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析

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析

"

论文关键词:就业:职业教育;发展

论文摘要:职业院校普遍存在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原因在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毕业生数量增长过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构建“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就要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任何一种教育都不能脱离社会需要,职业教育更是如此。专业如果脱离社会需求,学生毕业后就难以就业。即使曾经需求旺盛的专业,由于社会需求变化,也难免出现低潮。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主要手段,因此,职业教育要明确自身的定位,把以就业为导向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

1“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专业设置不合理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工作一线的职业技术人才。但是,目前仍有部份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少市场调查,不能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调整,因此,专业设置存在盲目性,甚至简单采用本科教学计划的压缩。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既不能胜任设计型的工作,又不能适应职业型的工作。

1.3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差 受社会传统思想的影响,尽管现在有的职业院校已经对其专业进行了一定的改造,精简了不必要的基础课,加强了专业课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建设了实习实训基地等。但是,学校的教学思想转变了,许多学生的思想却没有随之转变。许多学生认为自己读书是为了将来坐办公室,下车间、去基层太脏太累,不愿去干。甚至有的家长也如此说:“如果就是为了下车间去生产一线当工人,我们干什么还费这么大劲让孩子考大学?”这样的心理对学生影响很大,导致有的学生根本不打算去生产一线,也就不愿意认真去学习岗位职业及提高动手能力。这样的学生一旦毕业当然不受用人单位欢迎。

1.4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不少学生从小在学习上循规蹈距,没有主动探索精神,加上多数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进行职业岗位创新性教学,毕业生到岗位以后遇到技术改造、设备维修时只能旁观,根本没有提出改进方案的意识,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革新也无法做到。单位把一项改造、创新工作交给他们,相当一部分人会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这样的人只能做执行性工作,适应于在产品不变且生产稳定的企业和单位工作。

1.6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合作精神 一些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渴望一个舒服满意的工作岗位:工资高、发展空间大、工作环境舒适等。殊不知市场经济中人才成长的普遍规律是在职场先求生存,后谈发展。同时,由于我国独生子女的现状,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许多学生在家长的过度呵护下不善于与他人沟通,唯我独尊,也不屑与他人合作。这样的学生受聘的机会自然很少。即使受聘了,也很容易被市场所淘汰。不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信赖,要想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在取得一点成绩时将其看作是自己个人的成果,而否认其他人成绩。因此,有些毕业生应聘后感到制度处处约束自己,认为与同事们无法沟通和协作,因而产生愤世嫉俗的不良心理。

2“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构建“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 以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本领为目标,充分挖掘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努力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这种模式要求既不能放弃传统的理论教育,又能与当前技能教育紧密结合;既能把握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又能与目前市场人才需求紧密联系。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受教育者能在三个方面得到提高:一是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二是提高实用能力和实用技能;三是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2.2科学地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 职业院校应在严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分析当前和今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哪些方面的技术人才,进而确定所要开设的专业。在充分发展自己特色专业以外,还应当积极面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开设一些新的专业。课程设置是高职教育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根据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的特点,在设计课程结构时,专业理论应当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训练应当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职业教育课程一般分为三个模块,一个模块是公共课,包括基础教育课程和人文教育课程;另一个模块是专业理论课程,包括专业理论和为专业理论学习奠定基础的相关理论课程;第三个模块是技能训练课程,包括校内技能基础素质训练和在生产一线的顶岗实训课程。在设置具体课程时,可以采用逆向倒推的方法,即走访行业和企业技术专家,分析胜任某一职业或岗位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据此开设相关的课程。"

