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元素的融入

关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元素的融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0

关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元素的融入

"

[论文摘要]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高职院校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较为普遍的现象,文章认为可以尝试将企业文化元素的精髓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并进一步探索了将企业文化元素融入高职校园文化中的路径。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始于2005年10月。近年来,其实践成效开始显现,但却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类”特色。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建设具有自身特性的校园文化已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高职校园文化应融入企业文化元素精髓

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元素,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实现教育教学与岗位要求“对接”,提高毕业生就业适应能力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企业文化元素是多元的,但相对于学校文化,企业文化又有其共性特征,高职院校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融入其精髓。

1.责任文化。责任意识是最本质、最深层的道德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成功源于责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责任文化起着带动、促进和保障作用。责任承载使命,责任体现忠诚,责任提升能力,责任创造机会。责任意识以人文精神为内核,包括对自己和利益相关者负责。责任意识首要的是对自己负责,一个对自己都负不了责任的人何谈对国家、对社会、对组织、对家庭负责呢?其次是对利益相关者负责,对利益相关者负责是对个体作为社会人的本质要求。责任意识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早期责任意识形成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学校。在校高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其成长的家庭环境、中小学应试教育环境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转型环境的影响,就整体而言,这一特殊的“代群”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强于对自己负责,而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2.服务文化。丰饶经济将我们带入了服务至上的时代,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处于服务链,人人都是文化者,处处彰显文化味。服务和服务文化已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建设体现企业产品特点、满足顾客的现实和潜在需求的高品质服务文化,提升服务文化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度,已成为各行各业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抱着”长大的新生代,高职院校应强化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文化建设。

3.质量文化。质量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由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主要领导倡导、职工普遍认同而逐步形成并相对固化的群体质量意识、质量价值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采标原则、检测手段、检验方法、质量奖惩制度的总和。质量既通民之命脉,又系国家之危重,更是企业生死攸关的“命门”。通过对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品格,自觉遵守企业生产规则和工艺流程要求。

4.竞争与合作文化。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经济的自然法则。竞争不但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竞争文化是维护竞争机制、尊重竞争规则的一种共识和氛围。竞争的氛围使每个职工不甘落后和停滞,能够极大地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想象力,使人的科学技术和潜能得到全面、充分地发挥,从而使整个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是职业精神的内涵,而合作博弈则是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过程更趋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合作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因而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即产生“合作剩余”。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5.忧患意识与创新文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生活无忧无虑,“受挫”“抗压”能力差,焦虑、郁闷、自卑等心理问题突出。忧患意识是个体成才和企业创新的不竭动力,而创新是个体和企业增强竞争力,保持个体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基业常青的法宝。企业创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及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的综合,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制度和规范、创新物质文化环境等。只有富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备受企业欢迎。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当通过允许多元文化共存、搭建知识流动平台、创新思维能力训练、鼓励冒险、包容失败、奖励创新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未来职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

6.诚信文化。诚信是思想道德素质核心的外在表现,是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诚信是金。”诚信之于个人和企业都是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为人之本、立业之基。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又是现代商业文明的客观要求,是作为未来企业员工的高职生必备的重要素质。学校应将诚信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使其真正成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职校园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元素的路径

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很短,校园文化积淀不厚,而建设过程中模仿普通高校“学术型”校园文化的现象较为普遍,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尚处于积极探索之中。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实现高素质、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高职校园文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融入企业文化元素:

1.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学校党委和行政要高度认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将其提到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使之成为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和健全相关机制,从设施、政策、组织、队伍等方面人手推动企业文化的融入。

2.要搭建校企文化对接的平台。校企合作是校园文化融入企文化元素的保障。高职院校应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内涵建设的紧迫感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之路,在合作中引入企业文化元素,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3.以活动为载体。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可以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设计”、以企业或产品命名的各种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和勤工助学、暑期学生“科技”下乡、科技立项等活动,既可增强学生的企业文化意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4.要将企业文化精髓融入教学与管理全过程。学校的本质和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学生良好的职业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通过职业文化氛围来陶冶,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移植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注重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的养成。在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中要全方位地融入企业文化元素的精髓。

5.校园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元素要走出两个误区:一是将校园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忽视了学生身心特点;二是脱离学校的实际和具体企业的文化性格。以文化的视阈看,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学校。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应当是融入了普适的企业文化精髓、具有自身性格的文化。

高职校园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元素是校企合作的深层次追求。两种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其融合过程中的相互碰撞,但这种碰撞对校园文化的再生产是有益的。校园文化建设只有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在与企业文化相互撞击中不断调适,才能实现教育的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在外延扩张后的内涵建设中应充分认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积极价值,努力辨识两种文化的异同,积极探索两种文化融合的路径,将其“碰撞力”化为推进校企合作、内涵发展的强大内驱力,以开放、包容和理性的文化观构建和谐的动态文化结构,以积极的文化张力推动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与妈妈的战争
我爱家乡的冬天
神奇的钥匙
蚂蚁和磨菇
正义之侠
My school(我的学校)
My Birthday(我的生日)
未来
世纪广场
我骄傲我是男生
爸爸您别在抽烟了
绿色的田野
“变色龙”与“新型衣服”
游烈士陵园
永远的告别
对建立财务分析系统的构想(1)
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中现金流量的识别
商业企业资金短缺原因及对策
对公司财务治理结构问题的思考
信息不对称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1)
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 提高军队财务人员公关素质(1)
浅谈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
如何做好风险投资的财务管理(1)
从财务管理看债转股对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作用(1)
基于公司治理的债权人财务风险管理研究(1)
论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
试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应坚持的理念(1)
浅议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监控机制
IV指标助你回避投资黑洞
刍谈我国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1)
《火烧云》教学设计8
《爬山虎的脚》课文简说
《火烧云》教学设计1
《火烧云》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爬山虎的脚》词句解析
《火烧云》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火烧云》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火烧云》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火烧云》教学设计10
《火烧云》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火烧云》教学设计
《观潮》教案
《火烧云》教学案例
《火烧云》教学设计6
《火烧云》教学设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