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营造高效课堂氛围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对艺术的向往是走在完美路上的永远追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呢?教学艺术是教与学的艺术,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取得传播知识、培养能力与学会学习的最佳效果,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不断探索与研究。
案例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一年级的一次练习课中,我拓展了关于平抛运动的一道题,用常规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觉得自己把题讲得很到位,具体的方程式也写在了黑板上,自己非诚满意,学生听得也应该不错。几天后的月考,恰恰就考了这道题,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我对比了一下本题各班的得分率,而结果却出人意料,我班得分率并不比别的班级高,甚至个别班级超过了我班,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此后,我进行如下的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满堂灌,学生接受到的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往往只是走马观花,左耳听右耳冒,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教师专注讲解,忽视了学生的理解、消化与反馈的过程。虽整个课堂教学内容量很大,但学生掌握得却很少,忘记得也很快。这成了一个很低效的课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我们看看原来课堂的实际。教师在前面侃侃而谈,下面学生干什么呢?有的学生因为一个画面而大脑短路,两眼发直;有的切切私语,不断问老师讲的是什么;还有的在教师的催眠下昏昏欲睡。学生的表现和教师的讲授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教师费力不讨好。所以,教师绝不能陶醉于追求教学艺术的完美,而更应关注教学的另一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
案例二:把时间还给学生
课堂上要给学生整理、思考、反思的时间。经过深刻反思,我在习题课教学中,把典型例题给学生,让他们思考并来讲解思路,我最后总结。在此后的多次考试中,我班的教学成绩都名列前茅。我仔细研究了各题的得分情况,有的题我班得分率要高于其他班,高分的各题都是我上课重点夯实,也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的试题。经过这样的教学改进,我觉得收获很大。或经小组讨论相互启迪与头脑风暴,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指导、补充与点拨,课堂氛围不仅热烈,学生掌握得更好。把课堂上应该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掌握知识,有了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无论是在知识的掌握和知识记忆的存留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这是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更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案例三:合作探究优势显著
关于《力的合成》一节的教学,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通过生活实例,两个小孩可以提一桶水,一个大人也可以提一桶水,那么他们的效果相同,讲解什么是合力与分力,通过实验演示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内容,用平行四边形计算合力。总结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关系及变化。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合力与分力、力的合成和分解等基本概念;小组分组实验合作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法则;之后把问题都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补充、指导与点拨。我把两种教学效果在自己教课的两个班级进行了对比。从课堂效果来看,前者课堂非常沉闷,个别学生昏昏欲睡,目光呆滞,游离在课堂之外;后者,每个学生都必须去整理总结知识点,在小组的互相交流中把基本概念掌握得很好,对自己实验探究得出的规律从心里更信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应用。从作业反馈来看,前者作业完成不如后者,而且相差很多。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教师还非常辛苦。我们必须在整个教学中,很好地渗透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的一部分时间还给学生。
案例四:讲评模式的对比教学
试卷讲评是对学生近期所学知识、规律、解决问题能力的效果的检测反馈,是帮助学生自我发现弱点的重要时机,像晴雨表一样可以让学生观察出自己对近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像一个驿站一样可以让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及近期的教学进行反馈与反思。我把自己总结的试卷讲评课的做法归为三种模式。模式一:把答案给学生,从头到尾把题讲一遍。模式二:把答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几分钟,教师把得分率比较低的题讲一遍。模式三:答案给学生,学生思考几分钟,之后把题按得分率进行分类。得分率在70%以上自己解决;30%到70%的小组讨论,学生来展示,讲解;小于30%的教师来讲解,之后来讨论。在一次考试中,笔者针对三种模式在所教的三个班级进行了对比。几个星期后的一次测验中,我把讲解的几道题进行了渗透,考试结束后,计算了一下几个班级掌握的情况,模式三教学效果大大地超过了前两种。
结束语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最大化,理解的知识才会记忆深刻,能够达到更长久的记忆。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思考,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一个崭新的课堂教学场面就出现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有口难辩
- 下军棋
- 打折背后
- 那份特殊的礼物
- 愉快的一天
- 让座风波
- 烧烤
- 难忘的广播操比赛
- 爱惜粮食
- 初冬瑞雪舞家乡
- 宽容在我心,阳光伴我行
- 那天,我真快乐
- 深受启发的事
- 吃火锅
- 我家的环保行动
-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应注重应用计算机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 论张艺谋电影文本的文化接受与阐释(1)
-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学习
- 论“第六代”电影中的保守倾向(1)
- 新中国的文艺实验:1949年到1966年的“人民电影”(1)
- 谈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 电视技术发展与电视传播观念的变革(1)
- 关于职业院校英语课堂互动因素及策略研究
- 突出实用强化普及大力推进教育信息技术建设科学化
- 从电影发展战略的观点谈电视电影(1)
- 《电视节目主持人与体态语言学》(1)
- 视小学数学学习新方式— —充分体验数学学习
-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与思考
- 科学童话
- 中国暴雨漫谈
- 雨天的歌
- 植物的光合作用
- 华西秋雨和巴山夜雨
- 《雨点儿》教学案例
- 两只小鸟
- 春南夏北 转眼落雨
- 雨,落在校园里
- 下雨之前
- 为什么植物需要水分
- 一毫米雨量究竟有多少水?
- 关于“雨”的知识
- 雨点儿有多大?
- 由《雨点儿》衍生开的……──仿写《雨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