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对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文化功能探析

对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文化功能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1

对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文化功能探析

对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文化功能探析 对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文化功能探析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对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文化功能探析

一、“三月三歌圩节”的起源及活动内容 在广西,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 “歌圩”在壮语中又称为“圩欢”、“圩逢”、“笼峒”或“窝坡”。尽管“歌圩”在壮族地区有不同的称谓,但均有“坡地上聚会”、“坡场上会歌”或“欢乐的节日”的意思。在广西有很多着名的歌

圩,比较着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田阳的乔业、都安的棉山、宜山的下涧、田东的仰岩、柳州的鱼峰山等处。三月初三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每次歌节会持续两三天,歌圩活动主要内容:①以歌传情,即男女青年以歌为媒,唱歌求偶,所唱有见面歌、求歌、接歌、对歌、交情歌、定情歌、誓盟歌、思恋歌、离别歌、相约歌等歌式。参加者也多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有时老人和小孩也前来助兴游乐;②赛歌赏歌,歌手们通过赛歌来展示智慧,有盘歌、猜歌、对子歌、故事歌和斗歌、抢歌、和歌等歌式,众人也多以以赏歌为乐;③游艺自娱,有抛绣球、斗蛋等活动,还有壮戏、师公戏、唱采茶和其他歌舞表演。歌圩所唱涉及到内容也很广泛,有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岁时农事、社会生活、伦理道德、恋爱婚姻等各个方面,几乎无事不歌。

至于歌圩源起于何时,意见各异。在广西崇左宁明县古老神奇的岩画上,我们可以看到距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歌圩场面,这告诉我们壮族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集体歌唱的风俗习惯。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这里所说的就是男女青年聚会的歌圩。宋代《太乎寰宇记》的记载“男女盛服……聚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很兴盛。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关于歌圩的起源,广西先后形成了很多有关歌圩的传说。民间有祈祝年丰、对歌择偶、纪念歌仙刘三姐等多种。学术界对壮族歌圩的起源也有很多的研究,主要有祭祀娱神和对偶婚二说,他们认为歌圩应源于氏族部落时代祭祀性的歌舞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原始性的以娱神为主的群众集体歌舞逐渐向娱人过度,从而形成了今天这个有着深厚民歌传统的民族。

二、“三月三歌圩节”的文化功能分析

(一)三月三歌圩节的调节功能。节日是文化传播和传承的的重要载体,是构成某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写道:“一物品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只是在人类用着它的地方,只是在它能满足人类需要的地方”,“所有的意义都是依它在人类活动的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它所关联的思想,及所有的价值而定”。 [1]三月三歌圩节作为壮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之所以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得以传承和壮大,也充分体现出它满足了壮族人民的生活需要。三月三歌圩节不仅使得广西壮族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演化和发展,也为该民族的生存和劳动带来信心和乐趣,体现了该节日的文

化功能。特别是一些节日性歌圩,在特定的节期和地点举行,带有节庆、纪念和祭祀的性质。这种为了敬奉神灵,求得神灵的保佑,以获得心灵上的愉快和慰藉,而创造了盛大的集合,并周而复始地定期进行,特别是在每年的春种和秋收时节,壮族人民的民歌就可使一度紧张的劳动生活得到暂时的放松,在歌舞游戏中娱乐身心。在古代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下,歌圩活动往往和求存愿望相连结,为生产和生活斗争提供直接的信心、勇气和动力,同时也让大家对来年的丰收充满信心。

(二)三月三歌圩节的经济、文化交流功能。文化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具有向四周扩散的特性。一种文化元素被创造出来以后,不可能只为创造者独有,必然向周围扩散,变成一群人共享的东西,这才是文化。这个共享的文化元素,又向临近的群体或社会扩散,被他们采纳或接受,这就是文化传播。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互相接触,其中的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与主题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当一种外来文化元素传入时,人们很自然地用本民族的文化价值标准去审视它,看它适用不适用。由于文化本身具有一种惰性,所以在大部分人看来,外来文化是一种异端,是没有价值的,甚至认为是有害的。[2]对异质的经济和文化的好奇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壮族人也不例外,他们利用三月三歌节民族大汇集的机会开展经济贸易,这种通过与异地异族异样的经济往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要求尽管没变,但经济行为人的道德价值观念、美学评价标准、商品交换思想和消费时尚等,无疑会给当地的文化传统带来冲击、造成文化的渗透。同时,在与异族的经济、文化的比较之中,也利于族人加深对本族文化的依附和认同。

(三)三月三歌圩节的祈婚配求生育功能。壮族“三月三”正是农忙前夕,此时不仅要为农耕做好准备,也要重视求偶、求子,这样年尾才能生育新生命,而秋收后所提供的较多粮食,恰恰能为新生命提供充裕的食物,这也是“三月三”歌会男女求偶的重要原因之一。远古先民在祈求生殖繁盛的祭祀场上对歌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求偶求育的舞蹈。“原始人(古代人)之所以在婚配集会时既歌且舞,这是因为原始的歌舞,尤其是原始舞蹈在原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原始人除了利用它再现生产活动之外,也是激起性感、摄取配偶的一种手段。原始人用于后一种目的的舞蹈,普列汉诺夫称之为恋爱舞,所以,有的人类学者认为,跳舞是人类求爱行动的最纯粹表现。”[3]刘锡藩在其《岭表纪蛮》中,谓壮乡“无论男女,皆以唱歌为其人生观上之主要问题,人之不能唱歌,在社会上即枯寂寡欢,即缺乏恋爱求偶之可能性,即不能通今博古,而为一蠢然如之顽民。”[4]

参考文献: [2] 方纪生,民俗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0.

[3] 蔡俊生、陈荷清、韩林德,文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 苏韶芬,八桂边寨的民俗与旅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蜡烛
“暖”流
那只鸟儿啊
落叶之美
“火星”风波
阳光
我的梦想
秋菊
爸爸,我想对您说
放鞭炮
黑暗
陌生
美丽的秋雨
七十六级台阶
关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双重属性的探讨
试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导向模式的选择
论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
工程量清单计价结算审计中重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下农村审计变化
初探地基处理工程审计重点与方法
风险导向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思考
关于工程造价审计风险与防范对策的研究
探讨交通行业如何推广内部审计电算化
工程建设招投标全过程审计初探
国家审计如何促进文化建设
国家审计收费更适用于国家拨款制还是企业付费制
外贸行业部分财务核算和审计问题研讨
对持续经营审计准则“旧貌换新颜”的解读
浅谈“新网工程”专项资金审计的重点、难点及对策建议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之二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之一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之二
《美丽的小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之三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美丽的小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七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之二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之一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之一
入情入境多元体验──《荷叶圆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