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从我国传统文化角度谈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试析从我国传统文化角度谈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6

试析从我国传统文化角度谈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论文关键词:社会工作 价值观 本土化 传统文化

论文摘要:在社会工作本土化工作中,价值观的本土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社会工作是一门价值性非常强的专业。如果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来融合社会工作价值观中的平等、博爱思想,人道主义思想,社会福利等核心思想观念,并在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研究、学校教育、大众教化和社会工作实务等方面加以应用和不断完善,那么社会工作事业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对于一些特珠的价值观,例如服从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容易造成“伦理困境”的价值观,在本土化过程中,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绪论

1. 1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含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例如大批工人下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弱势群体不断增加,城市中的农民工问题等。这些社会问题有些正是当初西方国家出现社会工作的社会基础。现在,当我们国家大量出现这些社会问题的时候,正说明我们发展社会工作事业具备了一定的社会需求。而且,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城乡居民生活由温饱迈向小康,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基本需要内容与层次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发展社会工作符合社会的需要层次。更可喜的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间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而且,在2008年结束的“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特别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这一重点内容普遍关注并热议纷纷。他们认为政府应当加大对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培养。这些都是社会工作发展以及进行本土化的机遇,而且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好的时机,大力加强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尽早完成社会工作在我国的本土化。

1.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要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其专业的价值观进行本土化。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价值观念很强的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从事专业实践活动和服务活动的精神动力。很少有一个专业会像社会工作如此注重价值观的讨论和内化。美国学者普姆弗莉(Pumphrey)就认为:社会工作是一个“heavily value laden profession"(满载价值的专业),高登斯坦(Goldstein )也把社会工作者描述为“满载价值的个人”,这都形象地说明了社会工作专业与其价值观的密切联系。如果我们能够首先实现社会工作价值观在我国的本土化,那么这对于推进整个社会工作专业的本土化将大有裨益。

2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欧洲工业革命时期,许多社会问题开始出现,例如工人大量失业、贫困人口增加等等。为了保护孤儿,照顾寡妇,帮助老弱病残者,深受古希腊、古罗马和希伯来时期接济穷人思想影响的社会和宗教人士开始举行慈善活动。随后在基督教的平等、博爱思想和人道主义,社会福利观念等思想的影响下,社会工作价值观基本形成。当然,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绝不仅是这三个部分,但无疑它们是最重要的,它们是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源泉和土壤,为社会工作应对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方法。

3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类似价值观念

作为一种专业的本质属性,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尽管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国情区别于西方国家,但在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受任何文化价值观影响的共享部分。这部分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是超出国界和意识形态之上的。因此,在引进社会工作专业制度的同时,必须寻求其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契合。我们看到,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直接系统地孕育出社会工作的价值思想,但是以上各种相关价值观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基本上都能找到充足的诊释和归宿,如我国的先哲们在几千年前就意识到了这点,提出“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正是博爱观最直接的体现。“不教而杀之谓虐”(《论语·尧曰》),则直接反映了我们现在口头上说的以人为本;还有“民者,君子本也”(《春秋毅梁传·桓公十四年》)等,这些思想集中充分地反映了古代以人为本,崇尚人道思想的价值观念。我国古代并没有系统性的关于社会福利的记载,但是很多观点表明了当时已经开始有了对弱势群体给予救济,实施惠民政策的思想。例如:“凡天下疲瘾残疾,悍独鳄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告者也”(《正蒙·乾称篇》);“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西铭》)等。

传统文化保持着巨大的发展惯性,现代的文化整合中的纵向整合也“主要是通过对本民族的不同文化传统的吸收、融合而实现文化传承和发展”。既然社会工作主要的价值思想完全可以在我国的文化中找到归宿,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其进行吸收、同化,以推进我国的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

4利用我国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具体对策

笔者认为,对于能够直接吸收、同化的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利用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吸收、同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不能吸收、同化的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要根据本国的现实和国情需要给予改造、继承,以便建构我国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体系。即“首先需要熟悉、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以加深和拓宽我们对社会工作理念、价值、学说、意义等方面的认识;其次,需要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逐渐形成较为系统的、适合我国实际的社会工作理论。”

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来促进、完善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

4. 1理论的创新和完善

理论研究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著名社会工作学者雷洁琼就曾经指出,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缺乏扎实的学术基础、尤其是缺乏适合国情、社情并能有效指导中国社会实践的专业理论。

首先,从总体上看,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找到“归宿”。因此,理论工作者要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中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相联系的那部分进行深人的研究,把这部分知识进行分解,形成若干个小的“单位”,然后与西方社会工作中的若干个“单位的价值观进行组合、配对。就像生物学上的基因重组那样。例如平等、博爱等思想,就可以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佛教等思想中的相关价值观进行组合。能够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表述的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最好附加与其相似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以加深我国社会工作主体对这些价值观的理解。当西方社会工作的主体价值观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价值观的组合工作完成以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价值观架构雏形就会初步显现。

其次,要从我国传统和主流文化里挖掘相关价值观念来继续修补和完善这一架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需要借鉴和创新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批判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务和助人理念,在领悟当代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与发展”,直到形成一个体系。其中,对形成“伦理困境”的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改造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4. 2大众教化和学校的教育方面引人传统文化因素

文化影响在对象上具有普遍性。我们要以有利于实现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为目的,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工具,对人民大众和接受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学生们进行广泛、深人的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因为任何人的言行背后都隐藏着相应的价值和文化系统,缺乏对这一相应系统的认识,别说是深层理解,恐怕连基本的沟通都有问题。

4. 2. 1学校教育

接受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学生是我国未来的社会工作者群体,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载体”。利用传统文对他们进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教育,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好、更快地实现对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掌握和内化,而且还可以促进他们将这些价值观与我国国情结合起来,更好地应用于我国的社会工作实践中,以便检验、发展和完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加快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完成。通过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思想的时候,都感觉到陌生乏味,原因是他们对西方的这些社会工作价值观了解的很少。大部分同学只是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了解了一部分基督教和人道主义思想,而且还很片面。但是对于我国的相关传统价值观,同学们的熟悉程度明显要高于西方的那些社会工作价值思想。因为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几乎无时无刻不处于这种文化的影响之下。所以,学生在学习社会工作价值观时,可以考虑同时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工作价值思想,以此来加深对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理解。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吃葡萄
绿叶
美丽的夜空
一粒种子
打针
我家的小闹钟
珍珠
我的收获
神七发射啦
我的家乡
梦游太空
看图钓鱼
我和外婆学英语
我的校园
我和外婆看电视
主持人与电视节目策划
都市题材电视电影的喜剧化类型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探讨(1)论文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1)论文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下)(1)论文
初探环境侵权中的新型公平关系(1)论文
构建环境合同制度(1)论文
数字环境下恢复著作权利益平衡的基本思路(1)论文
电视新闻的宣传艺术特征分析
依法加强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司法保护(1)论文
环境民事侵权同质赔偿原则之局限性分析(1)论文
依法加强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司法保护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1)论文
新技术环境下著作权审判的基础(1)论文
电子商务合同公证的法律问题(1)论文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六
《小壁虎借尾巴》综合资料
《小壁虎借尾巴》片断赏析三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设计三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十一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四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五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七(A、B案)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三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二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五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设计二
《小壁虎借尾巴》片断赏析二
《小壁虎借尾巴》片断赏析一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