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第二章 文化解读--网络文学的后现代话语逻辑

第二章 文化解读--网络文学的后现代话语逻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10

第二章 文化解读--网络文学的后现代话语逻辑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无所不包了,文化和工业生产和商品已经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如电影工业,以及大批生产的录音带、录像带等等。在19世纪,文化还被理解为只是听高雅的音乐,欣赏绘画或是看歌剧,文化仍然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而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消费品。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理论》

西方关于后现代主义争论的第一次高峰是在20世纪60-70年代,而网络技术的产生也正好是在这一时期;国际互联网走进中国是在1994年,而中国的网络文学也在这一年同时起步。电脑网络是伴随着西方社会的“后现代化”而萌芽、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它身上有着后现代主义的一些鲜明特征,网络文学也打上了后现代文化的深深烙印。可以说,网络是后现代的技术,而网络文学则是后现代的文学。因而,我们对网络文学作文化学的本质诠释,需要廓清这种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图-底”关系--后现代主义文化诗学的逻辑背景。

运用“后现代”的理论视角对网络文学作本质论的学理审视多少有些背离后现代文化的学理初衷,因为后现代的学术姿态是以拒斥“本质论”、“真理性”、“意义认知”等传统学理模式为趋向的;而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和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后现代主义也以解构“二元对立”、“中心论”、“权威话语”和“宏大叙事”,对思维视野中的文化现象作消平深度的平面化拆卸为特色。不过正如法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让-弗·利奥塔所言:“历史是一张可以被刮去字迹的羊皮纸(‘羊皮纸’上原先书写的文学可以刮去而重复多次,但每次都会留下依稀可见的字迹),而文化则渗透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之中。” 网络及其文学无论被看作一种文学的历史现象,或历史的文学现象,它都会在历史的“羊皮纸”上留下文化的印迹,而网络文学的文化印迹正是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语境中浮现于历史地表的。

一、后现代话语的“图-底”关系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进入文化研究的思维视野,并迅速成为人们对当代社会进行反省和重新认知的一个最具批判性立场。其实,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流派,而是一种文化思潮,一种文化态度和文化话语方式。在现代语境中,“后现代”作为一个描述性范畴,人们常用它指称西方社会及文化领域出现的新现象;作为评价性范畴,人们又用“后现代”来分析和考察这些现象;而作为一种评价的结果,人们则试图从有关“后现代”的评价中归纳、概括出一些新的认识视角、思路和方法等。所以我们不妨用“后现代话语”来表述作为一种文化景观的后现代现象。网络文学的文化逻辑,就建立在这个后现代话语的观念平台之上。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S—H—M—I—L—YOUR,那些活在记忆中的人
我的跳绳之旅
我喜欢的作者-杨红樱
妈妈
我的老师
果中之王
“三个词”的老姐
缺点还是优点
笑傲江湖
我的同桌
我喜欢的一个人
各种类型的同桌
馋让他……
心晴
同桌捐的书
Blue袭来—Win8的继任者?(下)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国防精神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浅探
网络文化给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带来的负能量
暑假在即,Win8也能玩转老游戏
构建新时期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
试析网络文化对职高思想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Win8 Style,《WPS Office 2013抢鲜版》初体验
操作更简单!详解Win8资源管理器
从“炫苦哥”看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研究
Win8的“心”,Win7的“脸”
构建网络文化传播的权威性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
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
论体育明星出书与电视互动传播效应的关联度
《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6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
《马》教案设计4
《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4
《邓稼先》教学设计7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9
《珍珠鸟》教学设计10
《最后一课》教后反思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5
《华南虎》教案设计5
《木兰诗》教案设计11
《珍珠鸟》教案设计12
《我的信念》教案设计
《竹影》教案设计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