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宁夏投资环境定量评价与创新对策研究论文

宁夏投资环境定量评价与创新对策研究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宁夏投资环境定量评价与创新对策研究论文

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表明:投资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只有高储蓄及高投资才会带来较长时期的经济高增长;内力只有与外力形成合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最大的能量,从而达到最佳效果。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宁夏经济发展的内力不仅仅意味着要自我发展,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设法吸引外力并利用好外力,也就是说要设法吸引外资。

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弄清楚宁夏投资环境的现状,其次要寻求投资环境创新的对策。为使国内外各类投资者更加准确,全面地认识宁夏的投资环境,必须尽快地建立宁夏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这一现实需要,宁夏投资环境的现状评价与创新对策的研究就成了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投资环境与投资环境评价

(一)投资环境的内涵 投资环境是一个经济体或区域所具有的对投资活动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有机综合。投资环境又称投资气候,泛指影响投资者的资本投向以及资本运行和效益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综合系统。

投资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好的投资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外可以增强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对内可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发创业热情。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投资者的信心度,关系着投资是否安全、能否有效运行,关系着资本职能能否充分发挥,资本能否最大限度地增值。

在投资行为中,投资者和受资者各有着不同的期望,投资者所追求的是不低于国际资本平均利率的利润、市场和安全感,而受资者或地区,则希望因此而得到区域发展所急需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及国际市场,以促进本区经济发展。投资者和受资者是矛盾的统一体,而联系两者的关键因素就是地区投资环境。

因此,建立一种富有弹性的理想投资环境,对投资双方都是十分必要的,但也是十分复杂的。 投资环境又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

其中投资硬环境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又包括交通条件、通讯条件、能源供应条件和生活条件。

投资软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科技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六个方面。其中经济环境又包括经济稳定性、经济政策和经济基础三方面。

也有专家认为,投资硬环境包括生态环境、交通环境、其它基础设施三个方面,而软环境可划分为信誉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三个方面。

(二)投资环境定量评价的意义 立宁夏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看对加快全区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概括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宁夏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是引导投资者全面、准确认识投资环境的需要:无论是国内投资者还是外商,他们将资金投放到宁夏地区,都要在该地区取得比其他地区投资更理想效益。

一个投资者怎样才能做到对其将要决策的投资环境做到心中有数?显然,只对投资环境的定性认识和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投资环境有一个定量认识和分析。尤其对于宁夏区,由于开放和开发的时间部比较短,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刚刚开始。

对于投资环境中的许多因素只有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才能对其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二是建立宁夏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当地各级政府部门工作业绩的需要,市场经济下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怎佯,直接反映着该地区政府部门工作的成效。

宁夏要吸引更多的外商和内商来投资,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改善本地区的投资环境。因此,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宁夏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也是判断全区各市县政府职能转变情况,评价政府工作绩效的需要。

三是建立宁夏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从动态角度考察投资环境改善状况。从动态角度看,一个地区的政府只要肯在投资环境上下功夫,投资环境就会得到不断改善。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建立一套宁夏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公布该地区投资环境的现状及未来的改善期望,就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把目光投向该地区,从而促进宁夏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投资环境定量评价的内涵 投资环境质量的好坏与高低,直接影响着资本的增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投资者和受资地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困为,投资者更多考虑的是资本增殖的可能性和资本投入的风险性;而受资区域则更多地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和既定战略的实现。

困此,非常有必要通过对投资环境的评价分析,有目的的改善投资环境,引导资本投向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领域和行业,从而建立一个适应本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的、能够充分发挥优势、又富有弹性的投资环境。 面对不同要求,面对特别庞杂的投资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投资环境指标体系,若要进行投资环境的比较分析,仅仅依靠单个因素和定性的投资环境分析,往往是不能得出令人信服和满意的答案的,即使得出什么答案,其实用价值也不会很大。

因此必须进行投资环境多因素的综合分析,通过定量分析比较,确定投资环境优劣,发现影响投资环境的主要障碍因素,并根据边际效益理论和价值工程理论,在改善投资环境时对这些因素予以优先考虑,以较少的资金、时间、人力、物力投入,获得最大程度的投资环境的改善。以保证投资和受资双方都能获得最大利益。

再进一步分析各因素和理想标准的差距,各因素对投资环境作用大小和贡献。这一结果将非常有助于投资者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投资区域、投资方向和投资大小;也将非常有助于被研究评价的地区制定合理的改善投资环境的对策、引进资金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进而确定引进外资的重点方向、产业和区域。

就宁夏的情况而言,投资环境定量评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宁夏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二是宁夏投资环境的区域评价。总体评价是对宁夏投资环境综合表现的评价,是和其他自治区区比较的结果,从中发现宁夏投资环境吸引力大小,吸纳外资容量大小;区域投资环境评价主要分析宁夏各市县投资环境的优劣,为外资进入宁夏后在选定具体区域时采用,同时也为宁夏区内资金合理流动和调配提供依据。

(四)投资环境定量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宁夏的投资环境,就必须准确地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宁夏投资环境评价;而要准确进行宁夏投资环境评价,就必须科学地选择评价因素,制定科学的宁夏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1 、投资环境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结合宁夏实际和国际投资环境评价中常用的惯例指标,我们确定了以物质基础供给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为三条主线,以自然条件与资源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劳动力供给状况、社会保障环境、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和环境质量状况等七大类主要指标构成宁夏投资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依此来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具体选择原则是: 首先,要具有全面性。

本项目研究的是宁夏区的基本投资环境,是资本进入宁夏区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企业本身增长的具体环境。虽然企业、资本在区域发展中会因投资方向不同而具体投资环境要求不同,但其基本需要,特别是对基本供给环境等要求却是一致的,这种资本投资环境是区域各种投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因而在选择评价因素中必须全面综合考虑,以确定选择各项有代表意义的指标,全面反映投资环境情况。

其次,要具有实用性。作为宁夏区投资环境评价,要针对宁夏具体情况。

部分指标如政治稳定性、货币稳定时、政治经济体制、价值观念、文化一元化等虽然对宁夏投资环境影响也较大,但这些指标基本上是均衡地作用于中国大陆各县及宁夏,故在宁夏投资环境定量综合评价中可不予以充分考虑,只是和区外定性部分地区作比较分析时作为参考。 第三,要具有可操作性。

为提高投资环境评价的准确性,定量分析有着关键作用,而指标的定量则是评价定量化的基础,因而指标确定时应尽可能地选择量化指标和易量化指标,定性指标也尽可能地用相关的量化指标来反映,无法定量的定性指标要经一定量化处理(如采用专家系统、德尔菲咨询法等),以增加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 第

四、要具有国际通用性。为提高投资环境评价的实用价值,必须充分考虑国际上通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是因为投资环境评价本身就是为国际资本进入而作基础,没有相应的国际可比性,该评价的实用价值就会大大降低。

