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高职教育结构生态环境的调适与优化

关于高职教育结构生态环境的调适与优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9

关于高职教育结构生态环境的调适与优化

"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等所构成的结构生态环境;描述了当下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不适应、布局结构不平衡、类型结构不丰富、层次结构不系统的生态环境状况;并提出了优化专业结构、丰富类型结构、完善层次结构、调适布局结构的相应对策。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结构生态环境;调适与优化

一、高职教育结构生态环境的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是指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样性的综合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地域(布局)结构等。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和人员知识结构等。任何事物的结构都不能脱离特定的环境而存在,其存在和发展都要受到外部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高职教育也不例外。高职教育的结构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整体状况,构成了结构生态环境。高职教育结构生态环境是指影响其结构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因素的总和。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人才需求结构、社会观念结构等。这里择要述其前三点。

(一)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是指影响经济发展的主导样式、成分及其构成。如通常我们所说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新经济、知识经济等,都是就其经济结构的主导模式、成分而言的。我国现在正面临着完成农业化,发展工业化,进入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并行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大幅度的经济结构调整将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都发生根本变化,这种变化迫使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结构(层次、科类、形式、布局)也要相应进行调整。”

(二)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一产、二产、三产的组合方式及比例关系。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以2000—2002年三年的数据为例,第一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由17.1%下降到8.7%;第二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由47.4%下降到41.0%;而第三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则由35.5%上升到50.3%。“现在发达国家一产就业人口占社会总就业人口的比例都在10%左右,二产就业人口在35%左右,三产就业人口占55%左右。”对我国而言,现在正处在以第二产业为主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崛起的套合叠加阶段,正在向着以科技为先导,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方向转变,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这样的宏观生态环境对高职教育发展应该说是有利的,但必须对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要加大对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使高职教育的人才产出能够跟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需要。

(三)职业结构

二、高职结构生态环境的状况

理想状态下的高职教育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彼此作用,相互适应,良性互动的关系。但现实中由于经济发展迅速与教育发展滞后的矛盾,产业升级加快与专业调适缓慢的差异,职业变化的频繁与就业观念滞后的冲突,以及受其他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二者之间并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相反,却使高职教育的结构与外部生态环境出现了不适应、不协调、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和矛盾,对高职教育的生态结构产生了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专业结构不适应,类型结构不丰富,层次结构不系统,布局结构不平衡。

(一)专业结构不适应

面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要求高职专业结构必须加以调整变化,才能跟进外在结构生态环境变化的需要。但总体来看,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缓慢,适应性差,跟不上外在环境结构变化的步伐。这就必然造成专业结构失调、学用错位,就业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客观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一方面,影响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的外部环境结构的动态流变特性和制导引领功能,使专业设置总是处在“跟班”和“随从”的地位,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稍不留神,就会被拉下;另一方面,专业本来就是相对稳定而且具有滞后属性的,与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存在着时间差、异步差,如果再缺乏调适观念,不能有意识地调整跟进,就必然会带来专业设置落后和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二)类型结构不丰富

(三)层次结构不系统

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主要由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等构成,形成一个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又相对独立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体系。但就我国高职教育层次结构现状看,还停留在以专科高职为主的单一层次上,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还非常少,整个体系的配套性不强,专、本、研、博的层次结构系统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这样的层次结构生态环境,使我国的高职教育难逃“断头”教育的厄运。这是需要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有序推进,着力改变的。 "

(四)布局结构不平衡 变,势必会成为全国教育发展的“短板”,对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将起到负面的影响。

三、高职结构生态环境的调适与优化

(一)优化专业结构

服务产业的风生水起,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兴未艾,说明我们的时代正发生着深刻的产业革命。过去,是实物产品才能增加财富,现在,服务行业已超越实体经济而占据了压倒优势。因此,首先,专业设置应该跟进产业升级和转移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瞄准产业发展趋势和走向,进入技术进步较快的产业、长期潜在需求被忽略的产业、市场短缺的行业、高智能的行业,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调整始终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保持同步并适度超前。这样才能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中,执市场和教育发展之牛耳,永葆主动态势和竞争优势。其次,专业结构的调整还要从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大局出发,考虑和研究区域范围内的专业结构问题。在专业结构的优化问题上,既要考虑办学的超前性,又要考虑区域产业结构的特点;既要服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又要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第三,优化专业结构,还要立足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背景,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进行。这里最重要的是要给企业话语权,了解企业需要,倾听企业呼声,接纳企业建议,与企业共建专业。要充分利用企业在专业设置上的融入市场、“水暖自知”、熟知需要的优势和特长,与企业联动,保证专业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与企业合作,保证专业和人才的适用性和针对性;与企业互动,保证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与企业共荣,保证专业的就业率和优效性。