2.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多与心理因素有关,许多学生在身心上从来就没有遇到过挫折和困难,心理素质特别脆弱。大多数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焦虑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和攻击心理等。因此,要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高职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和择业,在压力面前不退却,困难面前不让步,经得起失败和挫折,走出心理阴影,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广泛开展择业观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择业观念和职业道德是就业必需的思想品德基础,对职业教育来说尤其如此。必须把这项教育内容与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等同起来,与学生就业的迫切需要结合起来。在择业观念教育上,要教育学生抛弃自卑的观念。部分学生因自身学习基础不好而不得不选择职业院校就读,时时感到失落和自卑,因而对职业和前途灰心,影响了择业的心态。要教育学生抛弃不切实际的攀高观念,不能好高鹜远。要教育学生抛弃随意化和盲目的感性化观念,不去追逐时髦,要能够看到职业和行业的长远发展前景。很多毕业生普遍有急躁、恐惧的心理,因此还要教育学生抛弃快速轻率的择业观念。不正确的择业观对学生在校时的学习和日后的工作都影响极大,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已成为职业院校就业教育的当务之急。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对学生进行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他们要自尊、自强、自重与自爱,培养他们热爱所学专业,教育他们用自己的劳动赢得社会的尊重,注重自我修养。所谓就业,也就是以自身的素质和劳动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样的人生才能体现真正的意义。

2.4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职业院校在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方面要抓到实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应该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应当健全完善。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就业指导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素质,更要有就业指导的实际工作经验,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相结合。第二,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就业指导人员偏少的问题,与日益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和学生就业现状不相适应。应采取多种措施,使热心学生工作、有事业心、具有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加入就业指导队伍。第三,完善学校就业服务体系。除学校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外,各系要有专人负责本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2.5积极组织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广泛的校企合作,是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工学交替、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的内在要求。开展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办学模式,它是一种教学科研与生产、理论与实践、产学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从学校来讲,让学生进人企业这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训。可以接触到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能在具体的技能训练中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择业。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更深人地了解企业,也使企业对学生有准确全面的评价。在“双向选择”时减少了盲目性,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增强学习的动力。

笔者所在的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在这个环节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了能让学生进人企业实习,改善人才培养环境,缩短就业适应期,学院就业与指导中心采取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调研活动,改革教学计划设置,把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联系起来,增加毕业设计时间;其次,鼓励学生利用每个寒暑假,深人企业进行切合实际的社会实践,不仅获得了就业的经验和一定的经济收人,而且为将来顺利进人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针对到校外进行毕业实习和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学院制订出相应管理措施。学生到用人单位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不仅使用人单位和学院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用人单位也可以尽早了解和培训员工,学生也提前了解了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从而大大缩短了就业适应期。

2.6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鼓励有条件的教师深造,同时大力加强“双师素质”队伍建设。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聘请具有高级职称和有相当长时间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的专家教授作为兼职教师,通过他们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情况与学生所学的内容紧密、及时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同时,还应逐步建立一套有利于师资队伍发展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包括专业任职标准、培养模式及资格鉴定等制度,以规范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确保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并正在逐步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职业教育一定要围绕人才培养质量,针对高职特点,创新手段,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技能素质培养相融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应有提高,为其在更广阔的空间、更大的领域实现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四川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一件艺术品
给四川地震灾区朋友们的一封信
我喜欢的一幅画
给汶川小朋友们的一封信
我喜欢的一首诗(3)
给远方小学生的封信
给西部小朋友的一封信
我喜欢的一幅画
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
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我喜欢的一幅画3
给远方的小学生的一封信1
给希望小学学生的一封信
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钢筋锚固值细节解析
防腐木屋的特点
土建专业知识及技巧(新手推荐)
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
献给所有的设计师
室内设计怎样体现文化
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防治措施
现代城市规划知识点
在Auto CAD下如何能提高绘图速度
现浇楼板板角裂缝的分析及预防
CAD画施工图的心得
平面设计师资格证需要考什么?
浅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的发展分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师语录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1
《最大的“书”》 考点练兵2
《最大的“书”》 知识点精析
《最大的“书”》 趣闻故事
《最大的“书”》 重点问题探究
《最大的“书”》随堂练习 巩固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随堂练习 巩固篇
《最大的“书”》随堂练习 提高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相关介绍
《最大的“书”》 整体阅读感知
《最大的“书”》 考点练兵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重点问题探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