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新经济时代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浅论新经济时代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论新经济时代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

论文摘要:新经济与人文精转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弘扬人文精神是高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当前,高校人文教育出现状下不能满足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整台教育实践的吝环节,重塑大学教师的人文素质,才能为新经济的合理、健康发展提供特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论文关键词:新经济;高等学枝;人支素质教育

在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不断飞跃的今天,人文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弘扬人文精神是高等教育的历史重任。然而,高校人文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探讨高校人文教育的实施策略.是我们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一、新经济与人文素质的关系

新经济又叫“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其核心要素是知识知识本身就是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融合。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科技不是万能的,知识经济导向何方.不取决于科技本身,而取决于应用科技的人的价值理性。在这方面,只能依赖人文文化。因此,新经济时代需要的是融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于一身的人才,新经济与人文精神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首先,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也是基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经济。知识创新性越强,其价值就越高,由此带来的财富也越多。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要创造更多的财富,必须不断推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思路、新创意、新管理方式。一句话,从根本上提高知识的再生力和创新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台。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强调“情商”的作用,强调科学与人文的综台。

其次,新经济是世界一体化的经济,是全球性开放的市场经济。它要求新经济时代的人才不仅应该具有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心态,适应全球开放市场的竞争能力,还应该通晓多元文化,具有适应多元文化环境的工作能力,要有对民主、平等和社会责任的承诺等而这些素质的培养越来越依赖于人文科学的教育。

再者,新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一种“健康状态下”人类的整体发展,其核心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制定的,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实质也就是“以人为本”的经济。“以人为本”的经济要求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关注人的发展,要体现出人文精神。

由此可见,新经济的兴起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通与共建既提出了紧迫要求,也奠定了现实基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共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促进人类精神的健康发展,正是我国高等教育在2l世纪的历史责任。

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尽管我们国家自古重视人文教育,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这种教育被淡化了,尤其对理科院校进行人文教育的认识不足,致使一些高校只注重科学知识教育,不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目前人文素质教育实践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其二.教育理念上,体现人文精神的古典的“博雅教育”在一段时期内被简单地抛弃了,美国式的提倡“通识教育”的思想也受到批判。改革开放以来“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已基本上在各高校树立起来,但真正贯彻落实的很少,很多只是流于口头。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上,基本局限于人文知识,而且带有浓厚的“返古”色彩;实施方式上,主要是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缺乏师生之间的广泛对话;教学效果上,仍然是表面热闹无法深入持久地塑造、影响学生的心理、人格和品德。

其三,文理科的人为分离,使社会的智力生活分裂为两个极端的集团:“一方是人文知识分子,另一方是科技知识分子前者指责后者对人的情境和社会的情境缺乏应有的关怀,对文化持有浅薄蔑视态度;后者则指责前者缺乏远见和工作价值,其理想精神和实证精神的薄弱正是深层意义的反知识。。分裂的文化结构带来了思想的动荡,造成心灵的畸变因此,适应知识创新的新思维,修复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裂痕,保持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是新经济时代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化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首先,树立适应新经济时代要求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切教育改革的先导,正如英格尔斯所指出的,如果没有观念的现代化,“再完善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D应该改变哪些旧观念,树立哪些新观念?首先,要改变传统的重科技轻人文、重知识轻能力、重专业轻素质、重继承轻创新、重理轻文的观念,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型的人才作为中心任务。其次,要树立“素质教育”理念,追求人文、科技的和谐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让科技发展体现人文的关怀,让科技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得到道德的、伦理的、人文的解决。21世纪人文精神的弘扬,不能脱离科技的发展,而且要强调两者的并重,在国家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中,人文与科教应该成为互补的双翼,缺~不可。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把科学精神内蕴于宏大的人文精神之中,自觉促进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相互渗透与统一建构。

