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课程定位分析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课程定位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课程定位分析

"

论文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定位;就业导向

论文摘要:当前,在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和只重视专业教育的背景下,高职语文教育愈加不被重视和被边缘化。本文研究了在当前的教育和就业环境下,如何为高职语文教育寻找科学的课程定位。

1高职语文课程目标研究的现实背景

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而教学投人却没有相应增加,许多高职院校由于师资等问题开设的专业老化,已不能适应当前就业形势下的市场需求,而一些市场紧缺的专业人才,许多院校无法开设,这就造成了高职就业的结构性失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又加剧了这种失衡,高职语文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有点尴尬的。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高职语文教育在提高语用能力等方面的职能是独特的,是不可替代的。另一方面,高职语文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很低,语文教育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确是举步维艰。用三句话可以概括这种状况: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领导不愿开。在某种程度上,这影响了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生存和发展。这要求我们必须给高职语文一个明确的定位。

2高职语文教育目标生成的来源

确立高职语文课程目标首要探讨的问题就是课程目标的生成来源问题,它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具体价值,是课程目标或课程开发的基点和起点。

2.1学生成长的直接驱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最基本的着眼点和出发点[m。满足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中心。高职语文课程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学生的需要是生成高职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目标只有在学生的意志和意识作用过程中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目标,才会成为事实上的目标,高职语文课程目标更应该将学生的需要纳人目标来源体系中。高职语文首要考虑的是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同时尽最大可能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另外,高职语文不能被动适应学生的需要安排课程目标和选择课程内容。高职语文课程还具有引导、促进学生进步发展的功能。如果仅仅定位于适应,则忽视了教育批判、引导的功能,教书育人的目的就很可能落空。

2.2语文课程范式的内在促成

语文课程本身是制约高职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原生性来源;}z7。从形式上看,课程表现为一种知识体系,课程研制的核心内容也就主要表现为对知识的选择与组织。作为实质性规范的知识是任何形式课程的本源,没有知识的课程是不存在的。从这种意义上讲,知识是课程的原生性来源。因此,语文知识的选择与组织应成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对于语文知识,同样具有语文课程本身的特殊功能和一般功能。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来确定课程目标时,应尽力避免课程目标过于注重学科的特殊功能而忽视学科的一般功能的倾向。同样也应当避免另一种倾向:过于重视学科的一般功能将语文知识割裂开来而忽视学科本身内在规律与逻辑以及语文知识身上所负载的价值。

2.3高职教育目标的本质牵制

与普通高等教育比较,高职教育它以具体职业岗位为依据,以岗位的“必需”、“够用”理论知识为度来构建岗位能力,它强调的是岗位能力的培养。与中等职业教育比较,高职教育不是技能性职业教育。技术型职业教育是技能型职业教育的继续教育,接受技术型职业教育之前,一般应接受过技能型职业教育。技术型人才除具备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外,还应当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有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

高职语文课程是一门不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普通课程,在设置课程目标时如果不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那么将难于进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难于进人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更难于进人学生的大脑和生活视野。所以,高职语文课程目标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为目标来源,这是一种现实的抉择。

2.4社会发展需要的外围制约

学生作为个体,最终要融人社会,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逐渐社会化。确定课程目标时理所当然地应将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个基本来源。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是通过个人发展的需求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二者体现的。这是因为:

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促进社会的发展二者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有相统一的一面:社会的良好发展有利于绝大多数个人发展,社会的不良发展更有可能束缚绝大多数个人发展;而绝大多数个人的良好发展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绝大多数个人的不良发展多少有碍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社会良好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能否使绝大多数个人得到良好发展。所以,当我们说高职语文课程目标要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时,其实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考虑进去了。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高职语文课程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更直接地是受到培养目标的影响。"

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课程目标定位

3.1接受高职语文教育是学生的职业需求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运作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是职业教育的主攻方向;突出专业技能课程,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和提升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中心工作。所以,高职语文要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生存、发展,就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起为专业教育服务的观念。高职语文要为专业教育服务,并不是作为附庸,而是立足职业,突出应用、实用,语文能力与职业能力协同和谐发展。

