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1)论文

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2

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1)论文

论文摘要: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思想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于90年代。目前,以德、日、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制定了“发展循环型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中国也提出建立“两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战略政策。武汉作为“两型社会”的重点建设示范城市,已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两型社会”的突破口。

本文对武汉市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武汉市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两型社会;可持续发展 1 武汉市发展循环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 纵观人类经济发展历程,总的来说共经历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是起源于18世纪的传统模式,即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过程;第二种是以“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末端治理模式;第三种就是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重环形循环过程。

回顾武汉的工业发展,幸运的是汲取了第一种模式的教训,然而仍没有跳出第二种模式的套路。武汉市现行的能源、资源和环境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1.1 从土地资源利用来看 一方面,武汉市人均耕地资源压力巨大。 另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增加了耕地资源压力。

武汉市建设土地资源利用存在土地批租过量,土地出让计划缺乏整体性安排的问题。 由于市场容量与承载能力有限,造成房地产空置率高涨的局面,土地资源的应有价值不能及时转为社会共享的财富,形成城市土地资源显性浪费或隐性浪费。

从而影响城市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影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2 从能源利用来看 和全国19个省级及以上城市相比,武汉市单位GDP能耗偏高。

和单位GDP能耗较小的城市相比,单位GDP能耗最少的深圳市仅相当于武汉的42.8%,厦门相当于47.8%、广州则为56.5%、北京为58.0%、上海为63.8%。从经济发展质量上看,武汉经济发展还较“粗放”;从能源利用形势上看,武汉节能的降耗形势还很“严峻”。

1.3 从环境污染来看 武汉市废气主要来自燃煤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武汉市年耗煤1000万吨以上,是一个以“煤烟型污染”为主要特征的城市。

每年排放的废气总量约为1000多亿立方米(不包括汽车尾气)。 在水体污染方面,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城市地面径流,是造成城市水体污染的主要方面。

武汉每天有200多万吨工业污水,100万吨生活污水排入江河,其中只有约100万吨工业污水得到了治理。在废渣污染上主要是煤渣、生活垃圾和其它固体废弃物。

每年仅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就达515.78万吨,综合利用量为459万吨,历年累计堆存量较达1644万吨。 综上所述,武汉的资源形势和环境状况都已十分严峻。

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是武汉必须的发展模式。 2 武汉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武汉市积极倡导并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不同领域、行业、企业开展了有效的试点工作,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取得一定成绩。

一是在政府支持与政策体系方面。为加快我市循环经济发展,2007年底,国家批准武汉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

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将其列为近期“两型社会”建设的十二项重点工作之首。市发改委按照“项目化、资金化、政策化”要求,细化了实施方案,建立了我市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库,共收录项目678个,总投资1342亿元,进一步夯实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载体。

二是在资源利用方面。武汉市充分发挥科教优势,通过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开发和推广了一批对行业有带动作用的关键链接技术,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绿色照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节能产品标准以及节能检测等一批实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一批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在农村也逐步推广。重点建设了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分散式污水处理,垃圾堆肥技术应用、风能发电、节能照明、农村污水处理、农业生产节能示范工程等。

三是在园区建设方面。东西湖区和青山区先后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东风鸿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家汽车再制造试点,阳逻开发区成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市级循环试点也开始启动。

在试点的基础上,武汉市初步探索形成了企业、企业间或园区、废物回收及社会四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在高能耗、高排放行业不同工艺流程的企业,在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四是在立法体系建设方面。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启动了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

武汉市发改委拟订了《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大纲》《武汉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试验区规划编制大纲》。为充分发挥清洁生产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促进作用,制定了《武汉市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和《武汉市清洁生产审核管理办法》。

毋庸讳言,武汉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认识不足,缺乏对发展循环经济迫切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对经济发展和能源、环境间的关系及其矛盾了解不够。对循环经济缺乏足够的认识,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干部和市民意识不强。一些部门仍把GDP增长作为硬任务,把节能减排当作软指标。

循环利用资源和生态文明的意识不强, 二是科技支撑作用不够。武汉多数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比较落后,资源利用率、回收利用率和废物处理率都比较低。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大技术的研发还比较薄弱,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亟待突破,先进适用的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亟待加强。 三是体制机制不健全。

目前尚未形成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公众行动的运行机制。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尚未统一规划,形成统一的组织管理,政府各部门职责不明确,行动缺乏协调性。

一些资源性产品和价格形成机制还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供应关系,“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完全落实,资源循环利用还存在一些政策障碍。 四是法制建设不完善,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相关配套法规和标准还不健全。

如在企业层面,武汉关于废物品处理、产品缺陷召回、工艺标准及技术性规范、产品信息公开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立法规制。 3 对武汉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强研究和开发的力度,构建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要重视资源循环产业中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通过科技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空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使资源循环经济发展。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投入,加大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发力度,积极推广生态设计,加强区域性循环经济合作。

以及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 二是加强法制建设。

构建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体系。为此,应该尽快出台《武汉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用法律形式约束政府机关、企业和市民必须履行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义务。推动武汉市循环经济向前发展。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市民意识,着力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为此,应该通过加强媒体宣传,开展生态环境教育,鼓励公众参与。

武汉市政府应该高度重视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社会宣传,以提高市民对实现零排放或低排放的社会意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喜欢大课间
口语大赛
小时后
快乐的“六一”节
安全在我心
爸爸和我学法律
我登上了长城
愉快的星期天
都是方言惹的祸
一张难忘的获奖照片
超车王大赛
掐豌豆荚
鞋子的变迁
第一次漂流
精彩的大课间,演绎别样风采
试论财经院校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试论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探索
关于高师本科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质量定位与建设
关于培养师资理念下的高师院校国防教育模式探究
试析大学生诚信教育
试析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试析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改革的策略
关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试论输出任务促进大学生定语从句习得的实证研究
试论理工类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试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忧”
浅谈关于构建独立学院经济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究
试析就业保障对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必要性
探析校园网络信息“污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应对策略
口语交际 我们的画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平平搭积木
雪孩子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
雨点儿(第一课时)
《画》教学设计
《爷爷和小树》教案和札记
《小猪画画》教学设计
第四课《哪座房子最漂亮》|人教版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