同时,国际上关于投资环境评价研究的也较多,相当部分指标已成惯用和固定指标。因此指标选择应充分注意这点,以尽可能使投资环境评估符合当今国际惯例,使投资者在投资选择中能方便地进行国际比较。

2、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和目的,结合宁夏实际和国际投资环境评价中常用的惯例指标,我们确定了以物质基础供给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为三条主线,以自然条件与资源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社会保障环境、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和环境质量状况等7大类因素、49个评价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参照国际惯例,聘请区内部分专家学者,借助专家咨询系统,对宁夏投资环境各因素进行了层次等级评定并确定了权重。 本课题研究的指标选择主要从投资环境角度出发,尽可能的兼顾影响投资环境的所有因素。

指标采用分层次选择,各指标权重的选定分值差为5分。第一层次主要考虑全面原则,包括了七大类指标;其余层次指标在选择时要求能够量化,既有总量指标,又有相对指标,并能显示出宁夏市县的差异。

原则上讲,对外开放环境应是入选的因素之一,但除银川市以外,其他地区基本无差异,故被剔除在外。环境质量的衡量指标很多,在选取时只取4类主要指标。

劳动力供给市场指标主要反映在质量上,故选择了反映高水平劳动力的指标和普遍劳动力素质指标(见附表一∽附表二)。

3、投资环境定量评价指标的收集和量化处理 宁夏投资环境定量评价指标数据主要来自官方公布的统计年鉴等各类资料、各市县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及专家咨询所得的数据。这些指标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定量指标,如: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水资源、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水平等,这类指标占35条,占总指标的70%左右,这些指标可直接用于投资环境评估,关键问题在于确定合理的评定等级标准和统计方式。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总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相结合方法确定指标分级。因为总量指标虽然在反映问题上不如相对指标,但总量指标能大体反映出该区的实力,而相对量大而总量少的指标,在某些情况下,还没有总量指标更有代表性。

两者相结合而确定该指标等级更有价值;二类是间接定量指标,大致在8条,这些指标虽无法直接定量,但可以通过一些相关指标确定其量化指标,如地理位置主要是通过所在地区的位置、交通对外联系、中心城市竞争力这些量化指标确定;三类是定性指标,这类在体系中有6条,在本课题中占比重较少,此类指标主要借助于专家系统评定量化。总之,从评价指标体系中看出,本课题评价指标体系中绝大多数为可收集的定量指标,定性指标仅占12%以下,这将有效地保证该评价的结果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本课题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第一层次指标的权重时,考虑到宁夏主要是以农业和能源为关键性内容,故这两项内容权重确定较高。地理位置中的区位与交通是显示地区对外交通状况的重要指标,因而权重为0.05。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先决条件,工业基础指标的权重亦较高为0.05。城市投资首先考虑城市交通条件,交通指标权重最高为0.08。

(见附表∽)

4、投资环境定量综合评价的步骤 自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国的许多经济学家和理论工作者对西部的投资环境问题在理论上都进行了不懈探索,产生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诸如"仿真国际投资环境理论"、"低门槛理论"和"综合投资环境理论"等,这些理论和观点的提出为指导西部地区改善投资环境和吸引投资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投资环境定量综合评价的方法很多,但本课题研究宁夏基本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到宁夏的具体情况及本项目研究的具体要求和评价的可比性而确定。

考虑到投资环境本身是比较的结果,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即无绝对优劣的投资环境,只有在比较中才能鉴定。因此,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比较。

在比较方法的选择上,我们将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因为,所选指标与投资环境之间基本上呈现正相关关系,指标采用最大值标准化,将所有指标划到0--1之间。

并保留小数后两位数字。(见附表三∽)。

二、宁夏区域投资环境的评价 >运用上述评价方法将前述七种有联系的指标按一定顺序予以排列组合,采用标准化数值乘以权重的方法计算各项指标,计算结果保留小数后四位。小于四位的计为零。

就可以得出宁夏各市县投资环境的综合指数。(见附表3-1∽)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加直观,我们将全区各市县投资环境综合评价赋值予以排序(见表1)。

表1 宁夏各市县投资环境定量评价赋值排序 市县 总分 排序 市县 总分 排序 市县 总分 排序 银川市 0.8364 1 贺兰县 0.4731 8 同心县 0.4047 15 中卫县 0.5797 2 永宁县 0.4678 9 隆德县 0.4002 16 利通区 0.5691 3 平罗县 0.4662 10 彭阳县 0.3891 17 原州区 0.5623 4 中宁县 0.4558 11 惠农县 0.3718 18 青铜峡市 0.5365 5 西吉县 0.4193 12 泾原县 0.3284 19 灵武市 0.5337 6 盐池县 0.4172 13 陶乐县 0.3239 20 石嘴山市 0.5001 7 海原县 0.4148 14 从表1可见,2002年宁夏全区20个县市区投资环境评价可划分为五个方阵: 第一方阵银川市遥遥领先,其评价总分是第二方阵第一位中卫县的1.44倍,是第三方阵第一位贺兰县的1.77倍,是第四方阵第一位西吉县的2.15倍,是第五方阵第一位泾原县的2.55倍,是第五方阵评价赋值最后一名陶乐县的2.58倍.银川市与全区其它市县相比较优势明显,这是其首府地位所决定的. 第二方阵由中卫县、利通区、原州区、青铜峡市、灵武市、石嘴山市共五个县市组成。这一方阵的组成单元,依常规来看会让人有些意外;一是中卫甚至原州区的位次过于靠前,二是石嘴山市的位次过于靠后,但如果就选定的具体评价指标进行全面分析,就会发现中卫县脱颖而出和石嘴山市位次滞后是有客观原因的。

对此,我们将在后面进行分析。 第三方阵由贺兰县、永宁县、平罗县、中宁县四县组成。

该方阵四县地理位置基本相当,经济发展实力接近,理论上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形基本纹合。 第四方阵由西吉县、盐池县、海原县、同心县、隆德县、彭阳县、惠农县七个县组成。

该方阵中出现惠农县,且位次靠后的原因也将在后面进行分析。 第五方阵由泾原县、陶乐县两县组成。

川区和山区各有一个县垫底,且川区县位次靠后,这在后面也要进行分析。

(一)软环境是造成宁夏区域投资环境差异的重要因素 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和通信业的飞速发展,各类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与以往相比已有很大区别。现代交通设施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要素流动性大大加强和流动速度快速提高的情况下,惟一不可直接流动,只能依靠一个地区逐步建立且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由人口素质、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行政管理体制与机制等方面构成的投资软环境。

