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评析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评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20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评析

"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容涉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办学目标定位、培养方式以及外部制度环境的保障等方面。文章在对我国当前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的文献分析基础上,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内涵进行解读,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办学目标定位、培养方式以及外部制度环境等的研究进行梳理,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办学模式 改革 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条件、育人模式、就业水平三大瓶颈的矛盾日益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中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办学目的定位不清,学校运行机制不顺,尤其是还没有真正建立与践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和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现实困境,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方向,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成为教育学界日益关注的命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内涵分析

在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的相关文献作出述评之前,有必要首先明确什么是“办学”、什么是“模式”、什么是“办学模式”,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一)关于“办学”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学校作为独立的教育机构一经产生,与其密切相关并反映这一现象的概念“办学”就应运而生了。办学作为一个概念,其内涵多样,外延宽泛。从字面上讲,按照我国现在的《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办学即创设、兴办、管理学校。而从学校的办学实践来说,人们对办学主要有两种理解:一是举办学校,二是具体地管理(经办)学校。而从办学模式的语境中理解,“办学”含有“立”和“办”两重含义。“立”,即“投资兴建”的意思,它的本意是指由谁来出资办学;“办”为经营和管理,是指学校的运行机制,而所谓运行机制包括校长和教师的聘任、招生方式、经费筹措等。基于上述理解,我们认为办学应当包括举办和管理学校双重内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二)关于“模式”

模式,其英文为model,原义是模型或范型等,是从一般科学方法或科学哲学中引用而来。《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指出:“对任何一个事物的探究都有一个过程。在鉴别出影响特定结果的变量,或提出与特定问题有关的定义、解释和预示的假设后,当变量或假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到系统的阐述时,就需要把变量和假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合并成一个假定的模式。”从当前的文献来看,关于模式的定义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界定:一是认为“模式”是一种方法,如《牛津字典》认为“模式,即方式方法、样式风格”;也有学者认为“‘模式’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它的要点是分析主要矛盾,认识基本特征,进行合理分类”。。二是认为“模式”是一种模型、标准或范本,如《辞海》中认为“模式,亦译为‘范型’,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样本、变本的式样”;《现代汉语大辞典》认为“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也有学者认为“模式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条件影响下逐步形成的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某些典型特征的模型或式样”。三是认为模式是一种对某种事物规律或现象的抽象或概括,如赵庆典认为:“所谓模式,是指人们对某种或某组事物的存在或运动形式进行抽象分析后做出的理论概括,即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对认识、研究对象的运动、表现或相关联系的形状、发展态势以及机制、动作的方向等方面做出的高度理论性描述。”。而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也认为,“所谓模式,就是现象的抽象。它包括一些被认为是重要的变量,同时也会舍弃了那些对于解释现象无关紧要的因素。”

(三)关于“办学模式”

国内关于办学模式的概念尚无统一的界定,其概念也只是散见于高等教育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中。潘懋元和邬大光在《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变化与走向》中指出:“办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以一定办学思想为指导,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规范化的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董泽芳从要素的角度出发将办学模式界定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与一定办学理念支配下形成的,包括办学目标、投资方式、办学方式、教育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内的具有某些典型特征的理论模型或操作式样”。赵庆典认为办学模式是指举办、管理或经营学校的体制和机制的样式或范式。田玉兰等人认为办学模式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以一定的办学思想为指导,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规范化的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它是有关办学体制、投资机制、管理体制与高校之间形成的相对问题的权力结构和关系”。杨辉认为办学模式是指“举办、管理或经营学校的体制和机制的模式或范式”。而对于何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代表性的观点体现在唐林伟博士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论纲》一文中,他认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指为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在充分了解职业教育内涵特征、准确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基础上,在一定办学理念指导下,对职业教育实施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所做的特色性、系统性归纳与设计。”

通过以上观点的分析,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指其办学主体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制度约束下,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规范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学校运行机制。办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因素涉及办学的方方面面。通过现有成果的系统分析,我们发现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即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式以及外部制度环境的保障。 "

二、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分析

(一)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

关于办学主体的界定,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提出的迫切需要理论上作出回答的重要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相关理论观点较多地聚焦在“谁来办学”这个问题的追问和探讨上,其主要观点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有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就是高职院校。代表性的观点,如严智雄认为高职院校既是办学主体,同时也是利益主体,并且其办学产生学生利益、社会利益、投资者的利益以及社会需求利益之间的互动。其次,有人认为企业应当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如有学者认为长期以来,传统的公办高职教育的办学体制,已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并由此提出了以产业为基础,以行业为依托,把企业作为高职教育的主要办学主体,加快校企合作,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办学体制。第三,也有学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应当走向多元。如牛征认为实现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一是使多种经济企业参与办学,二是赋予学校自主办学法人地位,三是加强政府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上的主导作用。也有学者认为,目前高职教育办学主体应当由普通高等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以及部分国家级重点中专等组成。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办学主体导致的管理问题,杨劲松认为多元办学主体管理认为鼓励私人办学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活力源泉,而管好公立职业学校是规范多元办学主体行为的关键。

(二)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定位

办学定位,指办学者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及学校所处的环境,从办学条件与办学现状出发,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建设重点与办学特色。有学者借鉴企业经营管理的思想及方法,针对高职高专教育办学目标定位的实际,讨论了高职高专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定位,以及高职高专院校在区域化经济一教育体系中定位时应注意的问题。也有学者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的定位,认为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区别,在于注重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施教;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别在于除职业岗位能力的水平要求普遍提高外,更注重基本素质的养成和应变能力的加强。而杨林生等人认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应当涉及人才培养定位、办学特色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办学模式定位以及发展方向定位五个方面。此外,周建松认为当前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必须摒弃高职升本之风,务必要求高职安于其位,办出特色,此外,还必须建立相对独立的、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评价体系和标准,建立相对独立的师资队伍结构体系和评价标准。

