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注重三个面向,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三个面向,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注重三个面向,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作为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谈下面几点认识。

一、面向问题----学生发展的"动力源"。

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出示如火柴盒、课本、保健箱、水泥楼板等实物的投影,学生通过观察并在头脑中初步建立了长方体的表象。

师问"这些形状的物体,我们可以叫它什么?生答:长方体。师问:"这些大小不同物体的形状我们都叫它长方体,说明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征,那么你准备怎样来研究它的特征呢?"把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时学生通过观察纷纷提出长方体的面、棱(也有学生说是"边")、顶点(也有学生说是"角")各有什么特征,并以此作为探究长方体特征的方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引发学生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动力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是发现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堂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去做提问题的主人,这比被动地回答老师的提问更有效。只有这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才会浓厚,学习的责任感也才会增强,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去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二、面向合作----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中,学生们对于"顶点"到底是不是"角"还争论不休。这时教师指着长方体的顶点:有的同学说这应该叫角,有的同学说这不应该叫角(教材中是直接告知叫顶点),可以采用多人合作的方法,你能用什么理由来阐述它是角还是顶点?一石击起千层浪。这时有些学生开始窃窃私语;有些学生开始交头接耳;有些学生干脆走下位开始大声争论;有几个学生围在一起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进行演示。没过多久,一位的男生首先举手发言:"角可以度量,而它(顶点)不可以度量"。这时又有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女生,拿着三支笔,怯生生地走上讲台,边说边演示:"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而这个所谓的'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三条边(棱)组成的,所以它不应该叫做角。" 多么精彩的回答啊!他们的思维、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行为无不是在这种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中流露出来的。我们能不说这是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一次富有创新的"展示会"吗?

著名的心理学家多伊奇认为:"合作是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协同行为"。数学课堂是一个小型的"共同体",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交流数学思想的场所。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是把学生当作接收知识的"视听工具",很少让学生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还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与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

三、面向生活------学生发展的"源头活水"。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一要求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要能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只会用所学的知识解答课本中的一些习题,缺乏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主动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学就应凭借学生生活因素,架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乐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积极情感体验。

1、凭借生活,认识数学。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假如重新给我们的教室涂漆,如何计算出涂漆部分的面积?这时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得出:只要算出四周及顶部的面积,然后去掉门窗及黑板的面积。这时又有一个学生提出还要考虑屋顶大梁的面积和墙砖部分的面积等等。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环境中,体验了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的道理。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2、融入生活,运用数学。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这种内涵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学生能在丰富的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这只是学习数学的一个方面。而通过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具体体现。

如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有若干条小金鱼,运用你所学的知识,设计出如何来测量其中一条金鱼的体积。学生通过讨论与合作,得出:把这些小金鱼放入鱼缸中,水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这些小金鱼的总体积,再用这个体积去除以小金鱼的条数,就是每条小金鱼的体积……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只有走生活化道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在"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汇集"这样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索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的数学教育也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玉湖公园的郁金香
才艺一家人
春天的使者——燕子
假如我会变
三大生肖一家人
减肥
我喜欢微笑
浏阳之旅
小学生上网络的利与弊
美丽的校园
续《巨人和孩子》
桔子
小木偶的故事 续集
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巴学园”
转售价格维持的违法性与法律规制(1)论文
中国古典明清家具之比较研究
对现今大众文化与艺术化教育的研究
新时代陶瓷人物绘画的民族情结
小说到电影的演变探讨
浅谈现代性语境中的方言影像
经济法程序的非正式性及其公平价值(1)论文
试论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
广电新闻节目抵制低俗文化的辩证思考
影视画外音影视艺术生产的新策略
招贴设计的创意思维探讨
影视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功能
论公司章程的功能及其发展趋势(上)(1)论文
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及立法选择(1)论文
后TRIPs时代我国知识产权反垄断的立法价值选择(1)论文
《颐和园》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
《颐和园》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颐和园》教学设计9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第二课时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第三课时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颐和园》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2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颐和园》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秦兵马俑》教学目标和教材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