3.2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课程的目标构建

面对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大容量、强时效、立体化的信息,首先应该进行摄取,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为此,高职语文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摄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3.2.1摄取信息的能力

学会综合运用各种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是信息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更是他们受用终生的能力。一要培养学生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有:一是能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学会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以提高学生查阅期刊书籍资料的能力;二是能利用常用工具书辅助学习和工作,使学生养成查阅工具书的良好习’质;三是通过因特网捕捉及时最新的信息,提高学生在因特网上查阅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二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如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

3.2.2整理信息的能力

现代社会信息庞杂、传播渠道广泛、内容良劳不齐。因此,高职语文教育要培养、训练学生对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等整合信息的能力。一是发展比较阅读信息能力。没有比较,就无所谓好坏、优劣。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比较阅读对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很有好处的。既可以训练同中辨异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异中析同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是发展抽象概括信息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就是指在充分全面占有信息之后,通过比较阅读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删除冗余信息,重新组合信息,再生新的信息的能力。高职语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摄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实在是刻不容缓。

3.2.3培养高职生的“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德国学者佩特拉提出的,它包括对技术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决策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质量意识;合作意识;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瑞士教育家ML戈德斯密德进行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和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及主要领导的访问,归纳出使毕业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五个要素是:①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②人际关系技巧;③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④有效的工作方法;⑤敏锐、广阔的视野。这些能力通过单纯的职业技能教育,或通过简单的理论说教都很难达到。语文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通过文学欣赏、美感熏陶、思维训练等提高基本素质和应变能力,并进而提高职业能力。

3.2.4提高高职生的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已成为一种生存技能。学生通过对应用文知识的了解,初步懂得行政和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的要求,懂得实际工作中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形成按规则办事的习惯,有助于克服大学生常有的轻视实际工作和对待工作随意、散漫的毛病,掌握基本的事务应用文和专业应用文的写作要求,学会写作这些应用文,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凭借其较强的写作能力从工作中脱颖而出。它不仅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更是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的重要手段,学校训练应用文写作能力,实际就是训练实际工作能力。

3.2.5增强高职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古训“君子呐子言,敏于行”在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已不足为训。语音清晰、语意流畅、表达准确甚至是生动感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立足社会、成就事业的重要素质。当今口才的发展,除方式、技巧的精进外,它的广泛性已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政治风云中的舌战、经济开拓中的公关、社交往来中的思想交流等,都需要口才。此外,21世纪人与人之间少不了竞争,同时更需要合作沟通。.因为社会的发展变化,迫使我们有更好了解他人、世界的需要。人们有了相互了解、和平交流以及和睦共处的需要,而口才正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口语表达训练使学生能正确、清晰、有效、得体的与他人沟通,达成共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桃子
鸽子
画鼻子
外婆家的“菜园子”
小白兔
假如我有七色花
公园一角
值日班长
运动会
一张照片
考试后的感觉
学溜冰
太阳
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5)司法制度论文(1)
瑞士的立法体制(3)司法制度论文(1)
废除陪审员制度之我见司法制度论文(1)
论我国《海商法》托运人定义的不足(5)司法制度论文(1)
西方法治概念对印度的影响司法制度论文(1)
破产免责制度沿革论(5)司法制度论文(1)
我国借鉴辩诉交易的设想司法制度论文(1)
法律移植、公共领域与合法性司法制度论文(1)
法国的立法体制司法制度论文(1)
瑞士的立法体制(8)司法制度论文(1)
瑞士的立法体制(4)司法制度论文(1)
看守所留所服刑罪犯脱逃心理形成及防范司法制度论文(1)
破产免责制度沿革论(3)司法制度论文(1)
公证人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司法制度论文(1)
西方法治概念对印度的影响(3)司法制度论文(1)
《掌声》说课设计2
《掌声》说课设计
《掌声》好词好句、课文理解
《狮子和鹿》词语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2
《掌声》教学设计3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2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1
《掌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掌声》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1
《掌声》教学设计2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