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09
古典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丽遗产。在这些作品中隐含了许多难以言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精深含义,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我们去思考、去发挥、去开拓。特别是我们中小学课本中所选的那些作品,都是古典诗词作品中的精华。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会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体现了人文关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哲学家弗兰克尔说过:“文明社会是通过人文科学来思考重大问题的。”人文素质教育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语文本身不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人本身,是人的一部分;它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客体,而是主体;不仅是“器用”还是“道体”;它满含主体情感,充满人生体验,因而人文精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在这方面古典诗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曾鼓舞多少炎黄子孙为中华崛起而不断探求真理,革故鼎新;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流露真挚质朴的朋友之情成为人们称道传颂的佳句;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对天下贫苦人的同情心和阔达的襟怀,使人感触至深;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吟出了普通而崇高的母爱,成为千古绝唱;陆游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从心灵深处流出了诗翁对幼儿的舐犊之情;李清照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气概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的浩然正气,曾激励多少中华儿女面对淫威,威武不屈,视死如归。所有这些古诗词渗透了一定的人情美、人性美和爱国主义思想,有利于教育学生在当前信仰危机、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现实中,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洁身自爱,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学习李白、杜甫的诗歌不但使他们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讴歌爱国主义等丰富内容;而且还可以领略到李白雄奇奔放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杜甫沉郁的创作风格。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学习《石灰吟》、《咏煤碳》,于谦的那甘洒热血、自我牺牲的精神,在今天难道不能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学习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让他们受教于潜移默化之中,得益于身心愉悦之时,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培养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
“诗是中国文学美学特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渗透着诗人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新颖的审美情趣。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欣赏到不同的美,从而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真情美:艺术中的情要真,真情才能铸真景,真挚浓烈的感情来源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和感受,是积淀着人生哲理和生活意蕴的审美感情,古人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只有客观事物使作家“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钟嵘《诗品》)的时候才会有好诗诞生,李后主的《虞美人》被词评论家王国维推崇备至。他说:“……后主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春花秋月”,多么温馨和富有诗意的季节啊,但诗人却丝毫无留恋之心,“何时了”,怎么还不结束呢!诗人之所以如此悲观和绝望是因为南唐灭亡了,诗人不再是南唐君主,而成了别人的阶下囚。“雕栏玉砌”虽然还在,但已物是人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从艺术的表现手段上看这属于比喻,事实上这不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表现吗?许多人喜爱李后主的这首词,主要原因还是被词中的深沉真挚的情感打动了。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把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自然事物,通过高度艺术概括组成一幅极其凄凉的清秋逆旅图,典型概括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游子感伤之情,诗人在“真”的基础上所获得的体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于是它被称为“秋思之祖”。
意境美:“意境”即是指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的交溶与统一。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物只有融入感情,才有生命;感情只有景物附丽,才有依托。正如朱光潜所说:“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称情,这便是诗的境界”。①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全诗直抒胸臆,一气呵成,动人心魄,尽管诗人没有描写具体的人事、景物,然而一个登高望远、仕途失意、满怀悲愤之气的文人形象不是跃起然纸上吗?再联系诗题《登幽州台歌》苍茫的大地,悠悠的天空,高耸的幽州台,也不是清晰可见吗?又如李煜抒发他亡国之恨的词: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起句反复使用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春红,胭脂等颜色写;江水如蓝,林花似火,正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青春季节。世界的灿烂,似乎涵泳着未来的美丽和辉煌。然而春日的胜景总是苦短,寒雨如抽,夜风如刀将春红和春红所象征的一派浓情斫尽,春景锦缎似的容颜一瞬间憔悴殆尽,美丽永远如梦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太匆匆”用的叠字叠韵,韵调迂徐舒缓,犹如心灵深处沉重的叹息,透露出一种彻骨生命的寒意。这种利用美感的差异性和外物荣枯与心境哀乐的矛盾,以乐景写哀,使作品中的情与景相反相成。将亡国之恨烘托渲染得更加强烈。