第二,重塑大学教师的人文精神。美国学者珀金曾说,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既依赖于知识的进步.也依赖于知识分子的再生产.正如工业社会依赖于资本的不断投入和有技术的管理人员及工人的再生产。作为教育者,大学教师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人格品质’受世哲学、价值观念等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巨大的。如果大学教师本身拥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感召力,学生会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真谛,领会到独立、批判、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因此,重塑大学教师的人文精神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人类命运、生存意义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在不同时期、不同的话语环境下,其内容不完全相同。在我国当代,重塑大学教师的人文精神,不是传统文化意义上“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精神的恢复,而应当是适应21世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新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台素质教育目标的深刻变革意义上的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为:①全新的价值信仰目标和终极关怀意识。具体地说,就是在科学进步与人类发展问题上,以人类发展、社会进步这一终极关怀作为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实践过程的出发点和目的,科学为人文奠基,人文为科学导航。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识②对社会的批翔能力。应力求从理论上来概括社会问题,并从哲学理念的高度来对社会中的不公平问题及其根源作出根本的判断,谋求对自己所意识到的社会弊症作出根本性和整体性的解决,对自身价值进行定位并相应调整自己的行为职业道德标准。③与时俱进的精神。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水平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双重目标。大学教师不仅是人类智慧、知识发展、社会发展的传递者,也是人类智慧的创造者,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克服闭门造车、沉醉于象牙塔之中的传统意识,以主动积极的姿态投入社会实践生活,关注现实问题,完善自我,做时代精神的倡导者、塑造者、传播者和代表者

第三,整合人文素质教育的各实践环节。①把文、理、工科大学尽快创办成综合性大学。文科和理科学校的分离,对于培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培养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却缺少科学和人文一体化的教育环境。而综合性大学则为克服这种缺陷提供了可能,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跨院系选修课程的便利条件,便于实现文理科的交流与渗透,使文科学生可以接受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教育,弥补所欠缺的对人类科技进步的敏感、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心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理科学生受到人文环境的熏陶,弥补所欠缺的对时代精神、民主自由、人类正义、人的价值、人类命运、生存意义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②进行课程教材体系的改革。新时期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应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接受全面素质教育的知识体系。适应新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结构应由人文科学知识(包括哲学、语言文学、美学艺术、社会学、心理学、历史、科学技术发展史、宗教和伦理等,斯诺说“这似乎是一袋杂货,但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一致性,所有这些都关心人类正在如何生活或曾经怎样生活。”)、专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和社会实践知识等组合而成。高等教育应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人文+科学”的“通才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做人的问题,解决人品、人格和价值取向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精神世界得到充分解放。③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传播环境下,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难度大,成本高。新经济时代,充分利用新的媒介形态——多媒体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网络传播范围的广泛性和开放性,使学生汲取知识的渠道无限广阔,可在网络、电视屏幕和光盘上阅读文学名著,聆听名人名家的教诲或者参与对话,领略世界各地的自然风物和人文景观,便捷地通过光盘、网络终端访问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欣赏其藏品,瞻仰艺术大师们的风采,通过计算机软件可以进行美术、书法、音乐等的模拟创作活动等。教材的形式从书本变为数字化的电子读物,使文字和静止的二维图像变为文字、声响和三维动画图像等多媒体形式,方式简洁,图片清晰,形象生动,查找方便。由于电子读物还具有互动的功能,让使用者在阅读过程中,眼到、手到、心到,把潜在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出来。我们要根据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设定课程体系,系统地整合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之更加合理。

最后,还要看到,拥有人文知识不等同于具有人文素质。知识是外在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只有让知识进人人的认知本体,渗透于人的生活和行为,才能称之为素养。因此,在学生涉猎了文、史、哲知识之后,要使之进一步认识到,这些人文学科到最后都包含着一个终极关怀,对人的关怀,对世界、对人类命运的认识,这才叫有人文素质。脱离了对“人”的关怀,只能说拥有人文知识,不能说拥有人文素养。因此,培养人文素质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中国在创建自己璀璨的古代文明的过程中,树立了自己的人文精神传统。新经济时代,所有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人们,尤其是大学的师生,理当再次奋起,弘扬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塑造体现新经济要求的新时代人文精神。当前尤其要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站在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特别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高度,发展新时代的人文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重要的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时间都去哪了
我的蝈蝈将军
开学了,我们笑了
可爱的小猫
养蚕
因为选择不同
颐和园导游词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观察豆子
再逢中秋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观察
胜似亲人
假如我是科学家
黄山导游词
编写会议记录的体会
民航会议议程
会议记录范例
对会议记录者的要求
会议管理制度
会议记录介绍
学术会议通知
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学生会会议纪律制定
公司项目论证会议记录
团省委会议纪律范文
会议纪律常见条款
远程教育会议议程
中法文化会议议程
会议记录的功能与误区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群塔防碰撞方案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燕子飞回来了》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春天》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