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把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

把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把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

" 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教师作为一名园丁,有责任时时浇灌这最美丽的花朵。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离不开思维的发展。我在语文教学中,既重视发展儿童语言,也重视思维训练,努力把语言与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思维和语言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一、在理解词、句、段的过程中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

词和句的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词的理解不能以词解词,应当把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得更深刻。如《温暖》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课文中的“寒冷”是指深秋的气温低,而“温暖”在课文中却是一个比喻,并不是指天气的温暖。那么联系课文,是什么意思呢?我引导学生这样理解:

师:请看第三自然段,哪些句子是写深秋季节的,找出来读一读。“深秋”和“寒冷”是什么意思?

生:“深秋”是秋天快过完了,冬天将要来临的时候。“寒冷”,就是冷。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

师:看图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

生:树枝上光秃秃的,只剩下几片黄叶。一阵秋风吹过,黄叶随风飘舞,落到地面上。周总理穿上了大衣,清洁工人戴上帽子,也穿上了厚厚的衣服。

师: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为什么清洁工人却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呢?

生:天气虽然寒冷,但是周总理不顾自己的劳累,亲切问候清洁工人,使清洁工人感到热乎乎的。

生:清洁工人受到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心里十分感动,产生了温暖的感觉。

生:这里用“春天般的温暖”来比作清洁工人心里感到很愉快,很激动。

师:说得很好。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清洁工人感到春天般的温暖。句子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把意思转过来了?(生:却)对,“却”是表示意思转折的。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自己体会体会。

低年级的课文,篇幅一般比较短小。但也有一些课文较长,自然段多,我就帮助学生理清层次,了解每一层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中年级学习分段作准备。如《一粒种子》一课一共出现了四个“挺一挺”,每个“挺一挺”都说明种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体现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我就帮助学生抓住四个“挺一挺”来理清课文脉络;《雷雨》一课用“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理解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课文的逻辑顺序;《狐假虎威》则先揭示每一层大意,然后要学生按大意分层次。划分层次,理清文章脉络,也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一个方面。

二、在想象、说话中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

语文教学既要促进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也要促进儿童形象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儿童长于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再现表象,发挥想象,并用语言描绘出来,可以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

《骄傲的孔雀》一课,第一句就说:“孔雀很美丽,可是很骄傲。”孔雀怎样美丽?我让学生看着插图说话。学生说:“孔雀美在羽毛,它的尾巴特别美。”“孔雀展开尾巴,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孔雀是美丽的,可是很骄傲。哪些地方看出它很骄傲?我让学生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找到表示骄傲的句子。学生找出:“只要谁长得漂亮,它就抖动羽毛,展开尾巴,炫耀自己的美丽。”“昂着头,挺着胸脯,拖着长长的尾巴”……这样,把看图跟学习语言结合在一起。

教学中用好插图,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如《雷雨》一课雨中、雨后景象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图画,想象当时情景,运用恰当的语句叙述雨中情景,就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雨前、雨后景色作了比较后,再启发学生说说课文中没有写到的景物。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前后联系发挥想象,说了这样一段话:雨过天晴,天空蓝蓝的,地上的小草像是铺上了一条碧绿的地毯,花苞上清水滴滴,花朵格外鲜艳,大树在雨水中洗了个澡,树叶绿油油的,小鸟在树枝上唱歌啦!雨后的景色多么美丽。

三、注意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思维训练中,我还注意把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结合起来,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狐假虎威》一课,我让学生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你知道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生: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着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带着”两个字就说明了狐狸在前,老虎在后。(这个学生从“带着”这个词语中悟出谁在前、谁在后。)

生:课文写的“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那一定是狐狸在前,老虎在后。(这个学生从词序的前后关系中分析谁在前、谁在后。)

生:从插图上也可以一眼看出狐狸在前,老虎在后。

生;从百兽眼中也可以看出。它们先看见狐狸,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说明老虎在狐狸后面。

一个启发性的问题不过三言两语,便能使满堂活跃,因为提问激起学生积极思维与兴趣,寓难点于“设疑”之中,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能学善问,鼓励他们经过自学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往往对同学们都有启发,既有助于大家开动脑筋,也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初入学的儿童,独立思考能力较差,不会提问。我经常教育他们学习要多想多问。预习课文时要学生在不懂的词语和课文内容旁做上记号,提出来问。经过引导,学生开始提问题了:这个字笔画多看不清,那个词意思不懂等。我鼓励他们说:“提得真好。学习语文就是要不懂就问。经常鼓励,提问的人数也更多了。预习《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时,小静小朋友平日胆小怕发言,我看她刚把手举起来,随即又放下了,就用眼色鼓励她发言。她忸怩了一下,终于站起来说:“小白兔是兔子应该用‘它’,课文中怎么用‘她’呢?”原来前面一课中刚学过“它”,这个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提出疑问。我表扬她读书认真,肯动脑筋,问题提得好。从这以后,小静就能主动提问了。

学生的提问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后,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即漫无边际地提问。我就给学生提出了思考问题的范围:一是不理解的词和句,二是课文内容上不理解的地方,三是不理解的标点。我要求学生预习课文,边读边思考,把问题写在小纸条上交给我。质疑问难形成习惯后,我就要求学生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提出。比如《狐假虎威》一课讲读完了,我问学生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学生纷纷举手发问:

“狐狸是怕老虎的,但它为什么还要从老虎身边窜过?”

“课题《狐假虎威》能不能改为《狐借虎威》?”……

这些问题紧扣课文,提问质量明显提高了。我让学生展开讨论,自己解决。比如讨论改课题的问题,学生的意见是:

“假与借意思一样,可以改成狐借虎威。”

“不能改,因为狐假虎威是一句成语,改了成语就不像成语了。”

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足之处,我就加以补充。我告诉他们:“狐假虎威是长期沿用下来的一句成语。成语一般都是四个字,都有一定的含义,一般说不能更换文字。”这样就丰富了学生关于成语的知识,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思维和语言都得到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这个人很牛
夸夸徐秦佳
“辣子”班长
幽默大师——骆熠
把他记入我的英雄册
奶奶,您真好
这个人很聪明
夸夸杨坤
夸夸邹蔡畅
有趣的“神经质”
夸夸岑杭柯
我的朋友们
我们班的“辣子班长”
这朵带刺的花儿
夸夸岑凯
试论大专院校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探讨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管理教育中角色定位的研究
试论工科院校的外国留学生思想教育
关于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统一
浅谈高等院校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试析思想教育在医学院组织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浅谈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中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试析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转变的探讨
关于语文教学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试论管理角色理论视域下大学校长角色定位探析
关于数学教学中对职中学生的思想教育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的中思想教育之我见
浅谈在多元文化视阈下大学生的道德信仰问题调查与对策
关于创新非现役文职教员思想教育方法的思考
关于孔子的人学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运用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案例(二)
小蝌蚪找妈妈(A、B案)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A、B案)1
火车的故事(A、B案)
会飞的图画
地球爷爷的手(A、B案)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2
兰兰过桥(A、B案)
《两只小狮子(A、B案)》3
火车的故事教学案例(二)
地球爷爷的手(A、B案)2
火车的故事(A、B案)2
兰兰过桥教学案例(二)
兰兰过桥(A、B案)2
兰兰过桥(A、B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