(三)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式

在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中怎么办的问题的探讨中,声音最强的莫过于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导结合学校办学经验的论述。典型的有温景文基于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论述了高职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构建。蔡泽寰在基于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创新的思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俞仲文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若干特征,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必须有独特的位置定位和独特的培养目标、独特的办学任务、独特的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独特的养成教育模式、独特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独特的实训基地、独特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独特的办学体制。杜世禄在基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地、教学、科研、招生、就业”五位一体、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效。程江平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分析人手,就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对高职学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阐述。

(四)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外部制度环境

一种办学模式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生存与发展,关键因素是支持其发展的各种外在条件,如相关制度、劳动力市场特征、文化因素等。有学者认为,高校办学模式既受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是办学主体主管选择的结果。制约和影响高校办学模式的主要因素分为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文化传统与国民意向、教育体制与教育政策、办学理念与办学基础等方面。赵明安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德国国家控制下的教育行政与行业协会主导模式、美国国家监控下区域行政主导模式、英国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下教育行政主导模式,作者提出,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既需要政府政策与经济支持、行业组织积极参与、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改革,又需要转变管理方式,探索国家监控下,教育行政主导、行业积极参与的办学模式。有学者以历史发展的视角,对工业革命中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职业教育制度案例——英国和德国进行历史和比较分析;也有学者选择了较为发达的德国、英国、美国的职业教育制度进行了比较,认为德国的各种职业教育政策、英国的层级式结构、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法案等,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

三、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评析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为我们今天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果借鉴。但是通过进一步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理论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按照已知的知识或者认知,经由一般化与演绎推理等方法,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性总结。无论是以获得理论本身为研究取向,还是以获得实践方案为研究取向的课题,理论研究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行深入、科学的理论研究,才可能获得对现有实践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实践的充分想象,从而产生更为现实且更具前瞻性的实践改革方案。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文件法规以及领导人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不断重视,学界也开始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作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关成果逐年增多,但总体来讲其理论研究深度不够。首先,体现在“经验介绍多,理论提升少”。目前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某个案学校办学模式改革和探索的经验介绍和宣传,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概念和内涵的学理性分析和归纳,常常把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定位于单一的、局部性的运作行为调整,没有从综合的、整体的制度创新的高度来认识。其次,基本概念混淆。就办学模式这一概念而言,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界定。通过上述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内涵研究成果较少,而对于办学模式的内涵的讨论,研究者也往往出于自身角色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认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问题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有些文章把“办学模式”等同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模式”,有些文章则是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实践方面谈办学的经验。今后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理论研究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明确界定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内涵,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基本理论框架,探寻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规律、核心特征以及相关制度与政策环境的配套,以此来指导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

(二)研究内容有待于拓展和综合

由于人们对办学模式的不同理解,其研究的逻辑起点不尽相同,研究的视角大体上是沿着两个维度展开,其一是从宏观的教育系统出发,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其二是从微观的某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实践出发,探讨其运行状态。而对于现状的研究,一方面存在重复与泛化的现象,个别案例的阐述较多,而对办学模式之间的共同特征研究太少,外部现象研究多,内部生成和实做过程研究少,这就使得其研究的实践指导意义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这些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层次较浅,很多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或者是单一办学模式的论述,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宏观的把握和系统的理论研究。重视研究的综合和系统,克服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的“两张皮”现象,在理论与实践之间“铺路架桥”,是今后研究的一大课题。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除了进一步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之外,还应当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历史沿革、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典型经验借鉴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外部制度环境等问题进行探索。

(三)研究方法有待于多样化的创新

当前学界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和追问,往往通过实践工作来认识,对其认识的角度也往往随着研究者的工作和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这样一来,由于缺乏可靠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他们的认识也就仅限于经验上的认知,缺乏理论性和科学性。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多基于文献研究和“应然性”“演绎性”分析,以及对某地区或个案院校实践探索的介绍,缺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接,以及对实践探索的深度解读。此外,由于研究成果多出自某学校或某科研机构研究者或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缺乏多元主体合作的综合研究,导致缺少范式,造成研究者相互之间沟通困难以及合作机会缺乏,不利于研究的深入和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出现。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的“范式”应当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共同体所共有并且共同认可的“研究传统”“方法体系”和“理论框架”。今后的研究期望形成多元化的研究团队,既要有高等职业教育的行政管理领导,又要有科研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这样研究既能从宏观角度人手,全面系统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又能从学校的实践人手,小处见大,以保证研究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实现研究成果的创新。

总之,我国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上述成果的分析和评析也仅仅迈出了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的第一步。今后,从理论层面深入探究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内涵及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现状与问题有整体的把握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期待更多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学者和实践人员的关注。 <> <>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妹妹不凡
花园的四季真美呀
我的表哥
我想对你说
古镇新风
校园的操场
一盏灯
畅想校园
给校长的一封信
儿时的照片
一次灵感比赛
回家的感觉真好
一份特殊的作业
我要克隆一个美好的世界
数学伴我成长
浅谈古典舞基础训练教学
以情动情,舞在其中
浅探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几个方面(1)论文
谈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及对策(1)论文
研究民办高校人力资源战略(1)论文
探析能力素质模型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1)论文
谈路桥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浅论餐饮企业中厨房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1)论文
浅析陕南汉中端公戏的美学特征
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
开拓舞蹈审美文化的新天地
表现主义舞台美术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论文
论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思考(1)论文
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原理(1)论文
《在山的那边》课时训练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基础知识训练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课堂练习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