节奏美:在所有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黑格尔说:“至于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章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所谓富于意象的富丽词藻还更为重要。”②诗的节奏是适应舞蹈和吟唱需要而形成的,它是人的生理节奏和生活、自然节奏的统一,人的情感的起伏、波动和生活节奏的张驰决定了诗的节奏。我国《诗经》中所描写的“砍砍伐檀兮”正是伐木的节奏,李白的《蜀道难》“噫吁哦!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们可以通过节奏起伏发现诗中所包含的起伏的感情,《蜀道难》开头突兀沉雄,显然表现的是见蜀道高危的惊惧情绪。全篇节奏较慢,起伏不平,通过节奏的变化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至于李清照的《声声慢》连用七对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则更是千古绝唱,它把诗歌的音乐性与诗人的内在情感相融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内在情感的流动。这首词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有着动人的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优美的节奏和旋律恰当而又充分地表现诗人孤独、空虚、悲苦、凄凉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写词人的心情寂寞,似有所失,茫然寻觅精神慰藉的心理情态。而寻觅的结果呢?依然是室空无人,一片冷清。“凄凄惨惨戚戚”进一步写诗人忧愁悲伤。因此从词的外形来看,叠字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效果,而从词章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来看,这短促而抑郁的声调传达的正是词人凄凉悲苦的心绪,情景交融,回味悠长。
三、发展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
诗是用语言向读者的想象力提供形象的,因此,诗的语言凝炼、生动、含蓄。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短短二十个字,却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经过几问几答,诗人想找到“隐者”的迫切心情和童子自然之至的答话神态毕现于读者眼前,而那位与青松、白云为伴,以采药为乐的隐者的形象令人遐想不已。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只用了两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不仅凝炼,而且给人以极其鲜明的形象感。不论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诗人总是凭借诗歌中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如古诗词中的“菊”、“松”、“春花”、“明月”等根据诗中的形象,依靠自己的生活感知和想象力去体味其中的情感。黑格尔说:“如果说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学》)高尔基也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艺术家的想象应该是飞腾的,跳跃的。诗人王维的诗,正如苏轼所说的那样,确实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造化自然的山水画卷。在这里,诗人的想象是飞腾的,一个“外”字,把这一巨幅画卷的空间拉向了无限的远方,创造了一个“黄河之水天上来”、“惟见长江天际流”的画境;而山色的那种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的情景,又颇有点象印象画派的描绘,从郁郁葱葱的朦胧山色中给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而又超然物外的感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短短十个字紧紧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跃然纸上的是一派莽莽平沙、浊水斜阳的塞外风光。这种诗情画意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联想和再创造余地。总之,依据诗中的形象,通过想象我们也就能在有限的篇幅里领略到无限宽广的艺术内容。
中国古典诗词满纸留香,让人回味无穷,以上这三个方面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在欣赏诗词时带给我们的有时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但是通过学习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到某种新鲜的思绪,特别的体验,获得了某种微妙的感触,进入了某种悠远的意境。觉得吟诵起来嘴里是香的,抚摸起来手上是香的,嗅一嗅空气是香的,这些香气不会随着书籍印制,岁月的长久而消失,相反,它历久弥新,经过了时间的消磨,更加清纯,更加醇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爸爸
- 打针
- 妈妈,我错了
- 多功能妈妈
- 我的爸爸
- 自我介绍
- 想念您,外公
- 我的自画像
- 我的妈妈
- 野生动物园
- 我的妈妈
- 我的爸爸
- 我和妈妈扳手比赛
- 自我介绍
- 我的小表弟
- 实战面试:“我们接到了匿名电话……”
- 再见,深圳-我3个月失败的找工经历
- “过来人”教你解答没有答案的面试题
- 毕业生求职经验谈 就这样走进了外国名企
- 面对面试第一问:谈谈你自己吧
- GE面试经历(一):GE第一次电话面试
- 进英特尔赶早不如赶巧
- 如何在小组面试中“出彩”
- 进入名企的几个预备途径
- 应对各种类型面试的妙方
- 专家提醒求职者:警惕面试大忌
- 面对考官如何回答常规性问题
- 我是这样成功赢取在麦当劳的面试
- 求职故事:进行了8轮面试的1次求职
- 百事可乐着重潜能与品质
- 对出租车行政垄断问题的思考
- 试述民事案件证据的收集、审查与判断程序
- 公私合作背景下行政法发展动向分析
- 论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 浅议民事公益诉讼的附加价值
- 抢夺转化为抢劫的相关问题分析
- 关于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问题研究
- 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不可诉性
- 代为竞买行为的法律限制释义
- 对中国死刑的废除与民意的探讨
- 浅析贪污贿赂犯罪的死刑废止问题
- 限制减刑罪犯在监管改造中的管理教育对策
- 以民商法与经济法的视角看信息不对称的法律规制
-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谋求公证工作的新发展
- 浙江省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及法律保障研究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四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五
- 《雨点儿》教学设计四
- 《雨点儿》教学设计一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三第二课时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七
- 《雨点儿》教学设计五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六第二课时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三第一课时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六第一课时
- 《雨点儿》教学设计二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一第二课时
- 《雨点儿》教学设计六
- 《雨点儿》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