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多层次培养模式探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多层次培养模式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3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多层次培养模式探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出现了需求迅速膨胀、供给不足、就业困难的窘状,原因在于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人才培养需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多层次培养模式探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多层次培养模式探讨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供需困局

相对于旺盛需求,相对于供给不足,就业还十分困难,这种供需困局不能不让我们深思。是人才结构出现了问题?是人才质量出现了问题?还是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需要?

二、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缺陷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化

典型的案例描述是“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知识,了解WTO及当代国际贸易的基本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法规,了解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和金融情况,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罗旭娟,2009)。这种描述是对国际经贸人才的一般要求,没有突出各学校人才培养特点,更没有体现人才培养的差异性。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化有三个后果:一是人才能力趋同。相同或相近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人才能力接近。少数优秀学校与一般院校人才的差异也在质量上,而不是在能力结构上。不能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能力人才的需要。二是人才能力稀释。强调“宽基础、强技能、高素质、创新性”的培养要求,势必造成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强。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学习内容被压缩,课时被摊薄,课程学习演变成概述或演示。结果是什么都学,什么都不会。三是人才层次不分。国际经贸需要高级规划人才、管理与决策人才、高级技术人才、一般技术人才和一般作业人才等五种层次的人才,而该种培养目标下的人才并不能针对其中的任何一种,造成人才能力与实际需要不吻合状况。

(二)人才培养方案难以承载培养目标

(三)人才培养途径单一

目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一切培养责任完全由高校承担。实际上由于资源的有限性高校难以完全承担人才培养重任。高校实践设施不足,制约了人才技能培养的质量。虽然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培养基地等,但大都是基于合作协议开展的,并不是基于共同产权机制。企业合作的临时性和不积极态度,大大削弱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国应积极探索政产学研联盟人才培养机制,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三、市场细分视角下的多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市场细分是市场营销学中的理论,是企业根据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不同把现有的市场划分为不同的子市场,然后依据企业的竞争优势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子市场并为之服务取得收益的营销理论(朱明侠,2001)。市场细分主要的特点是可以集中使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在目标市场中竞争并取得市场主导地位,它同样适用于教育行业。高校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自己的优势资源,这种优势资源是独有的,是高校树立特色的基础。同样高校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并没有为所有市场需求服务的能力。利用自己优势的教育资源为一个或几个目标子市场服务,是高校树立特色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表1是根据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层次、目标要求和培养机构特长设计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细分区划,对应于不同培养机构的教育资源优势,可以选择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培养机构优势,树立人才培养特色,可以避免全才式培养模式的弊端。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人才能力可以准确定位。

就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而言,其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培养国际经贸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上海商学院结合自己的历史积淀、行业背景、办学条件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第4层次),并进一步规划了该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侯立玉,2008):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能从理论的高度理解社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熟悉商务操作流程,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环境;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五、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竞争优势

教育内容的创新可以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教材建设可以更新知识体系和结构;实践课程的拓展可以提高人才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构建使人才具有真正的创新能力;教育主体机制创新,可以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克服高校教育资源瓶颈障碍。

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构建可以解决人才能力趋同所带来的三个问题,即人才能力趋同、人才能力稀释、人才层次不分。人才能力差异化,可以改变人才供给结构,解决一些层次人才饱和而另一些层次人才稀缺问题。分层次设计模块,围绕该层次人才培养目标集中构建该层次对应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所须的课程体系,可以解决人才能力稀释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分层次培养人才,可以提高人才针对性,提高人才对各种工作要求的适应能力。

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能力,最终将提高教育竞争力。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多层次培养模式探讨”,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战斗
校园四季
我爱我美丽的校园
美丽的银杏树林
美丽的旌湖
六一儿童节
春宝宝的盛宴
森林里的联欢会
给外公外婆的信
程老师,你到家了吗?
我做值日生
买东西
聪明的哥哥
洗手绢
家乡的橘树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政府审计问题研究
浅议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初探作
如何加强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
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内部审计成本控制与绩效提高
现有审计技术条件下的ERP系统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怎样开展大额采购审计
控制和降低企业审计风险探析
谈会计集中核算与审计监督
中西方宪法思想对审计文化的影响
职工薪酬审计浅析
建设项目施工过程跟踪审计探讨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及应对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五步教学设计
日军侵华·白色恐怖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土地的誓言》读后感
用血泪和仇恨谱写的歌──《松花江上》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案例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设计
《土地的誓言》有关资料
端木蕻良小传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评公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师生对话,构筑活力课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片断与反思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在内兴安岭原始森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