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学科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学科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学科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

【论文关键词】物理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论文摘要】新课改的实施,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问题意识的含义、及其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意义,谈教师的角色,以及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产生。”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所以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探究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一、问题意识的含义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怀疑品质。即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及接受和传播知识过程中对认知对象的内在规律、外在联系的一种理性思考。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探索,着力释疑,最终形成新知识、新经验、新发明、新创造。

二、培养问题意识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把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质疑能力”作为课程目标正式写进了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

2.培养问题意识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促使人们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创新思维、创造发明。爱因斯坦是在发现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牛顿定律存在问题后创立狭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些理论和事实足以证明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中,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知识的积极探求者,学生自己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个性品质会得到锻炼,使主体性逐步形成、发展。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

1.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

(1)利用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各种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感性的材料,使其充满着趣味性、思维性、挑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利用实验内容的魅力创设问题情境,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探究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教学手段能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对学生展示物理的奥秘,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问题火花由此迸发。

2.营造民主氛围,激发问题意识

教师要转变观念,为学生生疑创设宽松和谐的情境氛围。一是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师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二是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要遵循延迟判断的原则,允许“百家争鸣”,切实保护好学生的问题意识;三是正确的课堂观。教师要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要认识到问题意识不仅有助于克服教师的满堂问,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深思善问的能力和习惯。学生奇妙的问题,还能补充教师备课的不足,加大课堂信息量,增强课堂学习气氛。

3.教方法使学生会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使学生会问。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问题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课堂教学并不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而要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为目的,所以教师一定要进行问题性教学,激发、保护、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让我们的学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2]钟启泉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标: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不听话的后果
与众不同的一节课
搭错车
有趣的汉字
一堂与众不同的写作课
最有趣的一堂写作课
一堂生动的课
看病
一堂生动的说字分析课
北京六天采访的感想
一节特别的课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冯老师上的一节课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有趣的题目
略论数字化校园建设
试论教师新课程理念生成的和谐氛围
论全球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1)论文
浅析基础教育理想
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1)论文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几点不足(1)论文
试论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思考
艺术试论 (1)
浅谈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文化阐释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值的几点浅识 (1)
浅论知识共享中的沟通障碍分析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 (上)(1)
浅论当代社会以瘦为美审美现象(1)
《庄子》是美学思想之核心(1)
浅论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
《比尾巴》朗读指导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比尾巴》教学思路谈
资源重组 趣味延伸──《比尾巴》教学案例及点评
10《比尾巴》教学设计
《比尾巴》词语造句
在自主开放中“比”出来的精彩──《比尾巴》教学案例与反思
《比尾巴》教学片断与反思
《比尾巴》教学片断与评析
让语文课活起来 让学生乐起来──《比尾巴》教学案例与评析
《比尾巴》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建立孩子喜欢的语文课堂──《比尾巴》教学设想
《比尾巴》近义词反义词
《比尾巴》词语解释
《比尾巴》教学案例及点评
新课程中“三性”的体现──《比尾巴》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