在本课题评价指标的选择中,软环境指标占有70%以上的比例,因此,软环境指标评价赋值的高低,对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总体赋值多少具有决定性影响,如银川市软环境赋值就占了总值的67.1%.(见表2)。 表2 宁夏各市县投资软环境评价赋值排序 市县 软环境分值 排序 市县 软环境分值 排序 市县 软环境分值 排序 银川市 0.5610 1 永宁县 0.3770 8 彭阳县 0.3230 15 原州区 0.4537 2 石嘴山 0.3550 9 平罗县 0.3216 16 利通区 0.4419 3 西吉县 0.3456 10 同心县 0.3128 17 灵武市 0.4241 4 海原县 0.3444 11 惠农县 0.2871 18 青铜峡 0.4191 5 隆德县 0.3306 12 陶乐县 0.2521 19 中卫县 0.4187 6 盐池县 0.3264 13 泾原县 0.2486 20 贺兰县 0.3811 7 中宁县 0.3253 14 从表2可以看出,银川市、原州区、利通区、灵武市、青铜峡中卫县的投资软环境评价赋值处于全区各市县的前列,其中银川市的投资软环境赋值是紧随其后的原州区的1.24倍,这与总值同位相比的结果基本一致;银川市投资软环境赋值是全区投资软环境赋值最后一位的2.26倍。

可见,宁夏各市县投资软环境的差异与总体环境的差异基本一致。在投资软环境赋值的排序中原州区、中卫县的位次在我们的常规认识里明显前移,而石嘴山市的位次滞后的程度似乎出于我们的预料。

为弄清楚其中原因,很有必要就构成宁夏各市县投资软环境的要素赋值情况进行细化分析。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宁夏各市县投资软环境评价结果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经济发展环境是影响投资软环境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 本课题研究中经济环境指宁夏各市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及趋势,产业结构,经济体制与其运行,增长潜力,市场规模的大小及其发育状况等。在整个宁夏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经济环境是一个包括范围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因素。

就银川市的情况来看,经济环境赋值就占了投资软环境赋值5项指标的28.4%,而经济环境赋值处于全区各市县最后一位的西吉县,经济环境评价赋值只占软环境总值的12.4%,但其投资软环境总值位次并不是特别靠后。另一方面,石嘴山市经济环境评价赋值虽处于全区第二位,但其综合评价位次的后置局面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见表3) 表3 全区各市县经济发展水平评价赋值排序 市县 经济环境 排序 市县 经济环境 排序 市县 经济环境 排序 银川市 0.1595 1 贺兰县 0.0764 8 隆德县 0.0577 15 石嘴山 0.1035 2 惠农县 0.0752 9 原州区 0.0563 16 利通区 0.0975 3 中卫县 0.0749 10 海原县 0.0543 17 青铜峡 0.0951 4 盐池县 0.0721 11 同心县 0.0490 18 灵武市 0.0937 5 中宁县 0.0670 12 泾原县 0.0451 19 永宁县 0.0858 6 彭阳县 0.0628 13 西吉县 0.0430 20 平罗县 0.0790 7 陶乐县 0.0609 14 表3中经济发展环境评价所选指标主要是:地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工业经济效益、扩大再生产能力等,因此,虽然经济环境评价结果并不完全等同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现状,但评价结果与客观实际中宁夏各市县经济发展现状的位次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2、社会商品流通在反映一个地区消费水平的同时,更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消费信心 市场是商品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资本实现增殖的最基本的渠道。市场流通渠道畅通与否是构成企业经营环境的重要因素,因而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对资本的吸引力。

宁夏各市县市场环境评价的赋值较为直观地反映了各县当年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趋势。如泾原县经济发展水平虽在全区处于落后状态,但低水平的消费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

(见表4) 表4 宁夏各市县市场环境评价赋值排序 市县 市场环境赋值 排序 市县 市场环境分值 排序 市县 市场环境赋值 排序 银川市 0.148 1 灵武市 0.0406 8 同心县 0.0169 15 永宁县 0.0816 2 青铜峡 0.0402 9 西吉县 0.0151 16 贺兰县 0.0799 3 陶乐县 0.0349 10 盐池县 0.0150 17 石嘴山 0.0783 4 中卫县 0.0330 11 海原县 0.0142 18 利通区 0.0641 5 中宁县 0.0325 12 隆德县 0.0130 19 平罗县 0.0428 6 原州区 0.0220 13 彭阳县 0.0127 20 惠农县 0.0407 7 泾原县 0.0190 14

3、科教水平构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也是提高一个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对区域投资环境的影响力将日显重要。中卫作为宁夏中西部的主要城市,交通便利,由于诸多有利因素的集聚,区位优势不断凸现,其中人力资源优势对中卫县经济发展的贡献更为明显。

该县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多家重点企业实力猛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县突出的人力资源。中卫是宁夏乃至大西北的文化大县,该县有着较深的文化积淀和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

2002年全县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2年,每万人拥有大专教育以上217人,两项指标均远高于全区其他各市县,这是中卫县劳动力市场供给评价赋值处于全区各市县前列的根本性原因(见表5)。 表5 宁夏各市县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评价赋值排序 市 县 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评价赋值 排序 市 县 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评价赋值 排序 市 县 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评价赋值 排序 中卫县 0.0988 1 永宁县 0.0268 8 同心县 0.0219 15 灵武市 0.0688 2 中宁县 0.0268 9 隆德县 0.0219 16 银川市 0.0475 3 平罗县 0.0268 10 海原县 0.0219 17 石嘴山 0.0396 4 原州区 0.0264 11 西吉县 0.0185 18 利通区 0.0313 5 惠农县 0.0253 12 彭阳县 0.0185 19 青铜峡 0.0298 6 陶乐县 0.0253 13 泾原县 0.0185 20 >贺兰县 0.0268 7 盐池县 0.0253 14 中卫现为全国首批普及初等教育县之一,每年向国家输送各类大中专新生近700人,每年回到中卫工作的各类大中专毕业生约200人。

全县已形成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工教育等多渠道、多层次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尊师重教先进县”,宁夏第一个基本扫除文盲县,圆满完成了普九验收。

中卫县在人力资源的培育方面与全区其它县市,特别是与一些原本缺乏人才、又不重视人才培育的山区县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从宁夏各市县人力资源主要指标的评价结果中中卫县的实例来看,未来的发展将依赖于人才的发展,未来的竞争将主要是人才方面的竞争,人才资源开发滞后是宁南山区经济发展必须克服的瓶颈因素。

4、社会保障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宁南山区近年重视社会保障建设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宁夏社会保障环境评价主要由教育设施环境、医疗服务环境、文化服务环境等要素组成。从这几个主要指标的发展变化情况来看,宁夏南部山区部分县区近年来加大文化教育设施投入,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而相比之下,部分川区县市在此方面的重视程度显得就有些减慢。如石嘴山市、陶乐县就落在了全区的后面。

