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布局基本构架(1)论文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布局基本构架(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布局基本构架(1)论文

[摘 要] 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在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文化、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在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打造昌九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浙赣铁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临港生态产业带、环鄱阳湖生态农业产业带、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带,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使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 【论文关键词】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布局 今年两会期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这是江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对于促进江西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展开全面研究,尤其是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对环鄱产业布局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促进环鄱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使环鄱生态经济区成为循环经济规模较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社会效益较高,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的带动区。

一、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空间布局总体构想

(一)产业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对环鄱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在鄱阳湖核心区及周边的庐山、三清山、龙虎山、龟峰、瑶里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成的禁止开发区,主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文化。在五河沿岸2-3公里和鄱阳湖湖岸3公里滨湖12县(区)范围内组成的限制开发区,主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

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抚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为优化开发区,南昌作为特大城市,应强化工业、金融、商业、物流、旅游功能,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型工业,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工业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抚州要定位于大城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汽车、石化、造船、有色金属、医药、电子信息、食品、旅游等产业。

上述之外的其他地区为重点开发区,要依托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工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及与农业产业化结合的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生态工业园区。

(二)产业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1.要符合区域总体规划要求。产业用地规模和产业选择必须有所限制,应以不损害区域整体形象,以不破坏人的生活质量和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产业布局形成必须符合区域发展目标,有利于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

2.要体现生态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重视产业布局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体现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构筑高效、合理的产业发展链、技术扩散链、市场分工链,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3.要确保能够可持续发展。用发展的思路进行产业的布局规划,应体现区域和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在优化原有产业布局的同时,要充分顾及到是否为新兴产业和外来产业留下了进入的空间。把目前无力解决或没有理想解决方案的问题留给后人完成,对目前没有理想规划方案的地区宁可保护起来,留给后人开发。

4.要与区域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外部环境的配套能力相协调。在考虑区域的发展和产业空间布局上,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控制好发展节奏。

努力把产业的空间布局范围控制在财力和基础设施足以支持、生态环境足以承载的地区。 5.要契合外部产业转移趋势。

充分考虑到国际及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的类型和特点,以及长珠闽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出现的产业转移类型,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做好对接准备,以促进环鄱生态经济区承接更多的外来资本和外溢产业。

(三)产业空间布局的战略重点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空间布局的重点是:做大一个中心,打造五条产业带。做大一个中心,即做大做强南昌这一中心城市,通过提升中心城市产业带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打造五条产业带,即昌九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浙赣铁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临港生态产业带、环鄱阳湖生态农业产业带、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带。

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产业领域

(一)生态效益型工业 1.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按照清洁生产要求改造传统工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抓好食品、石化、冶金、建材、轻纺、有色冶金六大行业的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工作,提高二氧化硫、粉煤灰、废水等治理技术,降低产品综合能耗、物耗。

淘汰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产品和企业。 2.先进制造业。

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突出发展汽车及零配件、机械设备、航空仪器仪表等产业,通过大投入、大引进、大合作,迅速实现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向大集团、大配套、大产业方向发展,建设国内一流并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3.高新技术产业。

以电子信息为重点,大力扶持电子信息应用、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形成上述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使其迅速成为环鄱生态经济区的主导型产业、带动型产业。 4.环保产业。

研究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大力发展废水和废气污染防治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

重点发展燃煤电厂烟火脱硫除尘、城市污水处理、医疗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城市垃圾处理、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等技术和装备。组织实施一批环保产业化示范工程,培育扶持一批具有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环保产业园区及企业、高新技术设备和产品,使环保产业成为环鄱生态经济区新兴的产业集群。

(二)生态农业 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面推广以农业循环经济和农业清洁生产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开发模式、以农田为重点的粮经作物轮作模式、以减少面源污染为核心的农药、化肥、地膜科学使用模式。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点和网络建设,重点推广精准育种和播种、平衡施肥和科学灌溉。

规范外来物种和转基因生物农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突出发展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和生态农产品基地。

生态渔业。科学布局湖区渔业生产,推广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

加强渔药饲料和养殖环境监管,提高水产品品质。鄱阳湖及生态经济区内的水库、湖泊和江河要按环境容量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和养殖方式,严禁化肥养鱼,控制网箱养鱼,维护水环境生态安全。

生态经济区范围内严格实行禁渔期制度,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渔产品养殖基地。 生态林业。

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把改善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家园作为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推进以生态公益林、生态保护林、生态经济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林建设,发展林业生态产业,变林业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建成生态林产品基地。

(三)生态旅游业 以自然生态和自然、文化原生性为基础,在环境承载范围内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建竞争力强的旅游目的地体系,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优质高效的旅游产业要素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行业管理体系。

(四)生态服务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信息服务业和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建设先进、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整合网络运营商、物流配送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在不同服务领域,培育商誉较高、品牌名优、技术独特的大型连锁企业。

