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国加入WTO后的就业问题(1)论文

中国加入WTO后的就业问题(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19

中国加入WTO后的就业问题(1)论文

长期来看,每年将增加300万个就业机会 从长期看,入世后促进的贸易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将对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1.随着我国在2005年完成入世的各项承诺,各项权利与义务逐步得以兑现,将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带来两方面的机会。

其一,我国的对外贸易可能在WTO提供的多边、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原则下进行,从而有利于发挥我国加工贸易的优势,扩大出口,特别是那些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其二,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投资领域,加快给予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的进程,有利于进一步吸收外资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扩展就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一般而言,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存度为20%—25%。按此测算,入世后,如果我国抓住有利时机,拓展国际市场,每年有可能额外增加4—5个百分点的出口,这意味着使国民经济每年能够额外多增加1个百分点,从而带动就业机会增加。

2.入世后,面对有限的时间压力,能够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程,有利于协调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提高经济增长中的就业含量。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相当于美国的1/20),入世能够推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速发展;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较大(从业人员仅占27%左右,远远低于国外60%—80%的比重),可能为外资看好,有利于改善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为第二产业的4—5倍;入世引入的国际规则,以及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必然会给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空间,而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较强(以同样投资计,为大企业的14倍左右)。

综合上述因素,预计在2001年—2010年的十年里,就业弹性会比90年代至少平均提高50%,达到0.15%左右(即国民经济每增加1个百分点,能够增加0.15个百分点的就业机会),而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0.37。 假若因入世GDP每年额外增加一个百分点,理论上10年间每年平均可以额外增加大约100万个就业机会。

如果2001年—2010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平均7%(其中1个百分点是入世后额外增加的)的水平,由于就业弹性的提高,理论上每年还能够比不入世大约再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上述两项相加,入世后,理论上每年能够比不入世平均增加300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

短期来看,就业机会有可能减少 1.入世初期,我国现有经济格局将面临重组,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失业问题不可避免。 为抵御外资及其产品的冲击,行业、企业尤其是受负面影响的企业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必然伴随大量的裁员与转岗问题,导致失业人数增加;入世初期,外资的进入和货物、服务进口的转移效应会大于出口的创造效应,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中西部地区传统工业及农业受到冲击,就业机会也减少。

上述因素预计将使城镇失业人员额外增加300万—400万人,失业率大约攀升2个百分点。 2.入世初期,结构调整产生的失业人员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高峰不期而遇,加上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量的增加,带来一定的就业风险。

入世初期,正值我国新旧体制全面交替,90年代后期大量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将在2003年面临出中心的问题(预计约为300万人左右)。入世导致的新一轮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失业人员,与进入市场的下岗职工、农村转移的劳动力三股力量将不可避免地交汇在一起。

伴随新生劳动力进入新一轮高峰的背景,将使就业矛盾加剧。 农业就业机会较大幅度减少 我国小麦、大米、棉花等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价格高(为国际市场的120%—170%)、质量低、不具有国际竞争力。

入世后,国外有竞争力的粮食等农产品将替代我国部分不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并有可能在国际市场的压力下,压低主要粮食和棉花价格。

如果按照3%(配额为4%—5%)的粮食进口计算,同比减少的就业机会大约为1000万个。如粮价下降,对农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会更大。

与此同时,对于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在国外优质产品竞争的压力下,对其技术和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农业的就业,将面临需求数量减少和素质要求提高的双重压力。

在以农业收入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和落后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问题将变得异常突出。由于入世后增加的就业岗位在

二、三产业,相对有利于城市就业,城乡比较利益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可避免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工业就业机会增减相抵就业总量增加 入世后,工业各行业由于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结构调整加速。

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在入世后的10年中,通过调整能够增加就业机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食品、皮革制品等轻工业,以及建筑、建材、化工和基础设施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入世后,我国纺织品在设限国的配额,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提高25%—27%。

如果抓好这一机会,预计每年能增加50亿美元以上的出口。按照1亿美元能够增加1万个就业机会计算,每年能增加50万个就业机会。

随着市场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发展,房产市场需求会不断增加,建筑业产出也将增加。由于建筑业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会产生对就业多层次的带动效应。

而这些新增加的就业机会,很大一部分可以吸收农村经过培训的劳动力。 减少就业机会的行业主要在冶金、汽车、机械、粮油加工、电子通讯设备等行业,预计将减少几百万个就业机会。

服务业就业机会有望大量增加 在入世后的头10年中,引入国外商业服务,发展包括外资的商业服务企业,开放零售批发市场,将会大量增加就业。第三产业中的传统商业服务业将增加大约几百万个就业机会,成为吸纳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同时,新兴的金融保险业及其它服务贸易增加的就业机会更多。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从而活跃实体经济,带动就业大幅增长;由于我国保险市场的潜力巨大,保险业的从业人数也将有所增加;其他社会服务业,如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等,也将增加大量就业机会。

预计未来10年,第三产业的就业潜力能够得到发挥,所增加的就业机会将多于第二产业。但第三产业中新兴行业如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比较高,更适应较年轻的高素质劳动力就业,第

一、二产业调整出来的劳动力很难在第三产业就业。 政府将做的主要工作 1.在城镇就业中,采取针对性扩张政策,加快形成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步伐。

针对入世后有望增加就业机会的产业、行业领域和中小企业、外资和其他个体等生产组织形式,采取放开经营,资金技术支持,鼓励扶持等措施促其大力发展,实现就业的真正增加,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向这方面转移。 加快下岗向失业机制的过渡,使计划体制遗留的企业富余人员问题在今后三年内得到基本解决。

与此同时,逐步消除劳动力流动体制性障碍,在劳动保障、教育、住房等方面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快企业社会职能的分离。

最终建立劳动者自主择业、企业自主用人、市场调节就业的新机制。 2.加快城市化,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门路。

一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增加劳动密集农产品的生产,稳定农业就业量。二是引导和鼓励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延长农业产业链,并适当向城镇集中,通过发展小城镇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国家在西部开发中,要把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作为开发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的力度。三是通过信息引导和有序组织,运用经济手段引导和调节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发达地区流动就业。

加大统筹城乡就业力度,推进劳动力就业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3.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要把职业培训作为促进再就业、化解结构性失业矛盾的重要手段。要围绕加入WTO之后产业和行业结构的新情况安排培训计划,综合开发和利用各类培训资源。

推动培训机构的市场化、社会化改革步伐。大力推进创业者培训,为更多劳动者创业和自谋职业准备条件。

4.建立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失业预警系统,制订应付紧急情况的预案和计划。 要在全国特别是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行业、地区建立相应的失业预警系统,预测失业变动情况并及时报警。

针对具体情况,准备应付的预案和计划。失业保险要准备足够的资金,并建立省级失业保险调剂金制度,提高抗失业风险的能力,保证失业人员的失业救济。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知心姐姐的回信
心存感激——致老师的一封信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路边小摊小贩的一封信
致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写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贵州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四川灾区小朋友一封信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遥寄四川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写给父母的一封信
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试论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径选择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再审视
试析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转向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施案例教学法初探
试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探析
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高校实践教育模式研究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大众化问题的双重反思
关于高校政治理论课应对消费主义思潮影响的策略思考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应引入“研究式”教学模式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创新的若干思考
《称象》教学设计之七
《王二小》教学设计之二
《称象》第二、三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王二小》教学设计之五
《称象》教学设计之六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之二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之一
《王二小》教学设计之四
《称象》教学设计之五
《王二小》教学设计之三
《王二小》教学设计之一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之三
《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王二小》教学设计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