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关于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5

关于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论文关键词: 旅游 专业人才 培养 对策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迅猛,可是旅游专业人才的素质、技能却滞后于行业要求,适应 市场 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十分缺乏。这种状况已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论文针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的现象,具体分析了我国 教育 体制、高校教学、企业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从政府、高校、企业等方面协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以根本性地解决当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现状,从而为旅游业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www.LWLM.com编辑。

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适应旅游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却相当缺乏,表现出和旅游业发展不和谐的现象。因此,如何培养旅游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是当今 社会 中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高校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旅游专业人才不适应迅速发展的旅游业对复合人才的要求[1]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趋势,既为旅游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又为他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旅游业是一个特殊的综合性的服务行业,不仅要求从事旅游服务与 管理 的人具有广博的知识面,擅长人际交往,能够为五湖四海的人提供优质服务,而且要求具备良好的 外语 、 计算机 运用能力,懂专业、会管理。而这些恰是旅游专业人才的不足。因此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优化知识结构,重视实践技能,提高思维水平,增强应变能力。

2.旅游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弊端

3.旅游企业疏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虽然对专业人才十分渴求,但是由于人才培养周期长,培养 成本 高,以及业务增长迅速,旅游企业往往重视人才使用而疏于人才培养。旅游企业一般都倾向于超额使用人才,分配超额任务,让人才最大限度地做出贡献。而对于专业人才的培训、学习和职业生涯管理,往往缺乏系统的计划、组织、实施、 指导 和必要的保障条件。然而,旅游业竞争十分激烈,专业人才的持续学习和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培养,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教育 管理体制 不活

由于政府对高校教育的管制,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受到很大的限制,从而严重地制约了人才的培养。同时由于教育与 经济 没有直接的联系,政府对旅游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大,重视程度不够。政府忽视人才质量的根本,只注重人才培养的数量。尽管政府对高校的管理体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但各类高校还必须遵照执行,否则学校的教学合格评估、水平评估、选优评估就面临扣分的危险。另外,高等院校办学的主要资金来自于政府拨款,教学质量与经济不挂钩,学校没有改革的内在动力,一切工作围绕政府转,而不是跟着市场走。所以,传统教育和计划经济模式仍在制约着旅游教育的发展,从而降低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高校教育系统培养机制不实

当前的高校教育千篇一律的以知识为中心,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强调按计划,忽视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教育者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工厂化的培养模式,导致高校人才的实践能力和通用性偏低[2]。

1.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高校设置的旅游专业方向过于传统,仍仅有酒店服务、导游等方向,难以适应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的转变,以及新知识、新技术、新体制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同时对于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何种素质、何种能力的人才,各旅游院系并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学生学习不能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对学生进行必要教育。

2.理论脱离实践,不能学以致用

一些院校没有 实习 场所,缺少现代化设备和条件,使学生无法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开发锻炼,很难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这一方面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教师缺少到旅游行业挂职和参与管理决策的机会,致使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知识陈旧,培育出来的人才自然不符合工作实践要求。

3.忽视职业 道德 和非智力因素培养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轻思想道德、情商的训练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旅游人员来说,是基本素质之一。所以,旅游高校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放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

4.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高校旅游教育一般重视书本常规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思维方法、人生态度却疏于点拨,因而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高校教育应该培养 学生的创新方法和能力,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本领,培养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的创业、创新型 旅游 管理 人才。

5.师资队伍、教材建设严重缺乏

我国开办旅游类本科 教育 的时间较短,目前的教师多数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旅游专业方面的学习,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愿意到学校当教师的又少之又少。另外,还有不少旅游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教本科生,缺乏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欠缺。在教材方面,教师时常感到称心适用的教材很少。我国旅游专业教材的建设或者旅游学科的构建往往走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路子,这种逆向发展路径往往导致“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在教材建设中只有“拿来”,没有“主义”。www.LWLM.com编辑。

(三)旅游企业内部培养及相关机制的原因

当前的许多旅游企业虽然都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但是不重视 人力 资本 投资 ,缺乏必要的人才培养机制,无长远的用人计划。有的企业还存在不尊重人才,不重视人才的现象。众多旅游企业经营者认为旅游行业不需要像“高精尖”科技那样的高级专业人才,旅游行业人才的进入门槛低,根本不愁招不到员工。在这些短视思想的 指导 下,一些企业几乎没有培养计划,或者培养机制不健全。

这样一些有潜力的人才,进入企业后不能得到及时的培训和有效的充电,难以迅速成长为企业骨干。同时,也由于企业内部相关的 人力资源 制度不够完善,留不住人才,企业害怕人才流失造成培训投资净损失,而没有人才培养的动力。因此,完善内部培养机制和人力资源相关机制,促进旅游企业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提高旅游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对于加强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三、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1.继续加强对旅游教育的指导

政府对院校教育的工作支持的重点是师资建设。推进旅游院校(培训中心)的校企结合和产学研一体化,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建立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旅游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国家旅游局逐步建立一套系统的、高效的大旅游教育的人才开发体系和开发机制。

2.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3.加强办学管理和监督,谋求速度与质量协调发展

教学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学条件的评估,特别是 实习 场地、实习基地的评估,严格实行办学准入制。对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限期整改,到期限不达标的,取消旅游专业办学资格。将用人单位、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吸收到评估队伍中来,把对口就业率作为评估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4.完善旅游人才 发展战略 规划

