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6
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对印度古代文学的再接受
印度文学的中国承受史,在世界文学交流史上有着特殊位置,所以越来越遭到中外学者的注重。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对印度古代文学的再接受”
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对印度古代文学的再接受
普通以为,中国承受印度文学始于东汉的佛经汉译,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社会进入现代,对印度文学的承受呈现了全新的场面,既包括以泰戈尔、普列姆昌德等代表的印度现代文学,又包括印度古代文学。我们对现代以来中国学者对印度古代文学的翻译、引见、研讨、吸收、运用,合称为对印度古代文学的再承受。研讨现代中国对印度古代文学的再承受,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它不但能够彰显汉末至宋代的中国对印度古代文学的第一次承受,而且,随着中国对印度古代文学再承受研讨的深化,关于我们比拟文学研讨、中国文学史和中外文化关系史的编写,都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一、印度古代文学再承受的两次高潮
自1970年代起,中国学术界悄无声息地陆续出版了一批有着特殊学术史意义的书籍。囿于信息局限,据不完整统计有:
《佛教与中国文学》,张曼涛主编,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研讨》,王国良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唐前志怪小说史》,李剑国著,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
《六朝志怪小说研讨》,周次吉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
《中印文学关系源流》,郁龙余编,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
《佛教与中国文学》,孙昌武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孙昌武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禅思与诗性》,孙昌武著,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佛教文学精编》,陈允吉主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
《佛经文学粹编》,陈允吉、胡中行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文坛佛影》,孙昌武著,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古典文学佛教溯源十论》,陈允吉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中古汉译佛经叙事文学研讨》,吴海勇著,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
《佛经的文学性解读》,侯传文著,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4年;
《梵典与华章》,郁龙余等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
《佛经文学与古代小说母题比拟研讨》,王立著,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年;
《佛教与唐五代文言小说研讨》,俞晓红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佛心梵影——中国作家与印度文化》,王向远等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佛教与中国文学论稿》,陈允吉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讲价高手——妈妈
- 爸爸,我要为您画张像
- “葵花点穴手”新传
- 我这个人
- 这就是我
- 我
- 我的弟弟
- 贪吃的我
- 我的老姐
- 我的亮点
- 我的好妈妈
- 我的新老师
- 我的朋友
- 奶奶
- 我的奶奶
-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发展状况
- 门控式公共卫生间自动冲水马桶
- 浅析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研究
- 中国公共卫生初创记
- 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对医院院内感染控制的体会
- 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关于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的思考
- 浅析公共卫生疾病与卫生防御
- 公共卫生间人性化设计初探
- 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的地位与作用
- 大众媒体对公共卫生的监测和协调
- 不同疫情时期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
- 《传染病防治法》执法工作中的问题及思考
- 医学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探析
- 论清末到民国时期公共卫生的发展与变迁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窦娥冤
- 送东阳马生序
- 赤壁赋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雷雨
- 故都的秋
- 故都的秋
- 师说
-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 富春江上
- 再别康桥
- 中国当代诗四首
- 雷雨(节选)
- 逍遥游 教学设计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