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基于网络提高经济学“双语教学”时效性的实践探索

基于网络提高经济学“双语教学”时效性的实践探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4-01-07

基于网络提高经济学“双语教学”时效性的实践探索

摘要:近些年来,双语教学在我国高校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尤其对于 经济 学来说,由于其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吸收经济学 理论 的最新进展,提高学生阅读 英文 资料的能力,增强他们运用 英语 语言进行学术交流和在实际经营和管理中的沟通的能力。针对 网络 环境下如何提高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时效性 问题 进行初步的探索,提出利用网络和 计算 机提高双语教学时效性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经济学;网络

1 时效性在经济学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般意义的时效性是指教学 内容 应该贴近实际的经济现象和实践,教师的任务是通过现实中复杂而多样的经济现象来使学生把握其背后的经济运行 规律 。时效性的另一层意思是指讲授的经济学理论也应与时俱进,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学各个领域的最新 研究 成果。因此,本文所说的时效性是指教学内容应具有理论上的前沿性并体现 时代 性。一方面,经济学是一门 应用 性较强的学科,研究经济学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经济 发展 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必然要求在经济学的 学习 过程中对现实强烈关注。另一方面,无论从 方法 上还是研究内容上, 现代 经济学理论都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虽然新古典经济学仍然在教科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演化经济学等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正逐渐崛起,它们和新古典经济学一起不断改变和深化人们对于经济现象的认识。因此在授课中,有必要介绍这些前沿的理论,以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2 现有双语教学模式在提高“时效性”中的问题

目前 经济学双语教学效果差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师生对课堂的过分依赖,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主流原版教材对经济学理论的前沿性介绍不足。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经济学教材基本上重点介绍两种理论范式,一种是以新古典主义的范式,另一种是新凯恩斯主义的范式,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the Principle of Economics)、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Economics)以及布兰查德(Blanchard)的《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等。这些主流教材的内容一般都是被经济学家和公众广泛接受的理论,这当然是为了教学的方便,但也意味着对现代经济学的一些新的进展可能涉及不多,如在微观经济学中,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等前沿性的理论很少,最多也只是一带而过,有的甚至根本不涉及这些内容,比如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Economics)只是讲述了新古典的微观理论。

(2)由于教材本身的滞后性,教材中的材料和案例一般比较陈旧,这无疑会损害教学效果。虽然过时的教学案例和材料对于理论本身的正确性没有直接的 影响 ,但是如果教材中充斥了过多的陈旧和过时的材料,一方面可能会损害经济学理论的说服力,因为对于学习者来说,他们对当前发生在身边的经济现象比较关注,也倾向于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来试图解释经济现象和解决某些问题。如果经济学理论能够很好地 分析 当前的 社会 经济问题,这无疑会极大地增强学生对经济理论的信心。另一方面,新颖和贴近现实的材料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教材本身是无法满足这样的教学要求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理论本身以各种途径搜集一些新颖的材料和教学案例来补充教材内容。

3 提高双语教学“时效性”的方法

我国开展经济学双语教学是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学 教育 要求教学方式要与国际接轨,以国际上经济学通性的教育方式进行双语教学。所以,在本科课程的设置上,既要兼顾实际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培养应用型人才,也要为培养具有开放精神、能够融人国际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一方面在教学中注重案例和数据处理、分析的力度;另一方面加强经济分析方法和经济理论的教学,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为了达到上述双语教学的目的,基于网络资源的双语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对于提高双语教学的“时效性”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电脑和网络在教学中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网络资源也日渐丰富,关于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的网站也更加专业化,这为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和理论资源。大体上,有助于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的网站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在线专业性财经杂志,比如Economists(http://ists.com)和Financial Times、华尔街日报( The Journal of ics and Finance Research(ic Thought)以及著名大学经济系的网站等,其特点是在站点内可以搜寻到大量的工作论文(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World Bank等,这些网站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论文,也有丰富的数据资料可供查阅。第四类是一些经济学学习网站,包括综合性的网站和专业性的网站,通常他们或者只是一门课程的辅助学习网站,能够提供本门课程的学习重点和习题,或者是某一个领域的网站,比如博弈论学习网站、微宏观经济学和 金融 经济学网站等。这些资源远比教材上的资料丰富,也更加贴近正在发生的经济现象,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基于 网络 的双语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 方法 来说,最根本的优点在于网络使得教学更加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学生 学习 基于教材却不局限于教材,大大开阔了视野。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这种特性,在课堂内外、授课前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课前要求学生查询有关资料,包括一些数据和案例。在为本科生讲授 经济 学原理时,为了避免过于抽象,教师一般要结合一些经济现象或者案例来阐述 理论 的涵义与国内经济学教材相比,原版教材更注重用实际的数据和案例来说明基本的经济原理,而且这些案例和数据大都来源于发达国家,如经济合作组织国家(OECD)。这给我们双语教学的启示是在实际的授课中,教师也应该注重用实际数据和案例来讲解理论,而不是纯粹的从抽象理论到理论,这也是因为经济学的传统是“用事实或数据来说话”。对于刚开始接触双语教材的学生来说,原版教材的阅读可能比较困难,但教师在讲授一节课的 内容 之前就应该给出一个比较有针对性的预习计划,使得授课有的放矢。

