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农村水利改革成效与经验-综合新能源论文(1)

农村水利改革成效与经验-综合新能源论文(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农村水利改革成效与经验-综合新能源论文(1)

全国灌溉用水量、灌溉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

(一)主要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水利面临巩固已有建设成果和新形势要求加快发展的繁重而艰巨任务。同时需要克服一些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农村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变化等不利条件和困难。

农村水利改革成为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巩固与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了农村水利事业的稳步发展,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事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提高了农村水利服务和保障能力,使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据统计资料,2006年与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相比,全国有效灌溉面积从7.3亿亩增加到8.56亿亩。

其中,大型灌区(30万亩以上)402处,灌溉面积2.37亿亩,占总灌溉面积28%;重点中型灌区(5万亩以上)1500多处,面积1.59亿亩,占19%。小型灌区4.6亿亩,占53%。

工程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36亿亩,其中,渠道防渗节灌面积1.44亿亩,低压管灌面积7896万亩,喷滴灌和渗灌面积5367万亩,集雨节灌等其它工程节水灌溉面积5985万亩。全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46。

除涝治理面积3148万亩。已累计建成各类机电井485.9万眼,其中安装机电提水设备可正常汲取地下水的配套机电井436.5万眼,装机容量4072万千瓦。

累计建成各类固定机电抽水泵站47.3万处,装机容量2453万千瓦。除固定抽水泵站外,流动排灌设施装机容量达2019万千瓦。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方面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通过以工代赈、防病改水、扶贫攻坚、农村饮水解困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累计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问题人口2.46亿人,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7000多万人。

2、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村水利改革大大促进了农村水利发展。

农村水利的健康、持续发展为农业、农村、农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全国粮食总产量从1980年的6400亿斤增加到2007年的10030亿斤,增幅度达到57%。

其中,灌区粮食亩产是旱地的3倍。可以说,我国粮食问题的基本解决,灌溉农业是功不可没。

3、促进了节水事业发展,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1980年到2006年的26年间,农田灌溉用水量由3574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3284亿立方米,减少了290亿立方米,而灌溉面积却由7.3亿亩增加到8.56亿亩。

2005年与2001年相比,我国供用水量只增长了1.2%,支撑了9%的GDP年均增长率;尤其是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实现了负增长,减幅为7.5%,灌溉面积增长了1.8%,粮食产量增长了6.8%。2006年农业灌溉用水只增加了2.5%,灌溉面积又增长了0.08亿亩,粮食产量增长了1.2%。

这与国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大农业节水的投入是密切相关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节水灌溉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体会与经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水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了农村水利建设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农村水利设施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我国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先后迈上几个大的台阶,每一次都有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保障。30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农村水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不仅己经成为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经验是:

1、领导重视、政府主导是关键。农村水利建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各级党委和政府是否重视是农村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关键。

实践表明,只要各级政府把农村水利建设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实行政府主导,组织引导农村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水利就能健康发展。

2、增加投入是保障。公共财政投入是加快农村水利建设的保障。农村水利投入直接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把农村水利建设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并将其纳入公共财政框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狐假虎威
我喜欢吃的水果
夏天的凤凰广场
大树爷爷脱险记
小鸟受伤了
我喜欢吃的芒果
小河边
夏日的凤凰广场
难忘的生日
夏天来了
冬冬是个懂事的孩子
我喜欢吃的西瓜
迷人的夏天
好吃的西瓜
夏天的凤凰广场
网络媒体的自组织架构与法律规制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5)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5)法学理论论文(1)
物权法应当规定海域使用权制度法学理论论文(1)
辩诉交易中国化之契约观视角(4)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8)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7)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4)法学理论论文(1)
关于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8)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3)法学理论论文(1)
辩诉交易中国化之契约观视角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4)法学理论论文(1)
多元化目的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9)法学理论论文(1)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2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2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1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4
《酸的和甜的》教案2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3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
《称赞》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1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