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阿Q正传》悲喜剧融合的美学风格

浅析《阿Q正传》悲喜剧融合的美学风格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3

浅析《阿Q正传》悲喜剧融合的美学风格

浅析《阿Q正传》悲喜剧融合的美学风格

1. 引言

鲁迅先生在陈述自我的感情特点时说:“爱憎不相离,不但不相离而且相争。”那么用这句话来描述《阿Q正传》美学风格的二重性是非常恰当的。对于《阿Q正传》悲喜剧融合的美学风格,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阿Q正传》这部小说整体风格上,呈现由喜而悲的变化过程。

第二、《阿Q正传》的喜剧性表现特征为否定性喜剧,这种喜剧源自于鲁迅对现实事物的深刻认识,他在深刻把握中产生理性的超越感和自信心,从而洞察丑陋的、渺小的、空虚的、可鄙的和可笑的现实事物。

第三、鲁迅先生在表现人物喜剧性时,应用滑稽、幽默、讽刺等喜剧手法,但这种幽默绝非一般简单化的解嘲,而是对现实生活含笑又含泪的批评和讽刺。

第四、《阿Q正传》中作品的喜剧性源自人物形象内在精神品格,主人公既认识不到由于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生活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喜剧性,也认识不到这种理想本身在当代生活中的荒谬,是一种唐吉诃德式的喜剧,人物性格的喜剧性内容与毁灭性的悲剧内容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赵家的人,当然也不准阿Q姓赵。说明阿Q地位之低下无以复加;又如阿Q被赵太爷剥夺了生活来源之后,阿Q去静修庵觅食的情节,表面上看是一个喜剧,他跳进菜园时可笑的动作和表情,被老尼姑发现时的无赖相,以及被狗追赶后的落魄相,都令人捧腹大笑,但笑的背后却是令人鼻酸的阿Q的可怜。阿Q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他的下场是令人同情,令人感叹的,但这一切又是通过阿Q日常生活中富有喜剧性的事件表现出来的。因此《阿Q正传》这部小说,悲喜融合的美学风格其特征表现为,由喜而悲的变化过程。

从阿Q的性格特征来看阿Q的性格异乎寻常。阿Q的性格够凄惨的了,但他却时时感到得意,阿Q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他在精神上却一次又一次地获胜,直到被抓去杀头前,阿Q还能战胜死亡的恐惧,无师自通地大喊“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表现出使人的灵魂战栗的得意。有人分析阿Q的性格系统认为,他既质朴愚昧(悲剧性),又狡黠圆滑(喜剧性);既率直任性(悲剧性),又正统卫道(喜剧性);既自尊自大(喜剧性),又自轻自践(悲剧性);既争强好胜(喜剧性),又忍辱屈从(悲剧性);既狭隘保守(悲剧性),又盲目屈时(喜剧性);既排斥异端(悲剧性),又向往革命(喜剧性);既蛮横霸道(喜剧性),又怯弱悲怯(悲剧性);既敏感禁忌(喜剧性),又麻木健忘(悲剧性);既不满于现状(喜剧性),又安于现状(悲剧性)。这些对立面既互相排斥,又互相渗透。因此《阿Q正传》悲喜剧融合的美表现出鲁迅幽默讽刺的杰出才能,使我们联想到果戈里的《外套》的主人翁,联想到塞外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堂吉诃德和阿Q的遭遇有点相近,都是在一连串喜剧情节中,深藏悲剧因素。人物性格的喜剧行内容与毁灭的悲剧性内容交织;谐谑之美与悲炝之美交织在一起,是《阿Q正传》中悲喜剧融合的美学风格的体魄。

《阿Q正传》美学风格追溯

《阿Q正传》这种悲喜剧融合的美学风格,期间够过程是复杂的,一方面应联系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人格品质加以分析,如作家出身的家庭中途变故,作家青年时代婚姻的不幸。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作家苦痛孤独中的深思与多疑的性格。表现在精神气质上便是悲凉孤独的情感色调,严峻决绝的精神特质。另一方面,作家在

中外文化遗产中汲取的精华时形成其美学风格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这也正是刘# 所说的后天的“学”与“习”的作用。

清代讽刺小说家吴敬#的《儒林外史》,塑造了范进这一士子形象。期间中举发疯的情节最为突出。作者用喜剧的笔法在现实基础上时人物夸张变形,是任务在人们的嘲笑声里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之讽刺小说》中盛赞“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聊斋志异》时称“出于幻城,顿入人间”“令读者耳目一新”。

鲁迅先生还向国内读者介绍俄国作家作品,其中就有果戈里与契诃夫。果戈里的《外套》与契诃夫的《一个小官员之死》写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作品在短暂的欢笑之余,令人产生深沉的悲悯和激愤的强烈感受,是一种“含泪的微笑”。

正是由于鲁迅先生借鉴古今中外文学创作中优秀传统,同时又结合个人的生活感悟,才形成自己创作上的美学风格级悲喜剧融合的美学风格。这种美学风格不仅在当时影响了一代青年,而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仍具有深远的意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孙小圣到此一游
涧河的哭诉
“小蝌蚪”找妈妈
妈妈对我的爱
秋姑娘的画笔
吊兰
学游泳
渌江河
陀螺大战
一封感恩信
钓鱼比赛
老师给同学起绰号
自己遇到的难题是怎样解决的
悠悠球决斗
我学会了放风筝
浅析安乐死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浅论医疗侵权的举证责任倒置法学理论论文(1)
浅析沉默权法学理论论文(1)
网络环境下版权的司法保护法学理论论文(1)
关于隐私权的探讨(4)法学理论论文(1)
罪犯婚姻权论(2)法学理论论文(1)
论单位犯罪的认定法学理论论文(1)
论经济法的价值本质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消费者集体诉讼初探(2)法学理论论文(1)
浅论医疗侵权的举证责任倒置(2)法学理论论文(1)
关于隐私权的探讨(3)法学理论论文(1)
略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缺陷法学理论论文(1)
网络环境下版权的司法保护(2)法学理论论文(1)
破产免责制度的现代理论法学理论论文(1)
论单位犯罪的认定(2)法学理论论文(1)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教案
《四季》教学设计
《爷爷和小树》课后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案
《乌鸦喝水》阅读学案
《乌鸦喝水》阅读
《乌鸦喝水》阅读教案
《四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司马光》课堂实录
《司马光》阅读片段赏析
《荷叶圆圆》教案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阅读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阅读课后研究活动
《司马光》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与思考
《比尾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