以《M acroeconomics))(8th Edition:Dornbusch,Fisher& Startz)为例, 在第七章讲授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内容时,由于会涉及到大量的有关失业和通过膨胀的数据和资料,比如通货膨胀的时间序列、失业率的变化、劳动时间的变化等,教师应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通过互联网查找国内外通货膨胀和失业 问题 有关 英文 资料。同时,教师也应该对学生 文献 和资料索引的能力给予一定的指导,比如通过google的分类搜索、其所在学校的外文数据库以及进入一些经济专业网站或机构网站查寻资料。在亚洲开发银行、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网站上,学生可以搜寻到大量有关报告或Outlook,在economists杂志网站上,学生可以查到部分关于货币和就业的文章,这可以使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我们所面临的各种经济问题。

但是,案例和数据本身并不能自动说明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于案例和数据的 分析 和理解。由于课前预习的铺垫,对案例的分析,教师可以学生的发言和讨论为主,而且要求发言尽量用英文,并在发言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引导。对于数据的分析,要结合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这对于学生可能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应以讲授为主,并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演示。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学,对于本科生来说,有的问题需要大量的数据才能说清楚。比如,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理论到理论的讲授很是抽象,但是如果用比较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做一个回归模拟,表明二者之问的相关关系,就会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在初、中级经济学中,大部分模型都是比较静态或静态分析,动态模型涉及不多,一般是蛛网模型和经济周期的乘数——加速模型,在课堂上,教师用一些软件可以简单地模拟出这些模型的动态特性,比如Excel、Evieic Thought)可以更加系统地了解某个经济理论的发展的脉络,通过网上的工作论文,可以使学生了解 现代 经济学发展的前沿。

比如说微观经济学中的制度( 历史 )经济理论、演进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学中的复杂性分析方法,对于有志于将来做 研究 的学生来说,对经济学理论最新发展的适当了解是有益的比如,在微观经济学中公共产品一章,一般都会涉及到公共产品提供的“萨缪尔森规则”,即个体对公共产品的边际收益之和必须等于其生产的边际成本。对于这个等式,一般的解释是每个人应该根据个体的偏好支付公共产品的价格,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激励人们说真话的机制。这个机制的通常包括两种:命令机制(command meehanism)或者投票体制(voting system)。一般教材对于投票的问题涉及不多,这就需要教师扩展这方面的知识,适当地讲授 社会 选择问题(social choice theory)和公共选择阿题(public choice theory),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政府的公共活动的本质。进一步,这个问题还可以延伸到 法律 经济学、宪政经济学等更新的理论。对于一些在宏观经济学中争议较大的理论或政策,教师可推荐学生查阅相关网站,寻找自己支持的观点和论据。

4 结论

由于“双语教学”在我国大规模推行的时间还不长, 现在大部分对双语教学 研究 的重点在教学的理念转变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改进等 理论 层面,而对实践层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无孔不入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 经济 学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实践 问题 研究更少。本文结合作者的双语教学实践,一方面吸收传统案例教学的优点,另一方面充分发掘因特网资源的巨大优势,提出互动的、自主的双语教学模式,从而提高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效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一句名言的启示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一句名言的启示
一句名言的启示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一句名言的启示
文明只差一步(20)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英语语言学教学浅析
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语言学习的消极影响
中国民族汽车的高端品牌营销出路的浅议
读解认知语言学中语义的百科知识性
分析产险公司分支机构间联合营销策略发展问题与对策
物联网营销“未来派”
语料库语言学对语言研究及语言教学的启示
交响歌剧《江姐》的传承的策略分析
电商做不出来奢侈体验
长沙市路牌社会语言学研究
产品包装设计在农产品品牌营销中的作用浅议
近二十年“三言二拍”的语言学研究
西方文艺学派译论与语言学派译论对比分析
包袋创意设计中的人性化表现
对新时期电力市场营销的有益探索
《夏夜多美》整体阅读感知
《夏夜多美》重点字词的意思
《夏夜多美》教学难点
《夏夜多美》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夏夜多美》训练素材
《夏夜多美》第二教案
《夏夜多美》写作指导
《夏夜多美》随堂练习:巩固篇
《夏夜多美》教学目标
《夏夜多美》重点字词梳理
《夏夜多美》随堂练习:提高篇
《夏夜多美》重点问题探究
《夏夜多美》考点练兵一
《夏夜多美》教学重点
《夏夜多美》第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