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怎样读懂一篇课文

怎样读懂一篇课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04

怎样读懂一篇课文

" 读懂一篇课文,是学习课文的基本要求。如何去读懂一篇课文呢?这个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去看:一个是“懂”的标准,一个是“懂”的方法。

“懂”,是了解了,明白了的意思。所谓读懂了一篇课文,从我们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上去看,应达到7个“标准”:①识字理词,即认识字,理解字词的含义。②理解句子,特别是反映人物品质、事件意义、事物特点的句子。③认识结构,即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④了解内容,即弄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⑤认识中心,即弄明白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⑥体味技法,即文章的写作特点。

弄清了读懂一篇课文的“标准”,下面就是“读”的方法问题了。如何去读懂一篇课文,仍要从我们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上去看。应做到“三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认识。

拿到课文,先把全文初读一遍,其任务是勾画生字、生词,不懂的地方,结合看课题,大致了解一下课文写的是什么。这是对课文初步的整体认识。如,我们自学《卢沟桥的狮子》的时候,勾画了生字、生词、不懂的地方之后,再看看课题,便会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和卢沟桥的历史意义。这是对课文的整体认识。

二、细读课文,局部认识。

这个“局部”,指对课文字词句段的认识。

如何去做呢?应分三步走:①理解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认识生字,理解字词的含义。所谓“字词的含义”指包蕴在字词中的意思,它并不拘泥于字典、词典中的解释。如,《小站》中“春意”一词,仅仅从字典中去看,认为它是春天的意思,这便大谬了。再联系上下文去看,才能理解它的含义,此“春意”,指工作人员的精心布置、热情周到的服务,给旅客带来的温暖的春天的气息。②读懂句子。指弄明白句子说的是什么,它的意思是什么。如,《卢沟桥的狮子》中的最后一句话:“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句话写的是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它的意思是:在这里曾经发生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是日本侵华的历史见证。它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国耻,认识振兴中华的极端重要性:落后便要挨打,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不受人欺侮,我们必须强大起来。在读懂句子中,我们特别要注意那些反映人物品质、事件意义、事物特点的中心句、重点句,如上面那句话。③弄清结构。通过读懂每个词、每句话、每个自然段,进一步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集中讲了一个什么意思,然后给课文分段,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弄清课文的结构。为此,这里我们主要要掌握常见的5种分段法:a、事序分段法,即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b、时序分段法,即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给课文分段。c、地序分段法,即按照地点变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d、事类分段法,即按照事物的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去给课文分段。e、总分分段法,即按照先总结后分述,或先总后分再总的文章结构去给课文分段。在概括课文的段落大意的时候,主要抓住段中说的是“谁”或“什么”,再分析其“怎么样”、“是什么”或“干什么”,去归纳段落大意。这样,段意的语句就会精炼些。以上三步总的来说,是对课文的局部认识。

三、精读课文,回到整体。

在局部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再精读课文。所谓“精读”,既指细心地读,又指有重点地读。这一遍读课文,要达到三个了解和明白,从而从整体上认识课文:

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的方法有二:a、用“段意串联法”认识课文主要内容。即在分段、概括段意后,用自己的话把各段段意串联起来,认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我们读了小语八册《中国石》一文,课文第一段讲战士们经常拣石头,并举行“赛石会”;第二段讲拣到“中国石”的经过;第三段讲战士们喜爱并精心保管“中国石”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将这三段的段意用我们自己的话串联起来,我们便可以说,《中国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讲的是驻守在戈壁滩的解放军战士经常拣石头、举行“赛石会”。一天,他们又发现一块形状和祖国版图相似的石头,战士们非常喜爱并精心保管它的事。b、用“问题归纳法”认识课文重要内容。如,读了《挑山工》一课,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三个问题去认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是“我”在泰山上发现挑山工身担重物,比游人走的路程大约要多一倍,却常常走到“我们”前面;二是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三是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并一直挂在书桌前,因为“我”需要挑山工这种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向上登攀的精神。这些方法,都可以让我们较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按小语九册新教材的说法,文章的中心思想,指文章集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们在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的时候,要做到“二看”:

一看作者的写作目的或写作意图。如《挑山工》一课,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倡导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课文的中心思想便可以概括为:讲“我”登泰山遇到挑山工的事,从而给我们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干什么事件,只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就能达到目的。

二看人物表现、事件意义、事物特点。也可以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如《飞夺泸定桥》,写的是我们红军指战员的无畏精神,讲了飞夺泸定桥对北上抗日的意义,此事物的特点在于“飞”速、强“夺”。认识了这些,课文的中心思想就是:讲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经过,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说明了党领导下的红军是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

③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文章的写作特点,指文章通过语言文字,用什么技法去表达中心思想的。在这方面,适合于我们小学生用的方法有两个:a、借鉴法。就是平日注意老师对一篇一篇课文的写作特点的分析,从观察、中心、选材、组材、选词造句、语句修饰手法等方面去分析自己读的这篇课文,通过联想、对比、对照去认识。b、读写例话法。为了给学生们介绍一些读写知识和技能,教材在3——6年级的语文课本中,都安排了一些“读写例话”。我们学了读写例话之后,可用从读写例话中学到的读写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如,读《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一文,因为看到这时作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而且把这件事又写得很详细,联想学过的《一要真实,二要具体》的读写例话,我们便可以说,这篇课文的第一个写作特点便是“真实、具体。”再看看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地点变换的顺序去写的,再读读课文所在单元的“读写例话”《注意段与段的联系》,我们还可以认识到这篇课文的另一个写作特点:段与段的联系紧密。

按照以上的“标准”和方法,我们就可以读懂课文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胆子原来这么大
争书记
我们班的三个大王
胆小又勇敢的妈妈
爸爸爱“变脸”
有趣的吴老师
“猪七戒”老爸
缩写《晏子使楚》
我最崇拜的人
原来―――我是鬼
谜一样的小姐姐
徐子扬真骄气
一个坏学生
我的“N”个习惯
浅谈关于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分析
浅谈高职英语专业精读教学方法初探
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与传统英语教学的差异
探析在自主学习下扩展高中英语学习者学习风格
试论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提高策略刍议
试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互动模式构建
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关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浅议非英语专业高职英语听力的现存问题及有效教学模式
浅议学业弱势群体大学英语学习“自我效能”研究
浅谈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试论合作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浅议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
浅谈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浅谈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理论框架的研究
试论英语校本教材使用有效性初探
《雪》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1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1
《雪》教学设计2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
《雪》教学设计3
再塑生命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1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2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1
再塑生命
《雷电颂》教学设计1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2
《吆喝》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