这是造成石嘴山市、陶乐县总体评价赋值靠后的原因之一(见表6)。 表6 宁夏各市县社会保障环境评价赋值排序 市县 社会保障环境评价赋值 排序 市县 社会保障环境评价赋值 排序 市 县 社会保障环境评价赋值 排序 原州区 0.2330 1 同心县 0.1030 8 中宁县 0.0770 15 西吉县 0.1530 2 灵武市 0.0990 9 永宁县 0.0658 16 海原县 0.1380 3 盐池县 0.0920 10 惠农县 0.0620 17 青铜峡 0.1320 4 中卫县 0.0900 11 泾原县 0.050 18 利通区 0.1270 5 银川市 0.0890 12 石嘴山 0.0496 19 隆德县 0.1220 6 平罗县 0.0890 13 陶乐县 0.0470 19 彭阳县 0.1130 7 贺兰县 0.0810 14

5、要持续不断的吸引投资并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必须要有持续良好的生态环境 环境状况也是外商投资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生态环境质量差、污染严重是吸引外资的限制因素。由于我国环保管理体制上不是纵向管理而是采取条块分割形式,使得地方环保部门权力受限,视听闭塞,对于破坏环保的项目很难做到防患于未然,而只能采取突击性检查,事后罚款查办的方式进行监管。

因此,环保问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比较突出。本课题研究选用指标虽然较少,但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宁夏各县的环境质量状况。

石嘴山地区环境质量在全区处于最后位置,这与实际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见表7)。 表7 宁夏各市县城市环境质量评价赋值排序 市 县 环境质量评价赋值 排序 市 县 环境质量评价赋值 排序 市 县 环境质量评价赋值 排序 利通区 0.122 1 银川市 0.117 2 泾原县 0.116 3 青铜峡 0.122 1 贺兰县 0.117 2 原州区 0.116 3 中卫县 0.122 1 永宁县 0.117 2 平罗县 0.084 4 中宁县 0.122 1 海原县 0.116 3 惠农县 0.084 4 盐池县 0.122 1 西吉县 0.116 3 陶乐县 0.084 4 同心县 0.122 1 隆德县 0.116 3 石嘴山 0.084 4 灵武市 0.122 1 彭阳县 0.116 3 良好的环境是实行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重要条件。

环境保护与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是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同时,保护环境也是保护生产力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

因为,投资环境不仅仅是获得经济回报的条件,而且是涉及能否持续地获得长期经济回报的条件;不仅仅是生产过程的条件,而且必须包括生存和生活的条件。所以,良好的投资环境绝不是对以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短期经济利益行为的宽容,而是要保证以持续良好的生态环境来吸引持续不断的投资。

(二)宁夏区域硬环境的差距比较悬殊 本课题研究中反映硬环境的指标较软环境要少,但就硬环境评价的赋值结果来看,各市县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第一位银川市的赋值是第二中卫县的1.71倍,是最后一位彭阳县的4.17倍.均大于同位软环境的比率(见表

8). 表8 宁夏各市县投资硬环境评价赋值排序 市 县 硬环境赋值 排序 市县 硬环境赋值 排序 市县 硬环境赋值 排序 银川市 0.2754 1 灵武市 0.1096 8 泾原县 0.0798 15 中卫县 0.1610 2 原州区 0.1089 9 西吉县 0.0737 16 石嘴山 0.1426 3 贺兰县 0.0938 10 陶乐县 0.0718 17 平罗县 0.1444 4 同心县 0.0919 11 海原县 0.0704 18 中宁县 0.1305 5 盐池县 0.0908 12 隆德县 0.0696 19 利通区 0.1272 6 永宁县 0.0914 13 彭阳县 0.0661 20 青铜峡 0.1174 7 惠农县 0.0846 14

(1)中卫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评价已处于全区前列 自然资源主要是指各地在自然状况和自然资源等方面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地理位置、生态灾害状况、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气候、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状况。从宁夏各地硬环境评价的结果可以看出,中卫县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仅次于银川市(见表9),这得益于中卫县特殊的区域地理位置和得益于国家对该区域特殊的政策倾钭支持。

中卫无论从城区规模、交通条件、土地资源,还是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已越来越明显。而固原市除原州区外,其它县硬环境与川区县市相比较仍然差距悬殊。

这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 表9 宁夏各市县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赋值排序 市县 自然资源评价赋值 排序 市 县 自然资源评价赋值 排序 市 县 自然资源评价赋值 排序 中卫县 0.1208 1 同心县 0.0745 8 惠农县 0.0638 15 银川市 0.1134 2 永宁县 0.0722 9 海原县 0.0546 16 青铜峡 0.0892 3 利通区 0.0712 10 彭阳县 0.0535 17 灵武市 0.0876 4 盐池县 0.0696 11 陶乐县 0.0524 18 中宁县 0.0781 5 石嘴山 0.0684 12 西吉县 0.0507 19 平罗县 0.0778 6 贺兰县 0.0672 13 隆德县 0.0474 20 原州区 0.0757 7 泾原县 0.0656 14

2、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川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基础设施环境指每一个地区为投资者提供的开展生产建设和生活的基本条件,是任何投资活动都不可缺少的因素。银川市基础设施环境评价赋值是泾原县的11倍,是彭阳县的12倍。

川区县中宁县基础设施环境评价赋值是泾原县的3.7倍,是彭阳县的4.2倍。可见,川区和山区县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差距(见表

10)。 表10 宁夏各市县城市基础设施评价赋值排序 市县 城市基础设施环境评价赋值 排序 市 县 城市基础设施环境评价赋值 排序 市 县 城市基础设施环境评价赋值 排序 银川市 0.1620 1 青铜峡 0.0282 8 陶乐县 0.0194 15 石嘴山 0.0742 2 贺兰县 0.0266 9 永宁县 0.0192 16 平罗县 0.0666 3 西吉县 0.0230 10 同心县 0.0174 17 利通区 0.0560 4 隆德县 0.0222 11 海原县 0.0158 18 中宁县 0.0524 5 灵武市 0.0220 12 泾原县 0.0142 19 中卫县 0.0402 6 盐池县 0.0212 13 彭阳县 0.0126 20 原州区 0.0332 7 惠农县 0.0208 14

(三)宁夏区域投资环境定量评价的关键性结论 尽管我们在宁夏投资环境评价体系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方法的爽确定方面,作了较为充分的考虑,但仍难以做到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高度一致,因此评价结果不可能做到完全准确,只能尽可能趋于相似。至少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关键性观点:

1、宁夏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既不是对各市县单一经济实力的评估,也不完全是对各市县综合实力的评估。因此,单一经济发展指标高的县市投资环境评价赋值不一定就高;同样,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县市投资环境赋值不一定就低。

从这种意义上讲,投资环境评价是对现状和潜质的综合评估,其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的是现实,但更多预示的是未来。

