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对策研究

浅谈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对策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浅谈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对策研究

"

论文关键词:地理教学 生活化 对策

论文摘 要:本文通过对地理新课程标准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经验,在紧扣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几种措施,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贴近生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新地理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之一。这充分说明了地理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当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开放地理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应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是对课堂教学元素的拓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身边的地理问题,使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并尝试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生活、适应生活等的各种能力,使地理从“科学世界”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实现了地理知识的价值。

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很枯燥的东西,如果只是老师在那一味地讲,就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课堂气氛也会变得很压抑,往往会有睡觉、看课外书、交头接耳的现象,即使我们教师苦口婆心地告诉学生,这是有用的,那是有用的,学生也根本不领情,但是若把这些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往往就能激起学生灵感的火花。只有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善于随时捕捉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适时地将生活中学生随手可得的例子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接受地理,了解地理,掌握地理,应用地理。

一、用生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景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带到一定情景中去,把抽象的文字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生活活的情景,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生趣求知,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讲解各种各样的天体时,学生大都没接触过,但是对于流星和彗星却不陌生。所以我在讲解时,先问学生:“有没有看过电视剧《欢天喜地七仙女》,最不喜欢里面的谁啊?”学生异口同声道:“扫把星!”进而引入形似扫把的彗星;而一提到流星,学生就更兴奋了,说:“老师,我见过,我见过……”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在学习其他的知识点也不费劲了。

由此现象顺势引导,激发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也显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

二、巧用生活常识,突破教学疑难。

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中,但环境要素又时刻在作用、影响着生活,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或是可以模拟。这些实际生活背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因此,在地理生活化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材料选取外,还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教师不仅要懂得“授人以鱼”,更要懂得“授人以渔”。为此,对一些疑难的理论,不能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而用生活常识来引导最好不过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抽象的理论,自主学习,找出规律。例如:在讲解热力环流的原因时,如果直接就给出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但是如果用烧开水现象来解释就好理解了。在烧开水时,壶底的受热是不一样多的,中间多,四周少。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中间的气流上升,水开时甚至会把壶盖顶起;四周的气流是下降的。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受热不均,能引起气流运动,热的地方形成上升气流,冷的地方形成下降气流。气流的上升或下降,会导致气压的变化。那么到底怎么变化呢?学生一般都给自行车打过气,我就是抓住这一点来讲解气压的大小的:当地表受热形成上升气流时,近地面的气压状况就如给自行车撒气,气压就变低了,而相应的高空就如给自行车打气,气压就变高了。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分析受冷地区的气压。

从生活与教学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学,而教学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显示力量而真正成为教学。从整个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生活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因此,地理教学应扩展时空,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再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熟知的生活体验、经验构建的知识,理解得比较透彻,记得也就劳,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愉快而轻松。

三、关心时事,贴近生活,与时俱进。

教学要紧密结合身边发生的事,与时俱进。这样就能尽量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到自然灾害时,有的学生亲身经历过,有的学生可能没有,但是也能从新闻媒体上了解一些。例如:在提到风暴潮时,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了,因为他们经历过这场灾害。从2006年正月十五下午开始连续几天的大风引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暴潮,使人们几乎无法站立,大量护栏和广告牌等设施遭到破坏, 部分公交站点遭到破坏,滨海广场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人们最关注的“月亮老人”也被狂风推毁吹到了海中。这些学生都感受深刻,所以在讲解这部分时学生也能集中精神参与到课堂中来。

而在讲到地震时,学生马上联想到汶川地震。教师可以先播放这次事件的录像,让学生感同身受,并在分析地震形成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设问:我国还有哪些地方会出现地震?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更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学生带着兴趣和欲望进入激烈的讨论中。

四、向传统习惯挑战

生活中有许多事是我们认为合理的,但是从地理角度不一定是科学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提到四季的划分时,中国和欧美国家的划分方法不同,中国以阴历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为四季的起点,而欧美国家以“二分二至日”为四季的起点,那么到底哪个更为准确呢?老师在讲解时,不是很容易说清楚。我是用过生日这件事讲清楚的。首先,我问学生:你们过生日是过阴历的还是过阳历的?大多数同学都回答过阴历的。然后我随便问了一个同学的生日:阴历九月初二。接着我做了一个设问:我们都知道今年闰七月,那么你今年与去年过生日相差了多长时间?学生一算差了一年又一个月。很明显阴历生日是不准确的。所以得出结论:四季的划分还是欧美国家的更准确一些。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更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真正地掌握知识。

著名的捷克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无论什么东西不可单因它在学校里有价值去学习,要因它在生活上有用才可学.这样一个学生学的知识,才不至于一出学校立刻就消失掉了。”我们的学生每时每刻都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环境,无论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对现实生活。而地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运用到生活中,这对于转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让生活走进地理,进而拉近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感到学习地理知识有用,从而在学习中得到好处,受到实惠。让地理走进生活,可以让学生在生活经验基础上构建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我们的生活环境,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服务于实际的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乐趣。

作为21世纪的合格教师,要善于体验生活,善于动脑,勤于积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将地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因为,生活就像一个百宝箱,无论你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生活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参考文献: [2]陈翠兰,周申立,李菲菲.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生活化初探.考试周刊.2011

(5

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汶川小朋友们的一封信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我喜欢的一幅画3
我喜欢的一幅画
给西部小朋友的一封信
一件艺术品
给希望小学学生的一封信
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
给远方小学生的封信
给远方的小学生的一封信1
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给四川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四川地震灾区朋友们的一封信
我喜欢的一幅画
我喜欢的一首诗(3)
现代城市规划知识点
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现浇楼板板角裂缝的分析及预防
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
在Auto CAD下如何能提高绘图速度
浅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的发展分析
献给所有的设计师
平面设计师资格证需要考什么?
防腐木屋的特点
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防治措施
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钢筋锚固值细节解析
土建专业知识及技巧(新手推荐)
室内设计怎样体现文化
CAD画施工图的心得
《最大的“书”》随堂练习 提高篇
《最大的“书”》 考点练兵1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1
《最大的“书”》 重点问题探究
《最大的“书”》 整体阅读感知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1
《最大的“书”》 趣闻故事
《最大的“书”》 知识点精析
《最大的“书”》 考点练兵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师语录
《最大的“书”》随堂练习 巩固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随堂练习 巩固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重点问题探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相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