(二)丰富类型结构

丰富类型结构,要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的办学模式。改变传统高等教育单一的办学体制,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模式,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及多元合作办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四十三条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大力举办民办高职教育意义良多:一是改变政府主宰高等教育的“一家独大”的办学格局,完善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二是打破政府“统包独揽”的一元化办学格局,有利于形成竞争;三是有利于改变政府独立支撑高等教育,以致规模过小、高等教育供给严重不足的局面;四是有利于解决政府单一供给的财力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局,实现资源的多元和优化配置;五是有利于高等教育探索发展的路子、积累经验,在市场化环境和经营模式下走得更远。丰富高职教育的类型结构,改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民办高职盘子太小,比例失衡的状况,首先,要从源头上把关,即今后新批准成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以民办性质为主,严控公办高职院校审批。其次,政府要调整办学体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一批成功的企业家把投资目光转向教育产业,投资兴办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第三,实施民办教育绩效资助政策。所谓民办教育绩效资助制度就是根据民办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社会声誉的好坏等情况,政府给予不同程度的财政资助政策。才能更好地吸引和激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办教育,增加教育资源总量。

(三)完善层次结构

作为高职教育外部生态环境的经济不断发展、产业不断升级、职业不断更新和高移,必然要求完善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才能适应外部生态环境的演变需要,发挥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功能。“在台湾1974年创立工业技术学院,招收本科生;1979年设立工业技术研究所,开始招收职业技术硕士研究生;1983年又开始招收职业技术博士研究生。各种高规格的职业技术人才的及时输出,有效促进了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陆高职教育也应该逐步放开对发展本科以上职业教育的管制,构建与经济发展需要的各层次人才相适应的层次结构体系。这样做,一可以使职业教育类型更加多样化,满足不同类型的人对教育的不同需要;二可以完善教育层次,满足人们对不同层次教育的追求;三可以更好地有利于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满足人们不同时期的教育选择。做到这一点,第一,要尽快给本科高职教育“松绑”,不要限死和冻结本科高职教育的发展路径。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的梯度需求,从严控制本科高职乃至研究生高职的准入门槛和发展数量,采用温和过渡方式逐步发展而不能“一刀切”,把门关死。否则等到大量需要本科类高层次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时,就会形成人才“断档”和“真空”,引发一哄而上的“大呼隆”发展。显然这是违背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平稳、有序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二,要选择条件成熟的地区和院校适时举办本科高职教育。“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就经济发达地区来说,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其主导和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产生大量需求,强烈呼唤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因而可选择经济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的城市率先突破和“试点”本科高职,并按需求适度的原则择机发展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这样“点”上突破,积累经验,为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做好必要的铺垫和准备。

(四)调适布局结构

高等职业教育的结构布局与经济、人口、教育发展状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主要布局在中等以上城市,这是由高职教育面向地方经济、服务区域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所决定的。调适高职教育的结构布局,一要科学规划布局。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应按照区域和人口进行配置,每50万人口居住城市应设置一所高职院校。即高职院校要在全国中等城市均衡布点,并逐步向经济发达的县级城市延伸,到2020年,全国百强县应每县设置一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二要适当倾斜布局。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应采取扶持倾斜政策,高职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地区,设置的标准和门槛可以放低一点,鼓励他们加快新建院校扩容的步伐,尽快缩小院校偏少、布局失衡的差距,另外,还可以通过省市共建、对口援建的方式,改善布局结构,尽量弥补和实现区域间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第三,高职院校的设置绝非多多益善。现在一些中等以上城市的高职院校有超越经济发展需要盲目滥设的苗头,这种过量布局在行将到来的生源萎缩的境况下,必然会引发恶性竞争而导致共同落败的结局。因而高职院校的布局“应本着‘面向区域、特色为主、资源共享、错位发展’的思路,各区域之间的高职院校要合理分工,形成各自的特色和品牌,错位布局,避免趋同。要坚决防止一哄而起、盲目布局的现象,以实现高职教育布局结构的最优化。”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7年高考全国卷Ⅱ满分作文赏析-滴水之恩涌泉报
奇画蛋的启示
扎实实打好基础
8年湖北部分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不要轻易说“不”
且放云帆济沧海
季节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在爱的牵动下飞翔
2007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赏析-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你看你看天使的脸
美在尽力
2008年云南高考满分作文选登
做真正的自我
土建水电全套计算规则
16层大楼临时用电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公寓维修工程安全施工设计
我们社会的三大改革
关于防止脱轨与增强铁路行车安全的建议(1)
谈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政治文化意义
试论党内“四个民主”的制度创新
铁路客车安全监控系统可行性报告(1)
面向21世纪的深圳物流兼论平湖物流基地的发展思路(1)
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物流技术(1)
中国物流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1)
常用焊接设备及材料基础知识
“鞭子效应”与企业物流管理(1)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研究(1)
用物流理念发展物流产业(1)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字词梳理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一)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二)
《春雨的色彩》作者趣闻
《春天的声音》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春天的雨》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重难点分析
《春天的图画》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句品读
《邓小平爷爷植树》生字扩词
《邓小平爷爷植树》综合资料
《邓小平爷爷植树》老师语录
《邓小平爷爷植树》随堂练习
《春天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