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发的思考

关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发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发的思考

"

论文摘要: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初衷是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体运作是健康的,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片面追求技能大赛成绩,有急功近利、“精英竞赛”的倾向,竞赛的公平性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若不加以警示,容易偏离初衷,走入误区。必须让技能大赛回归本位,必须正视问题并采取有效对策应对,这样才能增加技能大赛的吸引力。

论文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初衷;现状;未来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初衷

人才强国,我们不仅需要一流的科学家、一流的管理者,而且需要一流的技术工人、一流的服务人员,培养数以万计的技能型劳动者,是职业教育肩负的历史重任。因此,职业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和源动力所在。

为了突出职业教育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本质,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成了检阅职业教育发展的“试金石”,职业技能竞赛应运而生。应该说,几年来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引领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方向,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也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风向标。因此,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受到社会日益广泛的关注和广大职教师生的高度重视。技能大赛也成了各类职业院校发展的大检阅,引领和推动着职业院校办学模式,特别是实习实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在“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理念的驱动下,每年一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从2002年的长春大赛到2007年的重庆大赛,再到永久落户天津后至今,参与面、成熟度、影响力等方面一年更比一年高。“国赛”的连环地方效应也蔚为壮观,班级比武、系内竞赛、学校“技能节”、各地市技能竞赛、省级技能大赛,层层选拔,可以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战线的“年度大戏”,确实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波”。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现状

各类各级职业技能大赛的运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旋律,特别是一味片面追求技能大赛的成绩,技能大赛成为少数人的“锦标竞赛”、“精英竞赛”的倾向愈演愈烈,参赛学校的急功近利使大赛本身的公平公正性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正因为这些不协调的因素,技能大赛有可能偏离初衷,其有效性与质量使人产生了诸多怀疑。

(一)有“应试教育”的嫌疑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说法,如果将其分别作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人才检验和选拔方式,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有违素质教育思想。考试与比赛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手段不断被强化,并被社会普遍接受和认同,导致普教片面追求升学率,职教片面追求金牌选手的现象愈演愈烈,这势必会束缚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制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这种弊端在职业教育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驱使学生去挤“金牌”的“独木桥”,导致学校教育往往只重视少数有望获奖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成长。其二,把整个职业教育纳入与职业技能大赛对口的系列训练,学生一进校就成了大赛的预备选手,只重视技能,忽视素质教育。在技能教育中,也只重视大赛项目技能的传授与学习,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死训硬练”,大搞竞赛题海战术,根本谈不上素质提升和能力开发。其三,以单纯的获奖数来评价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导致职业教育评价的片面性。这不仅造成了学生被动和片面的发展,而且把学校工作引上片面追求获奖率的歧途。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职业教育也应该以育人为本。育人首先要培育学生高尚的思想品格,只有培育学生的品德,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激发他们就业和创业的梦想与激情,才是职业教育的最好成就。育人还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既具有高尚品格,又具有聪明才干,既具有实践能力,又具有创新精神,既具有鲜明个性,又善于团结合作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期望。

教育不仅要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应特别满足人作为参与社会生活主体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职业教育,同其他类型教育一样,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这两方面的重任。虽然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主要特征,但这绝不意味着职业教育就是单一内容的教育,也绝不意味着职业院校的教学就是一种纯岗位或工种所需的单一技能训练。片面追求直接指向具体企业、具体岗位的单一技能训练,会使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道路上实力不足、机会不多,难以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尊严感。所以,职业教育不应只定位在培养具有一般技能的就业者,还应该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

(二)可能重蹈“精英教育”的覆辙

目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最明显的一个偏差,也是最危险的一种倾向就是为赛而赛。一些学校为了夺金牌、拿冠军而只关注少数学生,忽视或漠视大部分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和锻炼,成了“精英教育”的翻版,未能真正做到“全员提高”。技能大赛另一个危险倾向是竞赛内容与教学要求脱节,甚至一些比赛项目与专业教学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

通过技能大赛选拔并进一步激励和促进技能型精英人才的成长,既对人力资源强国有直接意义,对促进教育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意义。问题在于,技能大赛的少数尖子选手有的已成为大赛的“职业选手”了,选手越来越“精英”,内容越来越“精尖”,技能大赛与整个职业教育基础性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脱节,技能大赛的准备重点放在几个尖子选手的强化培训上,丧失了职业教育的公平性功能,长此以往,应该说是职业教育的悲哀。

职业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面向全民的教育,要让人人享受教育的权利,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教育的实质是面向全体,职业教育更应如此。尽管学生存在差异,有着不同的个性,但教育要坚持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而片面追求技能大赛的成绩,使技能大赛成为“锦标竞赛”、“精英竞赛”,有损大多数人的职业自尊心和荣誉感。少数人的参赛,并未能带动全体或者大多数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也没有得力的措施来保障或者检测这种提高。加之比赛和教学相脱节,为赛而赛导致其内容选择方向和侧重点与实际教学大相径庭,相关性越来越小,那就失去了举办技能大赛促进技能教学的作用,也不利于少数参赛选手个人的全面成长。因为举办大赛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选出一些尖子学生,而是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