2、在宁夏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如果依目前的发展的态势,部分市县所处的位次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以中卫县的崛起和石嘴山市的弱化将最为强眼。从大的区域来讲,银北地区逐渐落后于银南地区将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

3、现实表明,随着近年来政府投资向基础设施领域的倾斜,宁夏各市县之间以基础设施为主的投资硬环境的差距正在缩小,而由人口素质、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行政管理体制与机制等内容构成的投资软环境差距正在不断扩大。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宁夏各市县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能否控制在一定程度,关键取决于落后地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软环境改善状况。

4、科教水平差距在宁夏各市县的软环境各类指标中表现得最为显著。在软环境的各项指标中,科教水平与一个地区的人口素质、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政府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密切相关,要改善投资软环境,关键是提高一个地区的科教水平。

宁夏南部山区改变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在于立足解决人地矛盾,下大决心控制人口的数量,并努力提高人口的科技文化水平。

5、资源型城市石嘴山市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区域资源的趋于枯竭,可持续发展的形势将非常严峻。石嘴山市是一个因煤而兴的典型矿业城市,曾一度是中国大陆西部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一。

但许多迹象表明,石嘴山市昔日的辉煌已逐渐有成为历史的可能。突出表现在石嘴山市正面临着后备资源不足、环境压力增大、城矿体系不顺、土地资源开发后劲不足等难题,引致在宁夏经济发展格局中经济竞争实力不断弱化,经济总量位次渐渐靠后等趋势。

特别是大批矿井面临着报废、关闭的危险,而新的接替性主导产业又没有成长起来,已严重影响到了石嘴山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如同全国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在石嘴山市尽快研究解决矿业、矿工、矿山和矿城,即"四矿"问题,比解决“三农”问题更迫切、更艰巨。

因此,石嘴山市的投资环境建设,特别是软环境建设必须尽早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6、中卫在宁夏各市县投资环境评价中形势看好,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真实表现。中卫的发展态势是其它县市所无法相比的,中卫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现已形成铁路、公路纵横交错,铁路、公路、河运三位一体、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而且其未来交通枢纽的地位还将不断加强,必将成为大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沙坡头水利枢纽和大柳树水利枢纽建成后,中卫将成为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北通道的重要电源点和输电节点;由于内外力作用的区域差异性,使中卫以黄河、大漠、绿洲、平原、山地为依托,构成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系统。

随着中卫交通地位的提高和旅游风景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中卫有可能建设成为中国大西北的旅游名城;中卫已具有良好的教育和市政公用设施基础;中卫境内自然资源开发潜力大,龙头骨干企业的强势带动,有望成为黄河中上游产业走廊带上新的经济增长极。

7、陶乐县除经济发展水平等个别指标外,大多数指标在全区已处于后列,因此,自治区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陶乐县的发展问题,在制定各县相关发展政策时,对陶乐县至少应给予和山区一样的政策,以免该县掉队太远。惠农县的情形也不容乐观,其发展形势也需要引起格外的关注。

(四)宁夏区域投资环境改善的对策建议 由于宁夏各县区构成投资环境的因素组合不同,形成了多样的投资环境类型。因此除上述共同对策外,各区域应根据本地实际投资环境状况,制定具体的区域对策,同时创造出不同特点的地区投资环境,也有利于增加整个宁夏投资环境的弹性和可容性,达到增加引进外资的目的。

1、区域性经济核心区 银川是宁夏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宁夏引进外资、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地区,该区城市发育水平在宁夏相对较高,但滞后于本区工业化水平和东部城市的发育水平。银川市现状规模小而发展潜力巨大,应集中力量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独具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发挥经济核心区投资环境中基础供给和基础设施较优的优势,利用本区对外较为方便的联系和拥有内陆开放城市的条件,加大开放力度,用足、用够、用活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加快人口和经济的集聚速度,使其成为西北地区东部的商贸、交通、科技、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中心,以及对宁夏及毗邻地区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吸引国内外投资的重要增长极和开放窗口; ― --加快经济核心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高新技术孵化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作用日益突出,对于协调银川市市区之间及核心区内部的发展和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有重大意义。要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机遇,加快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吸取他人“富规划、巧开发”的经验,发挥政策、机制、环境、区位等优势,将开发区成建经济核心区及自治区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的示范区;机制创新和加快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新兴产业成长的孵化器和发展源;带动银川市城市发展,建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结合的新型社区。

--加快区域经济核心区资本、技术、基础设施、信息等要素的集聚,加快完善作为生产、交换、交流中心的辐射功能,发挥对外开放窗口的作用;支持企业扩大出口,提高进出口值占GDP的比重,加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联系;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努力扩大利用外资的水平,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扩大对内、对东部地区的开放,扩大对外资、东部资金、民间资金开放的投资领域,增强经济发展和创新的活力;将旅游业作为对外开放的先导产业大力发展,特别是银川市充分发挥进出通道、城市功能及周边西夏遗迹、塞上风光、黄河峡谷、大漠风光、民族风情等旅游景观类型多样、相对集中的优势,适应旅游市场短期和长期趋势,在树立旅游地形象、产品设计、市场推广、培训等环节下工夫,成为塞上寻古探幽之门和西部河套文化和丝路文化交汇带颇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以建设“商贸金融中心、旅游中心、科教文化中心”为目标,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保险、咨询、法律、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改组、改造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放宽第三产业市场准入条件,取消或降低外资、民间资金进入第三产业各领域的准入壁垒和限制,特别注重利用外资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更应该注重引进外资的结构,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提高整体经济技术水平。

利用该区在经济技术上的优势,通过完善产业投资环境,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产业,在整个内陆地区对高技术引力较差的情况下,采用局部优化投资环境的办法,移植沿海组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经验,下大力气创造一个对高新技术产业有吸引力的局部投资环境,使之成为宁夏高新技术吸纳和转移的基地。

2、区域性次经济核心区 除银川以外,宁夏其他城镇规模普遍偏小,缺乏次级极核城市,尤其缺乏人口10万人左右的次中心城市,因此要加快建设步伐。 --吴忠市的两区内资源丰富,经济比较发达,开采加工有相当实力,而且能源、原材料供应充足,工业市场好,是宁夏工业增长较快区域,具备良好的工业投资环境,但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因素影响本区投资环境的吸引力。

改善两区投资环境的主要对策有:首先,尽快完善本区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提高基础供给水平,集中力量把两区的社会服务搞上去,以增加吸引力;其次,注意产业结构的调整, --石嘴山市是在国家开采资源基础上形成的,工业结构偏重,同时资源又多以初加工为主,加快本区进行投资环境改善,首要的是调整工业结构,增加资源的深加工比重,同时发展与之相关的轻工业体系,以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石嘴山市作为长期依赖煤炭资源开发、一直为国家作贡献、但目前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的特殊类型的城市,国家应加紧研究制订对这类城市实施什么样的援助和补偿政策,鼓励和和支持这类城市尽早摆脱依赖资源发展的结构特征,实现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型。

