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0
农村环境对中小学生品质形成的影响
农村环境对中小学生品质形成的影响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素质偏低,尤其是偏远农村,方方面面都比较落后。农村学生在思想道德、受教育水平上同城市学生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孩子形成良好品质的摇篮,而农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家长文化素质偏低,以及长期封闭落后沉积下来的陋习等使得农村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1.农村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良好品质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农村家长大多文化素质较低,高中以上文化的很少,大多都在初中文化以下 。他们大多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相当一部分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要么溺爱孩子,要么拳脚相加,特别是在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不懂得用孩子接受的方式去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对自己的言谈还是处事时不注意对孩子的积极影响,说谎、说脏话、不讲诚信、爱占小便宜、不尊重他人等行为,孩子在不经意间时时处处受到影响,直接导致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
2.农村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方法陈旧,直接影响孩子的道德素质。大多数农村家长都认为让孩子吃好、穿好,在家在学校不受委屈就保证了对孩子的爱,有的甚至教孩子一些错误的认知和行为,不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农村家庭结构导致溺爱,溺爱不利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现在的农村家庭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小时候大多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隔代溺爱程度要比其父母严重得多。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无论是否合理,都盲目满足,什么都依着孩子,又什么都不放心孩子,应该孩子自己做的事也由他们包办了,孩子失去了自己面对做事情的勇气和经历,这使得孩子很难形成独立、自信、关爱他人等品质。
4.“单亲子女”和“留守儿童”极易形成不良品质。近年来农村离婚率有所上升,单亲孩子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进城打工、经商的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又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缺失父母的关爱,缺少应得的家庭教育,致使孩子心理脆弱、思想偏激,不能正确面对生活、善待自己、理解别人、冷静思考,极易产生不良
的思想倾向。
二、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受农村教育管理理念、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学校德育环境远落后于城市,多种因互制约了农村中小学德育水平的提高。
1.农村学校管理者对学校德育建设不够重视,不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文明礼貌教育。在德育工作上总是表面文章做得响,实际做的少,德育工作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形式来抓,正是这种管理理念削弱了农村中小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践行能力。
2.农村学校德育途径单一,大多学校只通过品德课进行,缺乏对学生心理辅导和道德实践和各学科的积极渗透。由于一些农村学校班级人数少,学校网点多,又缺少教师编制,专任教师几乎没有,大多为兼职教师而且极不稳定,教师的教学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德育水平差距变大。
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相信只要农村学校能够提高认识,注重方法,克服农村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在我们的校园,在我们的生活的角角落落,文明之花就会常开常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两只蜗牛
- 合作
- 成长的烦恼
- 合作
- 给痛苦一个流淌的出口
-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 敬畏生命
- 幸福与感动
- 流星雨遐想
- 再谈敬畏生命
- 爱风的女孩
- 心口的涌动
- 父亲的胸怀
- 蓝色枫叶
- 心情卡片
- 我是如何被戴上“林彪黑秀才”帽子的
- 降低物流成本,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
- 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研究
- 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
- 1964年毛泽东表扬了《解放日报》
-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
- 袁水拍和武训历史调查团
- 中南海里“大炼钢铁”
-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生态思考
- “跑警报”“躲空袭”的山城岁月
- 李康年1958年“悔改计划书”
- 郭沫若为序的《养猪印谱》缘何尘封半个世纪
- 蒋介石与蒋纬国父子情深
- 顾顺章叛变之后(下)
- 外部融资依赖、金融发展与出口贸易增长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七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四
- 为什么根向地下长
- 《植物妈妈有办法》词语教学例析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八
- 为什么植物在泥土中生长
- 树木的年龄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五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三
-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二
- 植物妈妈如何播种
-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植物为什么能预测地震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