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阿Q正传》中Q及D与O

《阿Q正传》中Q及D与O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5

《阿Q正传》中Q及D与O

《阿Q正传》中Q及D与O

《阿Q正传》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关于小说中人名阿Q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伴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入,人名阿Q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八十多年,成就非凡。

但是,过去的人名研究一直围绕着阿Q展开,几乎都忽略了小说中另一个与阿Q名字相似、命运类似的人物——小D。在小说的结尾,阿Q最后画押使尽了平生力气画圆圈O,这是小说中最后出现的一个字母,至此Q、D与O的联系浮出水面。周作人曾说鲁迅选择Q是为了那后面的小辫子好玩,但对于D的字母选择却只字未提。当然,鲁迅对于小说中人物名字的选择断不会信手拈来,其背后的叙事意图是值得考究的。如果说O 是人完美的生存状态,是人物最后期盼的圆满,那么Q可看作是留着辫子的O,而这条辫子便是羁绊人走向完美的阻碍,D虽然没有辫子,却也被种种压力压迫得扁平了一面。鲁迅对于人性的绝望,认为人生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完美的意义,在此得到了揭示。

一、阿Q:无名无姓无籍贯的辫子

鲁迅在《阿Q正传》序文中提到自己“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又不知道阿Q的名字怎么写”,籍贯也不确定。显然,阿Q就是一个没有确切姓名和籍贯的人。那么,为什么选择Q这个字母,而不是别的英文字母,或者是叫“阿三”、“阿四”这样的名字呢?这必然与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有关系了。

周作人曾说:“据著者自己所说,他就觉得阿Q上边的小辫子好玩儿。初版的《呐喊》里只有《阿Q正传》第一页上三个Q字是合格的,因为他是拖着那条小辫,第二页以后直至末了,上边目录上那许多都是另一写法,仿佛是一个圆圈下加一捺,可以说是不合著者的标准了。”①他还说道:“假如鲁迅写平常的小说,就是像《呐喊》里前面那些小说,他可能就叫他阿桂,若是要他写事情,但这回是为星期特刊写的,所以在这名字上面加上了一点花样了。”②

其实,鲁迅的这点“花样”在Q字母的选择上便是初露端倪的。“鲁迅对于辫子,受尽痛苦,真是深恶而痛绝之。”③在《阿Q正传》中,阿Q会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也会被人侮辱,说“人打畜生”,可谓是受尽痛苦。结合Q字母的外形,似是一个人头后面拖着一条辫子,与阿Q的形象相符。再者,除了这条显眼的辫子,Q字母上的眼睛、鼻子和嘴巴都是无法辨认的,这与辛亥革命前后满清子民留着辫子,嘴脸畸变,浑噩不知的形象也是极为相似的。这种外形上的相似度,便是鲁迅命名阿Q的第一个意图。

其次,在未庄人看来,阿Q的辫子是他的短处,就像是一颗毒瘤跟着他,使大家好抓住这个把柄欺负他。然而,阿Q并没有像鲁迅一样对辫子深恶痛绝,反倒是利用精神胜利法自得其乐。这对应到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存在着一个致命弱点,这个弱点就像是阿Q的辫子,别人看得到,自己却很难看得到,甚至有时候自己将弱点错以为是优势暴露了出来也浑然不知。

阿Q的无名无姓无籍贯,也代表着那根辫子的无名无姓无籍贯。鲁迅是故意失掉了阿Q的这些基本信息,一反人物创作的惯例,运用“纠缠”、“空白”等多种叙事手法,想给世人一个暗示:辫子可能是你的,可能是他的,也可能是我们大家的。鲁迅写《阿Q正传》是故意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④,或者“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⑤,“他写的既是一个中国人,也是一切中国人;或者反过来说也一样,既是一切中国人,也是一个中国人。”⑥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阿Q,都会是“阿Q群像”中的一员。阿Q虽然死了,但他的灵魂附在了人们的身上。Q成为了国民劣根性的符号,而那条无名无姓无籍贯的辫子正是国民的劣根性所在。