石嘴山市要及早进军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用生产工业品的方法生产农产品,做强

一、三产业,解决矿区下岗职工再就业,实现石嘴山市的经济转型。 --中卫县是宁夏经济增长有较大活力的地区,其中中卫历史上就是我国西部的经济文化军事重镇,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卫现已形成铁路、公路纵横交错,铁路、公路、河运三位一体、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而且其未来交通枢纽的地位还将不断加强,必将成为大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沙坡头水利枢纽和大柳树水利枢纽建成后,中卫将成为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北通道的重要电源点和输电节点;由于内外力作用的区域差异性,使中卫以黄河、大漠、绿洲、平原、山地为依托,构成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系统。

随着中卫交通地位的提高和旅游风景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中卫有可能建设成为中国大西北的旅游名城;中卫还具有良好的教育和市政公用设施基础;中卫境内自然资源开发潜力大,龙头骨干企业的强势带动,有望成为黄河中上游产业走廊带上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卫县经济发展潜力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宁夏各市县城镇中,中卫现状发展水平处于三级,大致为宁夏的中等水平,而发展条件则与银川市市辖区并列为一级,是宁夏发展条件最好城镇之一,特别是其区位和交通、水资源、能源、旅游资源等条件均为数一数二,其生态环境和用地条件非常优越。

从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来看,中卫无疑是宁夏各城镇中的佼佼者。有关方面经过专题研究后认为,把中卫建设成为宁夏中西部中心城市,不仅对宁夏经济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能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完成中卫设市的申报工作。为作好这一工作,我们建议由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组成中卫设市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研究建设中卫成为宁夏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对策措施,密切与国家有关部门的联系,指导中卫经济区搞好区域规划,尽快完成中卫设市的申报工作。

--长期以来,固原市的经济发展难以实现质的飞跃,且就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要有大的突破也存在很大的难度。究其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生态问题是该地区的“软肋”,有此“软肋”,若仍然沿用非生态脆弱区的发展模式自然难以奏效。

因此,固原市必须在解决生态问题中求发展,必须通过发展才能解决生态问题。亦既要用生态试验区的理念确定发展思路,这一理念的确定是基于固原市具有诸多特殊性:一是固原市区发展现状令人担忧。

主要表现在人民贫困,水土流失,植被稀疏。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不采取非常规的措施和手段,该地区的生态问题将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该地区经济落后的面貌将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二是固原市是中国西部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其生态特证在中国西部具有典型性。建成生态试验区不仅能造福当代人,而且能造福下一代、下几代人。

将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固原市的发展问题。三是对固原市的生态建设国家每年都投入了很大的资金、物资、人力给予扶持和治理,但从可持续发展尽其所有的高度要求,以及科技创新的要求出发,很有必要将固原市划为"生态试验区"给予重点建设。

固原市生态试验区将是以生态优化,可持续发展为特点的特区,不同于国内其它以经贸为主的特区。固原市区划为生态试验区后将产生显著作用:一是有利于该地区实行最积极的生态环境建设政策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使该地区成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互动的特殊地区。

二是有利于该区可持续发展及人民休养生息,健康生活。三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

划特区后,当地群众一部分将通过身份转换成为“生态工人”,一部分将成为“生态移民”。对主要从事生态建设的“生态工人”,将大力兴办针对生态建设内容的普及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体系,从而可培养造就建设固原市生态建设的生力军。

三是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创新。固原市区划特区后,以林草为主,林牧结合、农游结合、农林牧游优化,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四是将固原市划为生态试验区之后,通过制定固原市生态试验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和生态试验区的示范作用将更加有利于固原市争取国家的各项支持。

3、推进区域主次核心区之间的发展整合 --注重改善区域内的分工联系和建立协调分工机制,合理配置资源,谋求分工效益。银川市依靠科技优势,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新兴工业比重,依托信息基础设施和科教优势发展旅游、仓储。

交通、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为周边地区提供技术、信息、商贸服务。利通区以食品。

仪器仪表工业及为宁夏南部地区提供商贸技术服务为主;青铜峡重点发展冶金。化工、建材,并与灵武以产业前后向关联形成重化工与能源间的合作。

构建核心区的分工合作模式,一方面要根据各自条件,推动专业化多层次的分工,通过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的发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联手合作,参与省际、国际间的分工,融入更大范围的区域生产体系,扩大区域经济的乘数效应。 --培育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

巩固经济核心区农业的优势地位。银川城郊地区充分发挥银川市市场、交通、信息、农技相对发达的优势,以城市发展带动郊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优先发展鲜活农产品、“市场农业”、“效益农业”和“定单农业”,建立城郊型与基地化相结合的农业商品生产体系。依托城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全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居民生活向宽裕型小康迈进。

吴灵青地区以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改造与提高老灌区,开发新灌区,整治沙漠化土地,进一步发挥区域性农业商品基地的作用,以粮食、蔬菜、经果林、畜牧业为重点,突出发展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畜牧业和肉奶加工业,提高农副产品的生产率和商品率,建成服务于城市和工矿区的城郊型农业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初步实现现代化,农村居民全面实现宽裕型小康。 --加大工业调整力度,构造区域特色产业。

对传统产业进行再创新,发展壮大以宁化、中策(长城)橡胶、大元炼化等为龙头的石化、天然气化工、橡胶深加工、电石深加工工业及电解铝为主导的冶金工业,以吴忠仪表、长城机器集团等为依托,提高数控机床、智能调节阀等优势机电工业的装备水平和配套能力,形成小精的机电一体化工业体系,扩大夏进牛奶、西夏葡萄酒、枸杞加工、西夏贡米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规模;应对结构调整、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新观念带来的发展机遇,依托已有基础和资源条件,加快苦参素系列药品、麻黄基地建设、枸杞深加工、精细化工、真空锅炉、优质煤炭清洁利用等特色医药及环保产业的成长,形成一些新的增长点;加快国有工业改革和布局调整,提高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培育自我成长机制,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调整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政策体系,运用各种政策措施和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谋求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相辅相承的分工地位,在构画经济核心区未来发展蓝图中,坚决抛弃地域封闭意识、小农意识和本位意识,放下架子,追求双赢;注重极核与边缘的区域分工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三、宁夏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宁夏各市县的投资环境评价,在进行这一 过程是中,为了使评价结果更有说服力,就有必要对宁夏的整体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亦既要把宁夏放在全国的背景中去进行比较分析。具体评价方法与前述的方法相同。

本课题对宁夏投资环境整体评价的结果与国内专家学者对全国各地区投资环境的分析成果基本一致,特别是宁夏投资硬软环境的在国的位次排序与国内一些专家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具权威性和广泛性,在此节的分析中,我们以国内有关学者研究评价得出的参数为主要依据进行分析。

