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第二章 文化解读--网络文学的后现代话语逻辑

第二章 文化解读--网络文学的后现代话语逻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10

第二章 文化解读--网络文学的后现代话语逻辑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无所不包了,文化和工业生产和商品已经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如电影工业,以及大批生产的录音带、录像带等等。在19世纪,文化还被理解为只是听高雅的音乐,欣赏绘画或是看歌剧,文化仍然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而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消费品。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理论》

西方关于后现代主义争论的第一次高峰是在20世纪60-70年代,而网络技术的产生也正好是在这一时期;国际互联网走进中国是在1994年,而中国的网络文学也在这一年同时起步。电脑网络是伴随着西方社会的“后现代化”而萌芽、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它身上有着后现代主义的一些鲜明特征,网络文学也打上了后现代文化的深深烙印。可以说,网络是后现代的技术,而网络文学则是后现代的文学。因而,我们对网络文学作文化学的本质诠释,需要廓清这种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图-底”关系--后现代主义文化诗学的逻辑背景。

运用“后现代”的理论视角对网络文学作本质论的学理审视多少有些背离后现代文化的学理初衷,因为后现代的学术姿态是以拒斥“本质论”、“真理性”、“意义认知”等传统学理模式为趋向的;而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和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后现代主义也以解构“二元对立”、“中心论”、“权威话语”和“宏大叙事”,对思维视野中的文化现象作消平深度的平面化拆卸为特色。不过正如法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让-弗·利奥塔所言:“历史是一张可以被刮去字迹的羊皮纸(‘羊皮纸’上原先书写的文学可以刮去而重复多次,但每次都会留下依稀可见的字迹),而文化则渗透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之中。” 网络及其文学无论被看作一种文学的历史现象,或历史的文学现象,它都会在历史的“羊皮纸”上留下文化的印迹,而网络文学的文化印迹正是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语境中浮现于历史地表的。

一、后现代话语的“图-底”关系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进入文化研究的思维视野,并迅速成为人们对当代社会进行反省和重新认知的一个最具批判性立场。其实,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流派,而是一种文化思潮,一种文化态度和文化话语方式。在现代语境中,“后现代”作为一个描述性范畴,人们常用它指称西方社会及文化领域出现的新现象;作为评价性范畴,人们又用“后现代”来分析和考察这些现象;而作为一种评价的结果,人们则试图从有关“后现代”的评价中归纳、概括出一些新的认识视角、思路和方法等。所以我们不妨用“后现代话语”来表述作为一种文化景观的后现代现象。网络文学的文化逻辑,就建立在这个后现代话语的观念平台之上。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食家的结局
夏日趣事
时间一去不复返
奶奶家的小鸡让猫叼走了
儿童节的来历
遇到难题想办法
有意义的生日
魔鞋
游赣东北乐园
自我介绍
小白龙
看话剧
小猫
看医生
在规范与价值之间 ――评《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学理论论文(1)
公民个体为本、统一宪政立国(下)法学理论论文(1)
法律方法法学理论论文(1)
两种自由概念(四)法学理论论文(1)
第三者强制责任险制度实务的几点看法法学理论论文(1)
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
侵权行为概念之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法伦理学如何可能
董事忠实义务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试论跨国银行监管的法学原理法学理论论文(1)
论商业信用与商业信用制度之构建法学理论论文(1)
中国近代民商法学的诞生与成长法学理论论文(1)
康有为宪法思想述评法学理论论文(1)
法院取证违宪吗?
《北京亮起来了》综合资料一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四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葡萄沟》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二
《动手做做看》教学建议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八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三
《北京亮起来了》综合资料二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四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六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一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三
《葡萄沟》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一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