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2
关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理性思考
面对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加、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观、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的基本国情,大力 发展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解决我国就业 问题 的重要选择。
一、关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概念
按 经济 学家的一般解释,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单位资金吸收较多劳动力的经济部门。从统计角度看,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定义为在一个经济中,单位资金所吸收的劳动力明显高于本经济体平均水平的部门。在这一定义中,“一个经济体”可以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也可以是一个行业或一个 企业 。“明显高于”的标准是相对的,需根据具体的 研究 对象确定,可以定为50%,也可以定为一倍。
劳动密集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和研究对象的规模、层次以及比较的基准等有密切关系。一个经济体从整体上看可能不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其内部的某一部分可以是劳动密集型的。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我国经济属于劳动密集型。在我国内部,相对于城市经济, 农村 经济属于劳动密集型;相对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在第三产业内部,商业和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分经济类型看,民营经济多为劳动密集型。分企业规模看,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多。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经济从总体上看不仅现在是劳动密集型的,而且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也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
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必要性
对于是否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目前 还存在着一些怀疑甚至否定的意见。这就需要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必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由我国当前的资源禀赋结构所决定的。资源禀赋结构是指一个经济体所拥有的 自然 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资本的相对份额。我国土地辽阔、劳动力众多,而资金相对短缺,所拥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相对较少,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经济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而不在于资金和技术。要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这一比较优势,就必须注重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2.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使大量劳动密集型的加 工业 转移到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从而拉动我国经济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当前仍处在工业化过程当中,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任务尤显艰巨。虽然东部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已有所上升,但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把在东部地区已逐渐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延长我国在这些产业中的比较优势。我国辽阔的地域和巨大的地区差距,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这种产业的转移,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也有望得到缩小。
3.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扩大就业
我国的资源禀赋结构不仅决定了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的必然性,同时也决定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必要性。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现实,决定了我国要长期面对就业的压力,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劳动力多,在促进就业方面具有直接的作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缓解我国就业压力,扩大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 发展 的政策措施
1.适时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随着我国 经济 的发展,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这些地区劳动力价格低的比较优势已出现减弱的苗头。应利用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注重从政策上适时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以继续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促进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2.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鉴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地分布于中小 企业 和非公有制企业之中,尽快消除在市场准入、资 金融 通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歧视,为他们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待遇、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3.注重用高技术改造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与高技术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可以在关键工序上采用 现代 化技术,而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也会在一些生产环节上存在着机器无法替代的手工作业。要纠正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能是低技术产业的传统认识,注重用高技术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造为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注重保持和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要纠正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竞争力的误解。企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虽然我国在不少高 科技 领域竞争力较弱,但在很多加工制造领域,由于采用劳动密集型的形式进行生产而人工成本低,很多产品在国际上仍有较强的竞争力。劳动密集型产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将人工成本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为保持和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用人数量和工资水平都是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时必须时刻关注的 问题 。
5.用劳动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解决我国 农村 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我国劳动力众多的现象在农村表现得较为突出,而农村劳动力的出路也不能仅仅是进城务工的“华山一条路”。农村经济的模式应当是:大宗粮食等农作物的耕种必须走规模化、机械化经营的路子,非此不能提高这类产业的劳动效率和效益。但在蔬菜、水果、养殖以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则应尽可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硬币运动会
- 童年趣事——蜗牛让我有了新发现
- 家有小龟到
- 烟火
- 大嘴垃圾桶
- 消失在5的边缘
- 学造纸
- 未来的地球
- 雨
- 可怜的课桌
- 一只燕子的自述
- 爱笑的刘菲
- 大头小弟
- 参加“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写于3.14)
- 自我保护乃财富
-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研究
- 加强班子成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探讨
- 中日韩青少年教育旅游之探讨与研究
- 以人为本护理概念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 武警院校学员保密素质培养途径研究
-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研究
- 武汉市小学生职业生涯启蒙教育研究
- 浅析中央苏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
- 基于云计算进行教育资源构建的意义
- 基本物理实验蕴含的创新教育
- 在《畜牧实验设计》课程中开展能力教育的方式研究
- 军校任职教育中多元学与教方式的构建
- 浅析大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 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_语文论文
- 语文教材文化的建设和理论研究_语文论文
- 《少年闰土》教学的几个注意点_语文论文
- 语文科应重视听说教学_语文论文
- 小议朗读训练中的语感培养_语文论文
- 关于语文教学中语智训练的建议_语文论文
- 作文教学救失谈——注意写作材料_语文论文
- 高考语文复习模式刍议_语文论文
- 《木兰诗》的主旨和结构新探_语文论文
- 新教材与高中一年级文言文教学_语文论文
- 民主 科学_语文论文
- 新教材,新教法_语文论文
- 导读平推学文明理_语文论文
- 建立特色课程的探索_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讲话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