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我国产业集群对人才需求的特征及挑战

我国产业集群对人才需求的特征及挑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5

我国产业集群对人才需求的特征及挑战

[摘要]产业集群是国际产业 发展 的新特征。发展产业集群是提高我国城市乃至国家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正确认识产业集群对人才需求的特征和挑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产业集群给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而人才状况作用于产业集群的发展质量。产业集群化是实现 经济 后发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产业集群;人才需求;挑战

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在韩国汉城第二届国际高等职业 教育 大会上说:“可以不夸张地说,在未来,对一个国家来说,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骨干将是专业技术人员。这应引起政府的关注,重视教育并给予高等职业教育相当的投资。这对于各国适应全球化尤其重要!”。产业集群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并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亮点,但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也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挑战。

一、我国产业集群人才需求的特征

我国产业集群人才需求表现为四大特征:

第一,制造业技术性人才供不应求。我国的产业集群主要是传统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化纤纺织、丝绸纺织、制衣、制鞋、 电子 、信息、医药、塑料、汽摩配件、精细化工、五金制品等行业。以国民经济三大产业分类,我国产业集群集中分布在第二产业,其中尤以制造业的集群居多。以轻重 工业 分类,大多数产业集群又集中在轻工业当中,众多产业集群生产出的产品也是以居民消费品为主,其中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纺织行业的产业集群现象也最为突出;重工业当中只有 交通 运输设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特点比较明显,在其他大中型机械设备制造业和能源行业中,产业集群则出现较少。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主要在几个高科技园区,规模数量十分有限。我国产业集群由于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导致对人才的需求类型主要集中在与产品的生产、加工最紧密的技工类人才上。这从我国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技工荒可见一斑。2002年开始,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相继出现了旷日持久的技工荒。从地域上来说,技工荒主要发生在产业集群最为密集的浙江温州、浙江绍兴、浙江义乌、广东东莞、广东佛山等地;从原因上看,单个行业人才紧缺很难形成全国性的技工荒,只有具有相当规模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对人才的需求才会在短时间之内达到非常大的量。因此,培养制造业技术性人才是产业集群面临的十分紧迫的问题。 第三,经营、管理、外贸、物流等专业性人才缺口大。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大多由劳动密集型 企业 聚集而成。其主要特点是低成本,低技术含量,以获取外部效益为主,不少企业存在着“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甚至只能把低质低价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可持续战略的推行、中央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具有传统优势的产业集群企业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以获得新的优势。产业集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在人才的专业结构上表现出如下特征:一是经营管理人才缺口大。以浙江为例,浙江集群企业过去大多采用家族制管理模式,随着产业集群的调整和企业管理 现代 化程度的提高,对具有现代管理意识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需求急剧扩大。二是外贸人才缺口大。我国产业集群最密集的广东、浙江两地也是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最大的两个省份。随着我国产业集群经济对海外市场的开拓,我国对外贸易权限的下放,使得对外贸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扩大。三是物流人才缺口大。我国的产业集群经济属于微利时代,急需大批物流人才。经营、管理、外贸、物流等专门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软肋,因此,产业集群专业性人才的培养问题必须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第四,技术自主创新性人才紧缺。技术自主创新是一个由众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人才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基本要素。首先,产业集群的发展关键是要有技术自主创新的人才。由于产业集群直接来源于现代 科学 技术的研究成果,因此,要求劳动主体不仅要具有操作的技能,而且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即他们必须是受过良好高等职业教育的知识型劳动者。已步入知识经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主要成员国中几乎没有不受过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劳动者。在受过中、低等教育的人口中,失业率是10.5%,而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口的失业率则为3.8%。这个数据一方面说明,知识经济的产业集群与工业经济有着很大的差异。传统制造业的劳动者的工作范围在几米左右,加工对象易为劳动者感知,并可直接操作。产业集群的劳动主体其劳动性质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机器的附属物,只能从事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利用智能型劳动工具,变革复杂的劳动对象,以自己的智慧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则说明,产业集群时代高科技已渗透到制造业,从而对劳动者基本技能的要求也大幅提升了;原来适应本岗位的人员,必须接受新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成为高技能人才,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其次,技术自主创新过程需要技术型人才。知识经济的支柱是高技术产业,而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关键是技术自主创新。由于技术自主创新产品的知识含量的提高,要求劳动者不仅能动手,而且会动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非常规的矛盾,解决营销过程中市场的培育、信息的获取以及与顾客的互动和沟通等问题。因此,只有培养技术自主创新人才,才能促进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过程的发展。最后,技术自主创新各层次离不开技术型人才。技术自主创新有一个共同点:创新以科学原理为基础,以应用研究为中介,以技术开发为重点,以市场开发为导向。整个过程充满着风险,不仅需要以巨额的资金投入到探索性的基础理论研究、有意向性的应用开发、目的性明确的市场开拓,而且需要先进的实验仪器、完备的开发手段、精良的生产设备,“还需要强烈的创新意识、有力的创新激励机制和良好的创新环境,更需要一流的科学家、一流的工程师和一流的工人。”显然,一流的工人就是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人才。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二、我国产业集群对人才需求的挑战