(三)成为职业院校的负担

参加技能大赛已成为各个学校的一项常年性工作,4月省赛,6月国赛,8月开始技能尖子的假期强化训练,事实上新一轮的备赛从此开始启动。新学期开始就筹备校赛,一年下来,只留下7月份全身心投入招生。为了应对大赛,一些“种子”学校往往要“养一批人”,要“买一堆东西”,要“花一笔钱”。事实上这样的备赛参赛牵扯大量精力,已经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发展进程,学校往往感到“喘不过气来”。同时,技能大赛的组织工作较为复杂,实际效果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组织的严密性、评判的公正性、奖项设置的合理性等都受到严峻的挑战。技能比赛既可能有效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也可能产生各种负面效应。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未来

技能大赛在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上给各学校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技能大赛在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等诸多方面出现的漏洞也显而易见,因此,完善技能大赛管理机制,让技能大赛回归本位,刻不容缓。

(一)不能因噎废食

已经走过数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出现一些瑕疵属于正常,绝不能因噎废食,必须坚持不懈地搞下去。关键是既然大赛是一个多元素组成的系统工程,就必须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就应该逐年有所改进,在实施中完善提高。既不能过分夸大大赛的作用,“以赛代考”、“以赛代学”,走向“应试教育”、“精英教育”的极端,也不能排斥或弱化技能大赛的价值,更不能因噎废食,远离或废止技能大赛。要端正思想,树立“比技能、促质量、谋发展”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竞赛观,让大赛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

如何让技能大赛运行回归本位,克服急功近利的“精英竞赛”倾向,走常态化、普遍化开展之路?如何权衡利弊,让大赛走向公正、公平、公开,真正实现通过大赛制度设计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师生技能,促进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大赛将因源动力不足,缺乏成长土壤,终将会昙花一现,让人惋惜。这应该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要与职业院校日常的技能教学有机结合,将技能大赛有机地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真正做到全员参与,以赛促教。这种有机结合应该是覆盖全方位的,包括教学内容和竞赛内容的匹配,全员参与和层层选拔的真正实施,使大赛真正做到常态化。要使技能大赛的“阳光”普照到所有学生和所有技能教育教学上,要像关注大赛金牌那样关注学生整体的技能水平,把全面提高职业技能教学质量作为最大的备战手段,化技能大赛的“非常”为平时教学的“寻常”,这是技能大赛制度完善的要务,也是我们举办技能大赛的初衷。

(二)轻装上阵参赛

在大赛参与层面上,各类职业院校要理性对待,做到丢下包袱、轻装上阵。要从每届技能大赛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并加以科学的梳理与总结,作为今后技能教学策略与方法调整的重要依据。职业院校要将参与技能大赛的目光更多地转移到日常教学中去,平时的教学就是技能竞赛的备战,应在教学中提升整体技能水平,在教学中选好苗子,在教学中强化基本训练。平时的实训教学就是一场场的模拟竞赛,要尽可能营造一种人人都能参赛、个个都是选手的氛围。学校和选手要以平常心参加每一次竞赛,不要视大赛为负担,整体的技能教学水平提高了,技能竞赛成绩提高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缜密科学谋划

在大赛组织层面上,要认真总结历届大赛的得与失,科学谋划未来技能大赛的规划,优化大赛设计,让技能大赛常态化;稳定运行机制,让竞赛过程更趋规范;完善大赛的保障体制,让技能大赛健康有序地发展。

适当制约,减轻学校负担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中职两年一期,高职四年一期,更加合乎不同职业院校的特点。其次,要建立覆盖全体师生的参与制度。

健全制度,规范大赛过程尽可能减少技能大赛产生的各种负面效应。首先,要明确规定“比什么、怎么比”,让大赛规程更明朗化。其次,要科学组织大赛,要做到公平、公正,确保整个过程流畅、程序良好,在公正、公平、有序的前提下,比赛组织要尽量做到开放。

校企合作,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形成校企共赢的局面首先,让企业参与确定比赛项目及内容,使技能竞赛更切合市场实际。其次,让企业选手与学校选手同台竞技、相互促进。同时,建立持续投入的专项经费制度,争取行业、企业对技能大赛的赞助和支持。

社会参与,加大舆论宣传首先要对奖牌得主给予恰当激励,特别要对选手学校和选手整体素质进行综合评定,铸就职业院校学生的健康人生。其次,要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支持技能大赛、尊重人才的氛围。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效促进了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但必须把握住举办技能大赛的目的,在细节和制度上进行恰当的约束和改革,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技能大赛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为推动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服务。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与同桌的世界大战
她真让我佩服
我的母亲
热心的赵黄志中
我的妈妈
挑战“超级爱哭”
班草,是外表,还是内在
我的“健忘症”
我是一个篮球迷
他可真淘气啊
朴实的灵魂
我的老师
我喜欢的艺术家——齐白石
贪吃小精灵———我
找茬老师
浅论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现实意义
电子支付安全法律问题研究分析
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浅谈
基督山伯爵进了大宅门
浅读《西游记》
电子商务物流的信用体系建设策略浅析
电子商务在企业管理方面的运用浅析
传统企业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策略探讨分析
李长之和季羡林与《文学评论》
试论《三国演义》中英雄人物的死亡描写
浅析日本动画《犬夜叉》中《西游记》的影响痕迹
浅谈《三国演义》
电子商务中的消费心理浅谈
我国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讨论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7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5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7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3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6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8
《劝学》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1
劝学1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1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3
《劝学》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9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4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