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2
论音乐的审美表现和意义表现
论音乐的审美表现和意义表现 论音乐的审美表现和意义表现
摘要:音乐的审美表现和意义表现是音乐美学十分关注的理论课题。通过学习和培养也是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伴随着人们的深入研究,审美表现、意义表现、音乐与情感,这些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还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继续留存下去。
关键词:审美表现;音乐;艺术追求
一、音乐美学认为,审美表现是审美、艺术表达主体的思想、情感、愿望。是主体在审美体验、意象创造中的情志的反映,艺术表现是通过形象塑造对艺术家思想、情志的物态化,体现了主体与客体现实的审美关系、对现实的态度和审美创造的能动性。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言志”说、“缘情”说、“兴寄”说、“为情造文”说等,肯定了表现对于审美、艺术的决定性作用。西方美学和艺术理论认为,表现这个词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如果能够由直观把握的美是可以模仿的话,那么不可由直观把握的崇高就只能是表现。表现作为现代美学的核心概念,意味着美的概念的衰落。正如斯图尼茨所指出的那样:“或许正是后一个术语‘表现的’取代了我们美学词汇中的‘美的’。它指那些能够显示多于它们所‘说’的作品,或者那些袒露艺术家灵魂的作品,或者那些‘动人的’、‘令人激动的’、‘引人入胜的’作品。与此相较,美……就差不多一定会显得苍白无力,而对美的要求就差不多一定会妨碍表现的目的和表现力”。20世纪初兴起的表现主义美学提出直觉即表现即艺术即美的观点和“使情成体”等理论。现代主义艺术认为审美、艺术活动是个人化、个性化的活动,更注重个体的思想、情感、幻想、无意识的表现。20世纪中期的符号论美学则认为艺术是表现公众社会情感的符号。表现、表现论不同于再现论、模仿论、反映论,它以主客统一和强调主体性为哲学基础,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认为客体世界是被主体所把握,并通过主体的表现而展示,更强调主体的能动性和个体的创造性。
二、审美表现有广狭之分,狭义的侧重个体性,强调个体情感的表现;广义的侧重群体性、社会性。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模仿学说中谈到:模仿包含情感表现和释放。他在谈到作为模仿艺术的悲剧功能的时候,曾经指出它可以释放出过分强烈的哀怜和恐惧的情感,让人们重新获得平衡;相反,柏拉图注意到艺术可以唤起受众的情感,尤其是那些感伤的情感,而主张将艺术家逐出他的理想国。这说明西方美学家在很早就意识到艺术表现情感的现象。情感的表现和再现既有区别又相辅相成,表现须以再现为基础,在再现中又更突出主体情志的表现。科林伍德是一位系统辩护情感表现的美学家。他把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进行了区分,认为只有表现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正如艺术和技术的情况一样,艺术与再现是彼此叠合的。一座大楼或者一只杯子,首先是一件人工制品或工艺品,却也可以是一件艺术品;但是,使它成为艺术品的原因不同于使它成为工艺品的原因。一个再现物可以是艺术品,但是,使它成为再现物的是一种原因,而使它成为艺术品的确是另一种原因。”使一个不管是工艺品、再现物还是别的什么东西成为艺术品的原因,在科林伍德看来,就是表现。与众不同的是,科林伍德认为即使在再现艺术那里,再现也不是目的,“再现总是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这个目的在于重新唤起某种情感”。科林伍德强调审美、艺术的表现功能,有助于克服机械、消极、被动的模仿论、反映论,突出审美创造美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表现与再现的统一,是中外美学、艺术的优良传统。
三、音乐审美的标准首先必须服从于音乐技巧的标准,正如着名小提琴家亚普·施罗德所说:“并不是每一位演奏家都有一把巴洛克时代的乐器,但他们全都应该领会音乐的精神,并且用手头的乐器,现代琴和现代弓,来表达这种精神。”因为巴赫以前的作曲家是用相当简略的记谱法写作的,没有在乐谱上写明速度、力度、表情记号,也没有规定连线、弓法、指法、呼吸、踏板,甚至某些装饰音和基础低音是按约定俗成进行演奏。在这种情况下,审美标准的把握就显得相当重要。其次必须顺应于乐器制造技术的标准。学会运用音乐知识和听赏技能对音乐加以敏锐的选择,对音乐表演予以成熟的评价,不轻易追随实用性、商业化音乐及其消费潮流是我们作为艺术学习者的一个基本要求。
柴可夫斯基曾说:“《唐璜》是第一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它引起我精神上的狂喜,使之在以后结出丰硕的果实。这部歌剧把我带进了一个只有伟大的天才才能居住的艺术世界。它使我今生爱音乐超过爱世界上其他一切东西。”每个人对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和艺术美的欣赏,都是一种审美活动。歌曲的演唱渗透着演唱者的审美感受。随着社会、文化、艺术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意识也更加强烈。就像我们熟知的声乐,不可能有统一的一个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喜好,所以会有不同的的地艺术评价,但不可否认的是对美的感受是相同的。当演唱者在演唱作品时,加入自己的审美感受和艺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也更加强烈,所以也要求我们这些艺术学习者要倾尽所有,不断努力攀登艺术颠峰。
参考文献:
[1]王次.音乐美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件好事
- 我的自画像
- 开心的一天
- 美丽的春天
- 地上的小蚂蚁
- 昆明游
- 我的妈妈
- 快乐的一天
- 蜜蜂与蝴蝶
- 蚕宝宝
- 读后感
- 散步
- 一个苹果的来历
- 字贴的故事
- 我与葫芦的对话
- 开业邀请函
- 校庆邀请函
- 展会邀请函
- 活动邀请函
- 同学聚会邀请函
- 实习邀请函
- 招商邀请函
- 商业商务邀请函
- 毕业典礼邀请函
- 庆典邀请函
- 大班毕业典礼邀请函
- 研讨会邀请函范文
- 婚礼邀请函
- 旅游签证邀请函
- 订货会邀请函
-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用印的制度(1)
- 环境管理会计探析(1)
- 银行承兑汇票应被纳入现金流量表(1)
- 谈谈审计差异调整的具体方法(1)
- 财务ASP与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1)
- 略论我国资产评估管理体制的完善(1)
-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审计法律制度情况如何(1)
- 关于法务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1)
- 报表附注的编制与审计问题探讨(1)
- 平衡计分卡对内部审计的绩效管理(1)
- 浅析国家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发挥(1)
- 可持续发展下的环境会计(1)
- 试论金融会计学教学方法改革(1)
- 对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1)
- 探讨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
- 《两只鸟蛋》教案
- 《画风》(第一课时)教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 《荷叶圆圆》教案
- 《小熊住山洞》教案
- 《地球爷爷的手》教案
- 《夏夜多美》教案
- 《松鼠和松果》教案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案
- 《美丽的小路》教案
- 《地球爷爷的手》教案
- 《两只小狮子》教案
- 《借生日》教案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