(一)宁夏投资环境在西部虽有优势但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从代表各地区投资环境优劣的综合分值可以看出,宁夏投资环境水平评价赋值位全国31个地区的第21位,在中国西部的名次比较靠前,但综合分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1)。 表11 宁夏投资环境与全国其它地区的比较 地区 水平 排序 地区 水平 排序 地区 水平 排序 北京 0.4199 1 湖北 -0.0178 12 云南 -0.0651 23 上海 0.3539 2 吉林 -0.0269 13 安徽 -0.0705 24 天津 0.2401 3 重庆 -0.0289 14 江西 -0.0767 25 广东 0.1413 4 湖南 -0.0319 15 内蒙古 -0.0903 26 浙江 0.0837 5 陕西 -0.0351 16 四川 -0.1028 27 福建 0.0628 6 新疆 -0.0358 17 青海 -0.1084 28 江苏 0.0537 7 山西 -0.0467 18 甘肃 -0.1228 29 辽宁 0.0286 8 广西 -0.0497 19 西藏 -0.1320 30 山东 0.0248 9 河南 -0.0558 20 贵州 -0.1623 31 海南 -0.0126 10 宁夏 -0.0595 21 河北 -0.0143 11 黑龙江 -0.0627 22

1、宁夏投资硬环境建设有赶超的条件 评价结果表明,宁夏投资硬环境建设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排序第16位,在中国西部11个省、市、自治区排序第3位。就地处中国内陆的宁夏来说,投资硬环境建设应该说是比较理想(见表12)。

表12 全国各省市区投资硬件环境评价赋值排序 地区 水平 排序 地区 水平 排序 地区 水平 排序 北京 0.2826 1 河北 0.0149 12 西藏 -0.0591 23 天津 0.2708 2 湖北 0.0043 13 江西 -0.0741 24 上海 0.2357 3 新疆 -0.0031 14 吉林 -0.0743 25 浙江 0.1324 4 重庆 -0.0129 15 黑龙江 -0.1185 26 海南 0.1114 5 宁夏 -0.0336 16 青海 -0.1220 27 广东 0.0769 6 湖南 -0.0257 17 四川 -0.1225 28 福建 0.0628 7 云南 -0.0266 18 内蒙古 -0.1614 29 山东 0.0585 8 山西 -0.0326 19 甘肃 -0.1677 30 江苏 0.0420 9 陕西 -0.0407 20 贵州 -0.1869 31 辽宁 0.0318 10 安徽 -0.0455 21 广西 0.0221 11 河南 -0.0461 22 宁夏在以公路,铁路、信息网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建设方面,发展较快是完全有理由的:一是宁夏的人口相对集中,公路网的覆盖人口多于其他省区,这大大提高了公路的使用效率。公路交通运输方式灵活,易提高建设密度,适合人口少、面积小省区的发展实际。

由于宁夏天然的空间距离较小,光缆距离短,成本较小,加上信息网络易于覆盖等特点,宁夏建设信息港的条件优于其他省区。因此,宁夏在基础建设方面最大限度地缩小与全国和东部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赶上和超过全国与东部也是有可能的。

2、宁夏投资软环境的差距较硬环境更突出 经评价分析,软环境水平最好的地区是北京,代表软环境水平的综合分值为0.5411,宁夏软环境综合分值为-0.0849,两者相差0.626;而硬环境同比综合分值相差0.3162。两地区间软环境差距(综合分值差值)是硬环境的1.97倍,可见,宁夏与发达地区在软环境上的差距远大于硬环境上的差距(见表

1

3)。 表13 全国各省市区投资软环境评价赋值排序 地区 水平 排序 地区 水平 排序 地区 水平 排序 北京 0.5411 1 湖北 -0.0310 12 江西 -0.0876 23 上海 0.4572 2 陕西 -0.0368 13 广西 -0.0919 24 天津 0.2548 3 湖南 -0.0390 14 安徽 -0.0919 25 广东 0.1912 4 重庆 -0.0404 15 云南 -0.0924 26 福建 0.0706 5 黑龙江 -0.0462 16 四川 -0.1045 27 浙江 0.0698 6 新疆 -0.0566 17 青海 -0.1152 28 江苏 0.0663 7 山西 -0.0596 18 甘肃 -0.1157 29 辽宁 0.0305 8 内蒙古 -0.0660 19 贵州 -0.1702 30 山东 0.0110 9 河南 -0.0676 20 西藏 -0.1850 31 吉林 -0.066 10 海南 -0.0761 21 河北 -0.0307 11 宁夏 -0.0849 22

(二)宁夏投资环境的优势所在

1、具有突出的能源优势 宁夏煤炭储藏量大,品种齐全。已探明保有储量311.6亿吨,预测总储量2027亿吨,居全国第5位,平均每平方公里保有储量仅次于山西,居西部首位;全国10大煤种中,宁夏有9种,其中太西煤是世界少有的优质无烟煤,保有储量5.3亿吨,具有很高的工业价值,为我国出口换汇率最高的煤种;灵武矿区的不粘结煤是高质量的化工用煤和动力用煤,经济价值也很高。

经过多年来的开发建设,已建成了年生产能力1800万吨的4大煤矿。 丰富的水能资源为宁夏发展电力工业和高耗能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全区已建有大中型发电厂5座,装机容量223万千瓦,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4位,领先西部;人均发电量西部第1,全国第2,在西北及5个民族自治区中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电的目标。随着石嘴山第二火力电厂的兴建。

沙坡头水利枢纽和石嘴山电厂二期工程年内开工建设。规划中的装机2000万千瓦的大柳树工程的启动,宁夏电力工业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2、具有良好的农业优势 宁夏人耕地3.6亩,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二。黄河贯穿12个市县,自流灌区达600多万亩。

这里旱涝保收,自古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现已成为国家级“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另有1000多万亩可开垦的宜农荒地,是全国8个宜农荒地超千万亩的省区之一。拥有草原4500多亩,其中可开发利用的草原400万亩,是全国十大天然牧区之一,人均草场8亩。

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仅次于青藏高原,绝大部分地区光热水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3、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 农业基础进一步稳固。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林、牧、渔全面发展,一批富有潜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迅速成长。

人均粮食占有量西部第1,全国第4,水产品拥有量西北第1,鲜奶产量全国第3。目前已建成西北乃至全国最大的清真牛羊肉基地、乳品加工基地、山绒羊基地和以枸杞、麻黄草、甘草等为主的药物种植加工基地。

工业基础逐步壮大。已形成了以煤炭、电力、机械、冶金、建材等为支柱的具有现代化水平和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骨干企业。

1996年以来,特色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节能环保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和实现利税年均递增速度分别达到对31%和96%,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自治区重点扶持的对户优势骨干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壮大,有的正在向产值20亿的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奋进。

