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5
儿童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基金项目:本文受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级科研项目立项资助。项目名称:儿童文学中的荒诞性翻译,立项编号:12YY01
摘要:《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名著,同时也是荒诞文学的经典之作。然作者在最初创作时是为一十岁的小女孩作,因此该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语言上均符合这一阶段儿童阅读。本文从原著中荒诞表达入手,探讨不同译本对荒诞表达的处理方式,在原文基础上是否进行了创造性叛逆,分析其是否适合具体运算阶段儿童阅读,以期对这一阶段儿童文学中荒诞表达的翻译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式。
关键词:荒诞性;创造性叛逆;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文学
一、《爱》文本中的荒诞性体现
荒诞首先是一种哲学观念,是对人的存在以及周围世界的评价。荒诞观念认为:世界是无意义的,也是不可理解的,它显得混乱和缺乏逻辑。荒诞文学与西方传统文学中宣扬的“理性”观念强烈背离,明显的表现在有悖于情理而显得滑稽可笑。
(一)语言的荒诞
(二)内容的荒诞性
《爱》的整个故事都是建立在荒诞的体系之中。从爱丽丝掉进兔子洞那一刻开始,她所经历的遭遇的一切都是荒诞的。例如吃了能变大变小的毒药和蛋糕,在眼泪的池子中游泳,向毛毛虫请教,随时都吆喝着要砍头的皇后及用火烈鸟作槌球棒,活刺猬作槌球的槌球比赛。作者还借用荒诞不羁的内容表达了其对政治的不满。在第十二章“爱丽丝的证词”里作者嘲弄了某些荒诞的似是而非的歪理和强词夺理。在那次荒唐的审判中,被告被指控写过一封可以作为罪证的信。被告分辩说这信不是他写的,因为没有他的签字。国王象抓住了把柄似地得意地说:“你没有签名,那就更证明你心里有鬼,要不然你就会光明正大地签上你的名字。”这样的荒诞“逻辑”,也多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二、创造性叛逆
意大利著名美学家克罗齐说“如果翻译冒充可以改造某一表现品为另一表现品,如移瓶注酒那样,那就是不可能的。在已用审美的办法创作成的东西上面,我们如果再加工,就只能用逻辑的办法;我们不能把已具审美形式的东西化成另一个仍是审美的形式。”因此,当在一种语言环境中产生的文学作品被“移植”到另一种语言环境中去时,为了使接受者能产生与原作同样的艺术效果,译者就必须在译语环境中找到能调动和激发接受者产生相同或相似联想的语言手段。这实际上也就是要求译作成为与原作同样的艺术品。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已经取得了相同的意义,文学翻译也显而易见不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的转换,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借用茅盾先生的话说:这样的翻译,自然不是单纯技术性的语言外形的变异,而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外形,深刻地体会了原作者的艺术创造的过程,把握住原作的精神,在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中找到最适合的印证,然后运用适合于原作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遗地再现出来。这样的翻译亟需译者在忠实于原作的精神上,发挥工作上的创造性。我国文学大师郭沫若也说:“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的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因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除了语言文字的转换,还要考虑与原创作者几乎相同的问题:如何使所叙的事件生动有趣,如何使所塑造的形象富有魅力,如何使人物的语言具有个性,如何使作品体现一定的风格,等等。因此,在文学翻译里,无论是译作胜过原作,还是译作不如原作,这些现象都是文学翻译的创造性与叛逆性决定了的。文学中的叛逆性,就是反映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造成的一种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创造性与叛逆性根本无法分割开来,它们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创造性叛逆实际上是文学传播与接受的一个基本规律,甚至可以说,没有创造性叛逆,也就没有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创造性叛逆反映的是文学翻译中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不同文化的误解与误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九江长江大桥
- 我们的学校
- 音乐喷泉
- 神奇的喷泉
- 美丽的杨槐树
- 街头夜景
- 月色
- 鼓楼广场
- 令人喜爱的秋天
- 我的校园
- 马路变宽了
- 别具一格的竹楼
- 去珠海游玩
- 游李坑
- 峨眉山
- 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之我见
- 试论信息化的校园突发事件对策研究
- 关于构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
- 试析电子小报设计看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
- 试析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
- 简论新生本科院校考试改革的思考
- 简析当代大学生信息检索课堂逃课行为及其自主性因素
- 关于高校学代会现状研究与制度创新
- 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
- 试析高职院校精品教材建设初探
- 试析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
-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与教育对策
- 关于独立学院发展中之“三T”战略
- 关于加强现代大学管理中的文化建设
- 对于哈佛大学软实力浅析
- 《画》探究活动
- 《画》段落大意
- 《画》古诗今译
- 《画》课文导学
- 谜语
- 《画》中心思想
- 《画》课文导读
- 《画》形近字多音字组词
- 《画》课文题解
- 《画》学法指导
- 《画》词语解释
- 《画》诗句分析
- 《画》好词好句好段
- 1.《画》教学设计
- 《画》难句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