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

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02

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

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 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 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 从审判实践而言,构成侵害名誉权要具备下列要件: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并指向特定人,行为人的行为为第三人所知悉,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但在符合上述侵害名誉权构成要件的基础上,如果行为人具有抗辩事由,仍然可以免责或减轻责任。抗辩事由也是阻却违法事由,它是指被告针对原告提出的承担名誉权责任的请求而提出的证明原告的诉讼请求不成立或者不完全成立的事实,又称为免责或减轻责任的事由。尽管我国法律和司法解释对此未作明文规定,但从世界各国法律和我国司法实践看,抗辩事由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一、内容真实。在一般情况下,只要行为人能证明自己的主要言词是真实的、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就可以被免除侵害名誉权的责任,但是如果发生侵害名誉权与侵害隐私权的竞合,则不能以此作为抗辩事由。

二、正当行使权利。正当行使权利的行为是指根据法律的授权或有关规定,在必要时因正当行使权利而有损他人的名誉的行为。其首先要有合法的授权或依据法律规定享有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其次正当行使权利的行为是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提出的申诉、控告或检举行为等。即使该公民反映的情况不完全真实,或者仅是一种怀疑,也是正当行使权利。但如果出于诬告陷害目的,四处诽谤,擅自向外传播,则另当别论。

2、各级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在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即使其在会议上的陈述会损害某人的名誉,也不能构成侵害名誉权。但这些被侵害人必须是议政范围所涉及的对象。

3、有关党政部门依据职权对自己管理的干部、职工依据一定的事实作出涉及个人品德的评价。即使评价有不当之处,也不能认为是侵害名誉权。如果超出职权范围,恶意散布有损他人名誉的言论,也可构成侵权。

4、履行法律和道德上的义务。如父母对子女的教导,教师对学生的品行作出的评价等。

三、正当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者以及其他人依法通过新闻媒介发表评论,对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等方面进行的批评监督。在现实社会中,为披露不法行为和不正当的行为,新闻报道和评论只要主要事实真实,而只是个别细节上有失真实或用词造句不当,则不能认为构成侵权。

四、受害人同意。受害人同意指受害人事先明确作出自愿承担某种后果的意思表示。这种同意首先必须事先作出,其次必须出受害人自愿,再次不得违背法律和公共道德。

五、第三人过错。第三人过错是指因为原、被告以外的第三人对原告遭受名誉损害结果的发生具有过错。如果被告此时没有过错,则免除责任;如被告有共同过错,则不能免除责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看医生
儿童节的来历
看话剧
小猫
美食家的结局
夏日趣事
自我介绍
游赣东北乐园
奶奶家的小鸡让猫叼走了
魔鞋
遇到难题想办法
时间一去不复返
小白龙
有意义的生日
法院取证违宪吗?
法律方法法学理论论文(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学理论论文(1)
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
中国近代民商法学的诞生与成长法学理论论文(1)
论商业信用与商业信用制度之构建法学理论论文(1)
法伦理学如何可能
董事忠实义务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侵权行为概念之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在规范与价值之间 ――评《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
两种自由概念(四)法学理论论文(1)
公民个体为本、统一宪政立国(下)法学理论论文(1)
第三者强制责任险制度实务的几点看法法学理论论文(1)
康有为宪法思想述评法学理论论文(1)
试论跨国银行监管的法学原理法学理论论文(1)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
《葡萄沟》综合资料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
《葡萄沟》教学设计七
《葡萄沟》说课设计一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
《葡萄沟》教学设计五
《葡萄沟》教后感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葡萄沟》片断赏析
《葡萄沟》教学设计六
《葡萄沟》说课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