二、小D:没有辫子的阿Q

如果说Q字后面的是一条辫子,那人物小D的名字也就有解释了。鲁迅自己在《且介亭杂文·寄〈戏〉周刊编者信》曾说:“他叫‘小同’,大起来,和阿Q一样。”⑦从外形上看,Q字的辫子剪掉后变成了O,这圆润的O或许是当时国人的理想状态,可是人们面对着内在人性限度和外在传统制度的压力,这些压力会让O变成一面扁平的D。从人物命运上看,小D也是一个穷小子,他在阿Q眼里微不足道,就像阿Q在别人眼里也是微乎其微的。他为了满足内心的求生欲望,必须寄人篱下,被传统制度打压得平整。所以,无论是阿Q还是小D,都不能达到O的临界完美状态。现实总是缩小了O 的道路,让人无法踩在这根细线上从容自若,最后不是倒向了Q就是掉入了D。

正如鲁迅说的,小D大起来会和阿Q一样。小D在《阿Q正传》中出现的次数不多,却有很多行为与阿Q一样。例如小D被阿Q怒目而视时,说自己是虫豸,这与阿Q被人捏住辫子时说自己是虫豸一样。还有阿Q与小D厮打时互相抓住彼此的辫子,动作也是一致的。阿Q与小D同时松开了抓住辫子的手,阿Q说:“记着罢,妈妈的……”小D说:“妈妈的,记着罢……”两人都是回过头去说的。这些行为都说明了当时的小D就与阿Q极为相似,虽然小说中没有提及小D接手阿Q的工作后变得如何,但前面的种种相似性已经给了我们很大的提示。另一方面,小D也是阿Q宣泄愤怒的转移品。阿Q将自己遭受“生计”问题的愤怒转嫁到小D身上,还在小D面前表现出很好的姿态,仿佛是另一个赵太爷。这两点表现出了小D的“小”,容易被其他人忽视。如果没有与阿Q的那场“龙虎斗”,或许小D都不会被研究者提及。这样的人摆在现实社会中也往往会被忽略。

但是,与“阿Q群像”相比,小D反映的是另一种“小D群像”,即当人还没有成长到阿Q时代时,天真得就像小D一样,谦逊得让人更加愤怒起来。等到大起来,小D变得和阿Q一样了,也就成为了“阿Q群像”,同时又有新的生命诞生,代替小D的位置。

当然,如果阿Q意识到了自己的短处,剪掉了辫子,他也不会成为阿O,因为人性总是有欲望的,制度会禁锢人的思想,D是“渐渐发生了遗老的气味的根源”⑧。D与Q一样,都是国民劣根性的符号。

从Q与D这样的循环往复可以看出鲁迅的态度:人生一开始并不是阿Q,人们并不懂得用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而是像小D一样无知,在比自己霸道的人面前谦逊,等到大起来,才会在比自己霸道的人面前装卑微,在被欺负之后忍着不出声,然后再把这份愤怒发泄到比自己更卑微的人身上。这样循环无止的悲剧不知何时才能停止,鲁迅虽然期盼那种不留遗憾的尾巴,也不被传统与人性打压平整的O,心里却是深深的悲痛与绝望。

三、O:Q与D的镜像隐喻与时间错位

《阿Q正传》的最后一章叫“大团圆”,阿Q在这章里画押时,因为不认得字而改画一个圆圈,但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阿Q对于画圈不圆而感到懊悔,虽然有点滑稽,但“这里的‘反语’真是深刻得抠进肉里去了”⑨。这章故事里有死、有怨、有哭,就是没有传统思维中的“大团圆”结局,唯独一个没有实现的O带着一点“圆”的味道。O的出现,也正好与Q和D分别形成对比,使Q的辫子和D的扁平在O的衬托下更加赤裸地暴露在读者面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O代表的是圆,象征着圆满。在《阿Q正传》中,O的出现是一种社会理想的镜像隐喻。它像一面镜子,隐喻出这个社会所缺少的东西。阿Q想要画圆圈成为了他最后使尽力气做的事,所以,圆满的O是他的理想。也就是说,O代表的圆满是“镜像”,隐喻出Q和D的不圆满。鲁迅表面是客观地展现了人物的命运,实则在这平静的镜子后面摆了一枝蜡烛,让大家看到反射出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把社会本质折射出来。而且小说中始终没有出现与O有关的人名,表现出了对于人性不完美的一种顿悟。O的隐约闪现也使得小说的叙事结构变得完整,架起了Q、D、O的联系的桥梁。