旅游人才战略规划是旅游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根据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旅游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力求使旅游人才总量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旅游人才结构与旅游产业结构相协调。旅游人才素质提高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同步,实现旅游人才资源持续开发与旅游业长期稳定增长的良性互动。

(二)旅游企业创建人本管理机制

1.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及学习型组织建设

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受益的是企业和员工。对期望接受继续教育并愿意学习后返回企业服务的员工,企业可通过签订 公证 合同 等方式,资助其深造。同时积极建设企业自身的学习空间,并渗透到企业的所有方面。如建立企业内部 图书馆 ,阅览室等,通过不断的学习又对每个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深刻影响。

2.完善能力导向的用人机制和绩效导向的考评体系

旅游业可以考虑实行能力导向的用人机制,建立绩效导向的考评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工作、生活 环境 。

首先在用人方面,以能力为导向,遵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公正客观地评价选拔人才,进行经常性技术考核和能力考察,真正使人才的优胜劣汰成为一种自然的流动。

其次要对员工实施以绩效为导向的考评体系,设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采用客观、可靠的考核方法,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长期留住优秀的员工,进而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3.加强与高校的联系,走校企合作之路

旅游行业要积极配合学校进行人才的培养。校内的实习基地不能替代 社会 实习。各旅游单位应对学生实习敞开大门,特别是近几年,很多学校没有自己的实习基地,在一定时期内,学生的实习还主要依靠社会。因此,旅游行业这扇大门如果不打开,最终会制约旅游业自身的发展。同时,旅游企业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实习工作,为实习提供较好的机会和待遇,高校、企业要激发学生的实习热情,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总之,要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努力来做好学生实习工作。

(三)高校要进行教育制度改革

1.明确培养目标,致力于高素质人才培养[3]

市场需要有综合能力的高端旅游人才,因此,必须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方向的适应度。20世纪90年 代后期,全国 旅游 教育 发展势头迅猛,但都以大专、中专层次为主要培养目标,旅游高学历教育是一个空档。为满足 社会 对旅游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各旅游院系应充分利用其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优势,果敢决定自己的办学层次、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 既要树立大人才的通才观念,又要根据自身的实力水平,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旅游 市场 的需求来制定人才 发展战略 目标,尤其是加大对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

2.加强旅游专业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www.LWLM.com编辑。

能力是为了应用,而且也只有得以应用才有意义。能力应用从根本上有赖于素质的提高,而能力的发挥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的自身因素,还往往取决于一些非智力性因素,如价值观念、 道德 水准、意志品格、 心理 情感等等。高校的旅游人才教育要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的各种才能得以全面展现。此外,还要注重礼仪的培养,特别是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的教育。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教育师资队伍

4.加强校企合作、校际交流和教研结合之路

旅游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实践课的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优秀旅游专业人才的有机组成部分。走校企合作之路,实行订单式教育,建立教学与就业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上岗机会,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实际工作中要求的人际交往、灵活应变等综合素质。

高等旅游院校要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旅游业发展实际需要,规范专业设置,明确培养目标,切实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材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集中各旅游高校的学术力量,编写旅游专业的核心教材,同时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教材,以尽快缩短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与国际上的差距。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倡导学生阅读旅游专业杂志,搞社会 调查 ,吸引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办学思想,培养学生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素质。通过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结合,能够让旅游专业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专业知识真正转化为他们所掌握的技能。

四、 总结

我国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政府、企业和高校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我国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政府、高校、企业等方面协同努力,既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又突出特色和创新,从而建立一套既与国际接轨,又能适应中国国情和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和开发机制,使旅游专业人才资源在数量、质量、结构和布局等方面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为我国实现“旅游强国”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2]姜乃力.高校旅游 管理 创新人才培养措施探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4):32-34.

[3]张岩,等.旅游教育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4,(5):59-60.

[4]容莉,旅游人才培养的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03,(19):43-4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封感恩信
悠悠球决斗
孙小圣到此一游
我学会了放风筝
陀螺大战
秋姑娘的画笔
妈妈对我的爱
涧河的哭诉
吊兰
钓鱼比赛
“小蝌蚪”找妈妈
渌江河
自己遇到的难题是怎样解决的
老师给同学起绰号
学游泳
关于隐私权的探讨(3)法学理论论文(1)
网络环境下版权的司法保护(2)法学理论论文(1)
论单位犯罪的认定(2)法学理论论文(1)
浅析沉默权法学理论论文(1)
浅析安乐死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浅论医疗侵权的举证责任倒置法学理论论文(1)
破产免责制度的现代理论法学理论论文(1)
略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缺陷法学理论论文(1)
关于隐私权的探讨(4)法学理论论文(1)
罪犯婚姻权论(2)法学理论论文(1)
论单位犯罪的认定法学理论论文(1)
论经济法的价值本质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消费者集体诉讼初探(2)法学理论论文(1)
浅论医疗侵权的举证责任倒置(2)法学理论论文(1)
网络环境下版权的司法保护法学理论论文(1)
《蓝色的树叶》教案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教案
《乌鸦喝水》阅读学案
《司马光》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与思考
《乌鸦喝水》阅读课后研究活动
《司马光》课堂实录
《爷爷和小树》课后反思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阅读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阅读教案
《司马光》阅读片段赏析
《荷叶圆圆》教案
《比尾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阅读
《四季》教学设计
《四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