第二,我国产业集群由于缺乏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而无法持续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我国不少企业购置了高精尖设备并引进了高新技术,但有的企业却出现了买得起先进设备而无“先进性”人才操作的局面。“要保持产业集群持续、稳定的协调发展,其科技人员的比例应该在15%以上。”我国大部分企业技术工人不足,各行业在人才引进中不约而同地遭遇到研发人员紧缺、技术工人难找、人才流失严重等人才危机,从而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目前国内一线的技术工人有7000万,其中高级技工仅占3.5%,技术工人结构成典型的金字塔型,与发达国家高级技术工人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并且我国高级技术工人断层现象非常严重,25~35岁的技术工人只占技工总数的20%,其中我国仅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的缺口就高达60多万。我国一些地区的人才短缺现象更是严重。据对北京市企业的调查,北京市目前技术工人的缺口达30多万人,技能型人才队伍总量不足,高技能人才缺乏。北京市企业在“十五”期间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占企业职工总量的40%,而供给只能满足需求的30%,相差的这10%具体到人数上就是30多万人。在天津北方人才市场注册的4万多求职者中,技工类的只有251人,而用人单位大多数招聘的是高级技工和高级技师。摩托罗拉、三星等一些企业长期在人才市场招聘高级技术工人,但结果并不理想,常常是空手而归。因为在整个天津北方人才市场上注册的高级技术人才只有50个左右。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步伐的加快及一批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实,吉林省汽车、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开始复苏,招聘汽车研发、营销、维修、机械加工、模具设计、机电一体化等技术岗位技术人才的单位急剧增加;而且从趋势上看,技术人才今后将更加紧俏。但从本地市场人才储备来看,大有供不应求之势。因此企业所需要的高级技术工人基本上都是靠企业自己培养的。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缺乏使得产业集群无法持续。 如何实行产业集群战略,培育企业的合作网络,保证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如何使产业集群不断升级,有效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如何使产业集群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本垒”,从而使产业集群的发展质量得到提升——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培养产业集群所需的相关人才,而发展高等职业 教育 则是关键性的因子。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和爷爷家的来宝
假如我有翅膀
第一场雪
爱什么颜色
我的课余生活
爱上网的小姨
秋天
我家的小龟
秋天美
土地爷爷送给我一袋麦子
我的自画像
给心爱的书包洗澡
照片的故事
门外传来吆喝声
美丽的秋天
国际反垄断法及其发展(3)司法制度论文(1)
加拿大的立法体制司法制度论文(1)
加拿大的立法体制(4)司法制度论文(1)
日本的立法体制(4)司法制度论文(1)
美国的立法体制(3)司法制度论文(1)
加拿大的立法体制(5)司法制度论文(1)
美国的立法体制(6)司法制度论文(1)
知识产权中的限制竞争(5)司法制度论文(1)
美国的立法体制(2)司法制度论文(1)
英国保释制度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之借鉴
知识产权中的限制竞争(3)司法制度论文(1)
日本的立法体制(2)司法制度论文(1)
美国的立法体制(4)司法制度论文(1)
国际反垄断法及其发展(4)司法制度论文(1)
美国的立法体制(5)司法制度论文(1)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七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四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六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四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三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三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三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一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二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二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三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一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