小说字母式的模糊叙事和内在联系,都蕴含着作者的叙事意图和对人性的绝望。主人公“阿Q是一个变数而非定数”⑩。阿Q被虚化了姓名时也是一个普通人,也幻想过恋爱和女人。“他想:不错,应该有一个女人,断子绝孙便没有人供一碗饭,……应该有一个女人。”这段时间阿Q是沉溺在自己幻想的“时间版图”中的,他没有问过别人的想法,也融不进别人的时间里。后来,仅是一次与吴妈的闲谈,阿Q就把“女人”的目标定位在了吴妈的身上。他只顾自己的“困觉”想法,直白露骨地和吴妈说了出来,完全没有考虑到这样唐突的行为是不符合传统制度的。因此,在其他人眼里阿Q就成了“忘八蛋”,遭众人唾弃。这便是阿Q人生的第一重错位:沉浸在自己的时间意识中,想要追求圆满的恋爱,却被世人的“标准时间”所抛弃。

另一方面,假洋鬼子不许阿Q革命,阿Q迷迷糊糊地成为了赵家遭抢的“凶手”,被抓进县城里去了。等到游街示众马上就要被“嚓”的去杀头了,他才彻底省悟到 “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游街示众罢了”,“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等到这一切都来了的时候,阿Q竟也没有唱几句戏,只说出了一半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最后也只落了个俗套的“救命,……”这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而且,二十年后就该是小D“大起来”的时候了,是否也就到了另一个小D告诉这个小D“赵……赵家遭抢了”。如此循环不清,在众人眼里是“怪物”的阿Q与不知二十年后会如何的小D,就是第二重时间错位了。

双重错位的人物言行与时间意识,使得小说的情节结构具有自己的空白待补特征。阿Q的典型性越突出,人物的对应性就越模糊。阿Q是现实中的哪一个人就像是一道填空题,谁也不知道正确答案,谁都会成为某一个参考答案。

O在最后的出现,是阿Q使尽平生力气去展现的,却也没有成功。换句话说,O在小说中是一个虚幻的代名词。很多人都像长衫人物一样根本不计较阿Q画的圆圈够不够圆,只要画了交差便是了。没人在乎O的答案是什么,O也无法真正出现。鲁迅在无情扼杀O的出场几率时,也揪着心里无力的绝望感。他让O成为一面镜子,照出Q和D,却照不出自己。

四、结 语

《阿Q正传》是一部有着丰富意蕴的经典小说。从人物名字的角度出发,小说中阿Q和小D就是值得研究的。而且在一部中文小说中出现了Q和D这样的英文字母,以及在大结局隐约闪现出的O,这背后的联系是阐释文本的一条有效途径。

之前长期的阿Q研究往往会让人忽略了O与D的功能意义,其实读者只有将人物置于创作的原点,体会作家的意图,找到Q、D、O之间的联系,才能明白阿Q和小D得名的真正原因,而文本的解释与鲁迅的内心情感也就显而易见了。

鲁迅赋予阿Q和小D的名字绝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人物代号,而是一种蕴含着创作意图的表现手法。可以说,这两个名字就是小说创作意图的一部分,是“暴露国民弱点”的工具,是“国民劣根性”的根系,是鲁迅内心深处想要使劲却很无力的绝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三顾茅庐”的求贤之道
肩膀
人与路
给“面包”的世界加点芬芳
“三”的智慧
冰糖葫芦
车站一瞥
两棵花
车站一瞥
肩膀
把握三角形的支撑
减负中的“朝三暮四”
一次对学生随笔的浏览
黄山松,我读懂了你!
三岔口
农村“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
卫生局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党风廉政建设制度
河务局重大疑难水事案件会商制度
学校又快又好发展大讨论活动实施意见
银行支行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
公司招用子女临时合同工实施方案
镇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审核制度
社区党组织第一届公推直选实施细则
学生会科创部工作制度
公司部门工资收支及帐务处理操作规定
卫生局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制度
县农村医疗救助暂行管理办法
小学教职工业务学习制度
水政管理分局职工守则
橡胶坝设计有关问题探讨
压力水管补漏新法
农网改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下游河道洪水流量预估方法刍议
钢围堰在桥梁水下承台施工中的应用
止水带施工方法
水利工程结算工程量的计量审核注意事项
地下连续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探讨
谈谈河道工程险情整治及加固措施
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低压发电机滑环烧蚀的分析及维修
闸坝工程埋石砼施工措施
低水头水电站枢纽拦河闸消力池优化设计
如何加强水利工程造价管理
线路覆冰分析及保护对策
《吃水不忘挖井人》片段教学案例1
《司马光》教学案例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3
《司马光》
《吃水不忘挖井人》片段教学案例3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二
《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处理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1
《司马光》教学设计五
《司马光》片段教学案例
《司马光》教学设计六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司马光》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