发展特许经营,实现名优服务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建立规范的特许经营网络系统。 改造传统商贸流通服务业,提高商贸流通业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限期淘汰高耗能和高耗水设备;降低商贸流通服务业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量,普及推广节水、节能设备和可再生包装材料;加强对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商业垃圾的处理,提高商用“三废”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水平;杜绝高污染、高噪音商贸流通和娱乐服务业在稠密区布局。

控制高耗水、高耗能的洗浴业、洗车业、洗染业等增长速度,建立与水资源供给能力相适应的商贸流通服务业生产经营体系。

(五)生态文化产业 充分挖掘和保护江西历史文化资源,合理利用人文遗产资源,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充分挖掘以滕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绳金塔、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八一起义、上饶集中营、闽浙赣、湘鄂赣等革命根据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基层文化阵地,为城乡居民提供生态文化服务。出版发行有关生态知识的音像、图片与书籍,创作演出能表现生态文化内涵的精品剧目,开展“倡导生态文明,共建生态江西”活动。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大力宣传生态理念,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创作一批弘扬民族生态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建设一批生态文化示范工程。

三、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总体布局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总体布局重点是做大一个中心,打造五条产业带。

(一)做大做强南昌这一核心城市,通过提升中心城市产业,带动整个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 要树立“大南昌”“大产业”的理念,在近期内急剧拉大城市框架,到2010年,使城区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300万人。从产业布局上分析,南昌市应通过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将中心城区工业向郊区和周边卫星城转移,金融、贸易、信息服务、科技研发、文化教育等第三产业向中心城区集中;应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机遇,积极创造条件,以更加开放的环境吸引外资银行、保险公司、电讯公司、贸易公司和外资企业的公司总部和营销中心进入南昌;要积极吸引周边省份及省内的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总部进入南昌,使其迅速成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和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及区域性商贸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和金融中心。

(二)沿京九线的昌九先进制造业产业带 以昌九工业走廊产业带建设为龙头,把昌九工业走廊产业带建设成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崛起的脊梁。该产业带南起南昌向塘,北至九江,长160公里,途经新建、湾里、永修、共青、德安、九江、庐山7县区及周边10县(区),廊带面积2.62万平方公里,以南昌、九江两个中心城市为支点,以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为纽带,沿线有英雄、昌北、云山、共青、德安、星火、九江等24家工业园区,形成了以飞机制造、汽车和船舶制造、医药、食品、石化、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为主的完善的工业体系。

作为江西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在“十一五”期间,必须努力把昌九工业走廊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技术水平高、配套能力强的优势产业密集区和城市群落密集区、开放型经济密集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45%以上,城市化程度达到55%以上,开放型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50%以上,使其真正成为带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

(三)浙赣铁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 该产业带包括玉山、广丰、上饶、横峰、弋阳、贵溪、鹰潭、余江、东乡、进贤、向塘、丰城、樟树等县市(镇),长约300多公里,沿线有16个工业园区,已经形成有色冶金、轻工、医药、建材、食品等在内的产业体系,如能加快整合,形成一体化优势,则定能与昌九产业带构成比翼齐飞的态势。

(四)沿江临港生态工业产业带 该产业带包括九江区域、长江沿岸两区3县1市,长152公里,自西向东涉及九江码头、城西、金安、金沙湾、银沙湾和彭泽等若干临港产业区,以长江航运通道为平台,整合原有企业,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发展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钢铁和铜冶金、造船、汽车、电力建材、大型设备制造等大运量、大耗水的产业,拓展配套物流产业规模,形成临港产业聚集带。

(五)环鄱阳湖生态农业产业带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地应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鄱阳湖平原重点建设粮、油、棉、蔬、果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形成以种植为主体的生态农业产业链;环鄱低山区建设茶、果、药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形成以种植业为主体的生态农业产业链;环鄱平丘地区建设猪、牛、羊、鸡、鸭、鱼绿色食品基地,形成以畜、禽、鱼养殖为主体的生态养殖产业链;环鄱丘陵地区发挥地域优势,建设特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形成以特色养殖为主体的生态产业链;环鄱五河沿河流域建设特色水果产业及反季节蔬菜等绿色食品基地。

以建设生态园区为抓手发展生态农业,力争到2010年,全区建成20个农业生态示范园区;2020年,建成50个农业生态示范园区。

(六)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带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山、水、城为依托,整合旅游资源,面向国际市场,高起点规划,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带。环鄱阳湖核心区,重点开发以湖泊、湿地、候鸟等为依托的湖区生态观光旅游。

国家自然保护区庐山、三清山、龙虎山等,重点发展以温泉、高山峡谷、森林、河流为依托的生态度假旅游。鄱阳湖平原及婺源、浮梁等丘陵地区,发展以沙地运动、地质景观、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为重点的生态休闲旅游。

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抚州、鹰潭等市及所辖市县均可开展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城区古建文化、陶瓷文化、名人故居文化,以青阳腔、弋阳腔,采茶戏及黄梅调为特色的地方戏文化以及宋教文化。

四、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产业优化和转移导向目录。鼓励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导向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引导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破坏小、附加价值高、产业带动性强的产业,严格限制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大、工艺落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小的产业发展。

