书”》 整体阅读感知
《最大的“书”》 考点练兵2
《最大的“书”》 重点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