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3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之二
教材简析
《小松鼠找花生》是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20页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与课题呼应又发学生思考。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而,在面对低年级学生缺乏注意、分配能力差等特点,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在读得连贯、顺畅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领悟。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1个偏旁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画面:小松鼠)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瞧,它是谁?
2、齐读课文,它东张西望在找什么呢?有没有找到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标好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学生评价。
3、指导生字和有些长句(这一设计为学生铺路架桥,降低了朗读的难度)
三、细读课文,促进感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出示花生画面)这就是花生,你能给小朋友介绍一下吗?
(3)指导朗读
[直观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花生开花的美丽景色,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多美的花生呀,小松鼠好奇极了。
(1)分角色朗读对话
(2)松鼠认识了花生心情怎样?它为什么高兴?指导学生朗读它想……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过渡:小松鼠有3个美好的愿望它盼啊盼啊,它找到果子了吗?
(1)轻读第三、四自然段,全班交流,抓住每天、都、等啊等啊,、也,并进行朗读指导。
(2)老师引导读第五自然段:所以小松鼠感到奇怪,自言自语地说:……
(3)指导朗读自言自语地说……(可以加上动作、神态)
(4)表情朗读
4、突破难点
(1)(出示多媒体画面)小朋友,你能告诉小松鼠,花生躲到哪里去了吗?
(2)用因为……所以……说,为什么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了,小松鼠也没有看见一个花生。
[以问促读,问促结合,有效地组织起学生的注意及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
四、回归整体,表情朗读
同桌朗读,边读边辅以动作、表情,把小松鼠找花生的情景形象地表达出来。
[课堂演读,变讲台为舞台,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升华]
五、指导书写,教认新偏旁。
1、练习生字并找朋友
2、学新偏旁,田字格和母字部注意每的笔顺。
3、学生看笔顺图,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生病了
- 我爱椰子树
- 捡石子
- 放鞭炮
- 我爱祖国的春天
- 引蛇出洞VS守株待兔
- 小山
- 淘气的小猫
- 妈妈生病了
- 我家的小鱼
- 新年前夕
- 春天的新发现
- 童年趣事
- 妈妈发烧了
- 我给妈妈做饭吃
- 论析互联网与音乐理论学习
- 试论音乐理论术语中的“调”与“调性”
- 浅谈钢琴触键
- 浅论合唱指挥应具备的素质
- 论析音乐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堂讨论
- 试论音乐欣赏与人的内在和谐
- 道教音乐研究综述
- 运用艺术学原理谈呼吸在歌唱中的作用
-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的护理
- 浅析毕达哥拉斯与其音乐论
- 人民的鸦片?——对莫扎特的《加冕弥撒》的神学思考
- 让小学生快乐地学习音乐
- 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
- 试论近代“教育新潮与我国早期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 浅论高师音乐教导中的微格教学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之二
- 《称象》教学设计之六
- 《称象》教学设计之五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之一
- 《称象》教学设计之二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之二
- 《称象》
- 《称象》第二、三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称象》教学设计之一
- 《称象》教学设计之四
- 《称象》 四步程序式教学设计
- 《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称象》教学设计之七
- 《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称象》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