明确限期转移的产业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转移,出台土地、下岗工人安置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引导和督促一些目前尚能维持生产、产业转移动力不足的产业积极主动转移,依靠市场机制和手段,促进一批产业加快退出和转移。

(二)制定更加严格的产业效能标准。依据江西省“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研究制定环鄱生态经济区四种功能开发区域的总体指导标准,根据各类开发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制定每个行业的产业效能指标。

针对限制和优化开发区域的发展条件和资源环境状况,提出比其他区域更高标准的产业效能要求。在制定执行严格的产业效能指标的同时,考虑对执行产业效能标准和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较好的区域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

(三)设定灵活的产业用地门槛。除禁止开发区外,要研究制定其他三类开发区域的产业用地标准,明确工商业项目用地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和建筑系数、土地产出效益和用地结构等指标的具体标准。

在实施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管理,对于达不到相关标准的企业用地需求坚决不予审批。同时,又要根据生态经济的功能予以把握,对于有利于生态保护的项目,可以放宽尺度,满足用地;对于土地集约利用强度高的企业,还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和奖励。

(四)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及相关配套能力建设。举全省之力,在环鄱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布局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项目,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信贷规模等方面给予支持。

围绕主导产业,促进具有产业链紧密关系的各类行业及企业的集聚。加大对环鄱生态经济区区域科技创新投入的支持力度,鼓励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提高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五)有选择地扶持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绿色产业。积极培育和扶持特色优势产业、绿色产业发展,努力提高环鄱限制开发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探索采用财政贴息、投资补贴、国债资金、股票、债券等方式,扶持限制开发区域的特色优势和绿色产业发展。

不断扩大绿色产业总量和产品种类,对于限制开发区域符合条件的企业产品优先进行生态标记,提高限制开发区域绿色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六)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食品、农林木产品精深加工业。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和加工原料来源,提高准入门槛,用市场机制淘汰规模小、资源浪费大、经济效益低的加工企业,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积极推进钢铁、纺织等工业行业重组,扶持、新建和改建一批产业互补、分工协作的粗深加工龙头企业。

(七)培育朝阳产业,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业、生态文化业和环保产业。以打造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契机,加快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一体化,扩大南昌国际军乐节、九江国际龙舟赛、庐山自行车赛、环鄱阳湖汽车拉力赛的影响力。

深入挖掘整理环鄱阳湖地域文化,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赋予旅游业地域、历史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要把环保产业培植成环鄱生态经济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加大政策倾斜的力度,加强对环保产业的有效扶持、引导和管理,尤其是要有积极的财政和信贷政策的支持,对有碍环境保护的生产企业征收一定比例的环境税或污染治理费,并用此税费建立“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贴息或贷款担保等形式对从事环保产业生产的企业进行扶持,对企业从事环保产品的开发进行风险投资,以促使环保产业在市场机制下得到更快发展。

(八)加快制定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扶持政策。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条例,加大国家及江西省政府对环鄱生态经济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用于资助生态效益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发展。

对环鄱生态经济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的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生态林业及相关的加工业企业5年免税,5年后减半征税,其他生态工业企业一律减半征税。通过省级预算,加大对环鄱生态经济区产业的专项补助,包括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专项补助,扶持环保产业、农业和工业绿色产业的专项补助。

将更多的外国政府贷款项目、世行贷款项目和双边、多边援助项目、国家重点项目安排在环鄱生态经济区内。加大对环鄱生态经济区的金融支持,对申请设立基金、发行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在额度上给予倾斜,特别是对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生态林业等行业给予倾斜。

参考文献: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关于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研究报告参阅件[R].南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2008. 徐承红,张佳宝.论四川省生态产业体系[J].经济体制改革,2008,

(1). 马传栋.工业生态经济学与循环经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何东,邓玲.区域生态工业系统理论框架及其实现路径[J].社会科学研究,2007,

(3). 麻智辉.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6,

(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班级投稿风
学会体谅父母
参观王河庙
由小食品想到的
我学会了喝咖啡
遭遇坏锁
可恨的骗子
不抛弃,不放弃
我的文章发表了
一堂课
除夕之夜
上数学课
妈妈学乐器
家长会
骂的滋味
浅谈关于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整体优化的思考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下的高职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教学
浅议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医药教育发展
试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浅论公安院校文件检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试论现代教育技术价值的实现——基于价值效益原则的思考
浅谈多元主义方法论之于创新中医药教育模式的探讨
浅论从高校知识女性发展的困惑看社会性别教育策略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临床微生物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浅议素质教育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谈论从性别视角创新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试论中医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浅析增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实效的策略研究
关于加强本科建筑理论教育的思考
解读《四个太阳》的教学设计
五花八门巧识字——《称象》识字教学课例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八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四
巧设情境 读悟仿说——《小壁虎借尾巴 》案例分析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七
课堂上飞起纸飞机以后……《地球爷爷的手》教学片段评析
小谈《棉花姑娘》的教学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五
《司马光》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六
阅读的情感体验要求“真”——《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称象》教案片断
《两只小狮子》课堂教学案例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