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1
有关声学题的错例分析
同学们在解声学题时,常会因为概念不清、忽视条件或考虑不周等原因而错解题目。错了不要紧,要紧的是找到错因。下面通过几题分析,帮助大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概念不清
有些同学对概念的认识模糊不清,似懂非懂,张冠李戴,造成错解题。
例1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错解:A、B、D。
错解分析 错解者混淆了音调、响度和音色。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而不是音调不同,故选项A是错误的。蝴蝶飞行时振动的频率小,音调低,故选项B错误。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是响度,而不是音调,故选项D也是错误。敲锣时用力越大,锣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选项C正确。
2 审题不清
当同学遇到较为简单的问题时,就会马虎大意,不认真去审题造成错解。
例2 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能听到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喳”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错解:D。
错解分析 这是审题不清所犯的错误,把选择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误认为选择能说明“液体可以产生声音”的事例。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小鸟的“唧喳”声、“哗哗”的流水声都是由空气传播的;只有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是说明空气、泥土、水都能传声,故应选C。
3 以偏概全
解题时由于审题不严,思维粗疏,忽视条件,以偏概全,造成错解。 A.水振动,水的高度。
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
D.瓶和水的振动,瓶内水的高度。
错解:C。
错解分析 错解的同学认为瓶内灌入的水的高度不同,敲击它们时,发出的声音就不同。事实上,瓶子发声是由于瓶内水和瓶子振动所致,瓶子里的水越少,则振动的频率就越高,音调就越高;另外敲击瓶子发出声响的时候,若用手握住瓶的外侧,此时声音明显减弱,这证明瓶子也在振动。故答案选D。
4 人云亦云
多数同学在做题时,喜欢对“参考答案”,认为答案总是对的,理解不透彻而造成错误。
例4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这样的情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主要是因为( )
A.固体传声比空气快。
B.固体传声比空气好。
C.牛皮箭筒起了共鸣作用。
D.士兵睡在地上睡不着觉。
错解:A。
错解分析 若夜袭敌人距宿营地10km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能量损失大,相距太远,人耳是不可能听到通过空气传来的马蹄声的)。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土地中声速约为3 00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间t空=s/v=29.4s,在土地中传播需t土=s/v=3.3s。
若两种介质传来的声音士兵都能听到,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Δt=t空-t土=29.4s-3.3s =26.1s。提前26.1s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对于士兵做好战斗准备是微不足道的。那么士兵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是因为固体传声不仅比空气快,而且比空气好,声能损失小。题中的“及早”应理解为:当士兵还听不到空气传来的马蹄声时,就已经听到了通过大地传来的马蹄声了。故应选B。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和白色垃圾告别
- 游戏光碟里的秘密
- 一颗纯洁的心
- 我爱我家
- 我们的校园
- 礼物搜索“战”
- 欢声笑语满校园
- 读书之快乐
- 我敬佩诸葛亮
- 古诗三首
- “老顽童”爷爷
- 新村鱼乐池
- 日出
- 世界冠军——刘翔
- 我是文明守法的小公民
- 工程项目审计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 事业单位审计风险防范对策措施探讨
- 电子政务建设与民营企业的互动发展(1)论文
-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综述(1)论文
- 探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及路径选择(1)论文
- 教育局电子政务工作总结2013年工作计划论文
-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心理障碍思考-教育心理学论文(1)
- 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型的集成化与智能化分析与研究
- 商业银行IT审计面临的挑战
- 论加强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的思考
- 关于公路养护单位加强内部审计的探讨
- 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方法研究
- 电子政务下广东省计算机审计评估体系研究(1)论文
- 强化我国企业内控审计方法研究
- 试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点与难点及对策
-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