东方铝业集团已脐身世界同行业三强,吴忠仪表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调节阀生产企业,美利纸业、民族化工等11家上市公司在“西部板块”中表现突出,这些企业已成为带动宁夏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新真空”锅炉、数控机床、轮胎、电解铝、铁合金等名优特产品均居西部榜首,为实施名牌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服务和城市建设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交通运输方面,以12条国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网络的公路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在西部率先实现了乡乡通公路,村公路已由乡到村,通达深度、密度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铁路贯穿全境,每百平方公里铁路里程跃居西北首位;连接华北西北第二大铁路通道已列入国家“十五”计划,“东出西进”大开放之路将更加畅通便捷。银川河东机场,设施齐全,装备先进,客货吞吐量大幅度增加,是西北航空大港之一。

目前已与国内多数省会城市通航,使人们一天之内可抵达全国各大城市。 通讯建设迅速发展。

在西北率先实现了乡以上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电话普及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居第二位,可与195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话;覆盖全区的移动通信网、无线寻呼网和数字微波网以及多媒体信息网,缩短了宁夏与世界的距离,可与世界各国及地区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传递信息。

宁夏每万人拥有商业网点12个,居西部第三。首府银川、煤城石嘴山市、商城吴忠市及山城固原等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一大批事关全区发展大局的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成或已立项,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双加”技术改造项目已经完成,一批国有企业债转股和破产兼并项目正在抓紧落实。这些都为宁夏未来经济的大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后劲。

4、具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尽管宁夏与西部其他省、市、自治区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然而从旅游资源本身来说,宁夏有着“人无我有”的独特之处。特别是贺兰山岩画密布,远古艺术独具吸引力;西夏文化久远神秘,中国“金字塔’引人入胜;沙坡头旅游项目呈现多样性,被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回族风情山川共有,穆斯林文化独具特色;国家级王牌景点沙湖、闻名中外的沙波头,令游人流恋忘返;红军长征翻越的六盘山和会师地,“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西部影视城等,都是世人仰慕的。

从国内外游客光顾的走向看,我国旅游大省包括西部的云南、四川、陕西等地,国内外游客特别是国内游客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多已光顾,而宁夏则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大多数游客还从未来过。随着宁夏这几年加大对外宣传,国内外更快、更多地了解认识了宁夏,向往宁夏。

到宁夏潇洒走一回的人日益增多。

5、具有全国惟一的回族自治区域优势 我国回族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宁夏回族人口占全国的17.7%,80%多的回民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拥有20—100多万回族人口的还有北京、河北、辽宁、安徽、山东、河南、云南、甘肃、青海、新疆等10个省、市、自治区;回族人口在1—10万的有天津、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四川、贵州。、西等8个省、市、自治区。

我国回族人口的上述分布特点,有利于宁夏主动出击,与这些拥有众多回族人口的省、市、自治区加强横向联系,建立经济技术协作关系。 放眼世界来看,宁夏作为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在国外面对的穆斯林人口众多,以此为纽带寻求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协作机会比较多,空间也比较大的。

全世界穆斯林人口目前已有9亿多,占世界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伊斯兰国家45个,22个在亚洲,23个在非洲。

各国的穆斯林在心理上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和睦感。历史上我国与伊斯兰国家的友好往来源远流长。

现在的伊斯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有着较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文化传统。尽管有些伊斯兰国家与我国在意识形态方面有所分歧,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不妨碍国与国之间,穆斯林与穆斯林之间的友好往来关系。

近几年来,许多伊斯兰国家的政府、民间团体、友好人士纷纷到中国,来宁夏访问。宁夏领导也多次去伊斯兰国家访问。

宁夏作为中国的“回族自治区”,伊斯兰宗教习俗,回族生活方式以及遍布城乡大大小小的清真寺,构成了我国西北较为独特的穆斯林人文景观,对满足国内外各界人士特别是回族同胞了解我国回族的历史、探寻回族文化风格,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特别是对那些经济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的投资能力,有意将过分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资金转移到东方国家的穆斯林国家,宁夏的有关开发项目、劳动力、清真食品、回族服饰等对其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宁夏拥有的区域自治制度对国内外投资者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民族区域自治法》从法律上保证了民族自治区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政策比较优惠,在有些方面甚至胜过对特区的政策。

西部大开发,国家对民族自治区的政策更为优惠。如果能够用足用好自主权和优惠政策,扩大对外宣、传,切实发挥好区域自治的优势,宁夏就会对国内外投资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三)宁夏投资环境的阻隔因素 1.位居祖国内陆,缺少和海外经济直接联系的通道 经过改革开放以后20年的建设,宁夏交通运输基础总体规模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水平仍然很低,与我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和西部大开发的需求相比差距更大。 一是交通设施总量不足。

宁夏铁路运输虽然在“九五”期间加快了对既有线路的改造,运输限制点得到改善,但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形成路网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路网密度低、大运输通道、地区间联络线少。

虽然从宁夏本身来讲,路网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105.2公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有包兰线的中宝线,但从宁夏作为西北与华北地区连接的交通枢纽带的地位来看,仅这2条线路不是够的。物别是中宝铁路仅运营3年,已超过设计能力,无法再增加货运和客运列车对数,进入旅游旺季和客流高峰期,现有客车严重超员,进出境十分不便,严重制约着旅客运输的发展。

宁夏公路路网通达深度??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纸奶奶的生日
假如我是老师
葡萄
可爱的小乌龟
放风筝
我当升旗手
聪明的小车手
秋天的雨
九龄公园
纸船中的小奥秘
我想
无题
我的任务
我国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关系(2)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体系的完善(4)法学理论论文(1)
论我国经济法的缺位及缺陷弥补方法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体系的完善(3)法学理论论文(1)
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方式的分析和建议法学理论论文(1)
关于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思考(2)法学理论论文(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信用体系的思考(5)法学理论论文(1)
有限责任公司若干法律实务简析法学理论论文(1)
论我国经济法的缺位及缺陷弥补方法(17)法学理论论文(1)
试论我国破产法律制度之完善(3)法学理论论文(1)
将私法作为一个整体的学问(下)(10)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体系的完善(2)法学理论论文(1)
论我国经济法的缺位及缺陷弥补方法(3)法学理论论文(1)
市场管理法与宏观调控法的关系(3)法学理论论文(1)
企业应如何依法保护商业秘密法学理论论文(1)
《顶碗少年》 美文欣赏
《手指》 重点问题探究
《手指》 随堂练习训练
《灯光》 老师语录
《手指》 整体阅读感知
《灯光》 重难点分析
《灯光》 教学设计B
《灯光》 重点字词梳理
《手指》 美文欣赏
《手指》 趣闻故事
《手指》 教案二
《手指》 教案一
《灯光》 教学设计A
《灯光》 随堂练习提高篇
《手指》 同步作文话题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