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5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白杨
教学目标:
1.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分析人物言语,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在读中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期望。
4.练习背诵课文中的片断。
教学重点:
在读中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言语,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15课,齐读课题——白杨。
二、默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白杨、爸爸
三、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浏览课文,找出哪一自然段直接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第14自然段)
2.出示第14自然段,默读此段,提出问题。
板书有价值的问题:介绍白杨?爸爸表白?
“我”不理解什么?又理解了什么?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①抓住字词,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②分析人物语言、神态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③试着把你领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4.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四、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定教)
(一)课文介绍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1.从第13自然段得知:白杨树很直,很高大,哪里需要它,就在哪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它总是那么坚强……也不动摇。
板书:坚强、不动摇。
A.请二名同学概括白杨树的特点。
B.指导朗读,读出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从(1—3)自然段了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A.读一读描写白杨树生长环境的句子。
B.谁还了解关于大戈壁,大沙漠的情况,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C.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白杨树依然生长得那样高大挺秀,一种怎样的情感油然而生呢?请你带着这种情感,读一读1—3自然段。
D.指名读一读——评一评——再读一读。
(二)爸爸表白了什么?
A.读一读17自然段,体会爸爸的思想。
B.概括爸爸的表白内容:爸爸想让孩子也像白杨一样,不软弱,不动摇,哪里需要就在哪扎根,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像白杨一样保卫祖国的边疆。
C.指导朗读。(读出字里行间饱含着的爸爸的殷切希望)
(三)小结:
白杨树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软弱,不动摇,爸爸也像白杨一样,坚强的扎根在边疆的建设中,作者把爸爸和白杨联系起来,是因为他们都是戈壁滩上的卫士,这种以物喻人的写法,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无限的真情,有利于作者情感的抒发,这种写作方法,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同时,也鼓励同学们试着用一用这种写作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孩子们不理解什么?又理解了什么?
A.先自由发言,再把文中相关内容读一读。
B.试着填写表格。
他们只晓得:爸爸在新疆工作是自愿去的
他们不晓得:为什么自愿去?是怎样工作的?
你的理解:为祖国边疆的繁荣、富强
他们只晓得:爸爸接他们去那里读中学……
他们不晓得:为什么接他们去?
你的理解:从小扎根在那里适应那里的恶劣环境认识边疆,长大为边疆做贡献。
他们只晓得:他们先坐汽车,再坐火车……
他们不晓得:这么远的新疆是什么样的?
你的理解:过去的新疆是荒凉的大戈壁,环境恶劣。现在的新疆也很美丽、富饶。
又晓得:在通向新疆的路旁,有许多高大的白杨树。
不晓得:许许多多的白杨树代表了什么?
你的理解:建设者
C.根据提示,试着背一背15—16自然段。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了解了白杨的生长环境及特点,明白了爸爸所表白的心声,还帮助孩子们解释了一些他们不晓得的问题,收获很大。
老师也提出了2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解答。
1.课文中两次写到爸爸的沉思,爸爸会沉思什么?
2.课文中两次写到爸爸的微笑,一样吗?
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这些问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过小年
- 感受国庆60年
- 美丽的祖国
-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
- 城里孩子
- 我的北京之梦
- 寒假
- 美丽的秋天
- 冬天
- 第一次坐飞机
- 我的奋斗
- 甲醛的自述
- 送给妈妈的贺卡
- 读《童年》有感
- 故宫导游词
- 在“八一”复员退伍军人联欢座谈会致词
- 宗教工作总结
- 机关档案升级工作总结
- 如何做好监理工作总结
- 信访局上半年信访工作总结与下半年工作打算
- 局年度干部培训工作总结
- 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 月份工作总结和月份工作计划
- 上半年乡镇信访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
- 总务主任述职报告
- 2009年上半年县统计局城调工作总结
- 上半年乡镇信访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
- 创建农村基层党建“红旗村”工作总结
- 2009年上半年信访工作总结
- 区教育系统妇女工作总结
- 韩国农村振兴厅: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农科教相结合
- 订单农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文本制度比较与实践反思
-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盲点、难点和亮点
- 乡村精英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
- 乡村选举:利益结构和习惯演进——岳村与南村的比较
- 我国历史上的土地利用*
- 尽快建立基于预防的全社会的风险管理岗位职责体系
- 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土地租佃制度与农村社会经济
- 乡村债务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 村民自治决策过程的三层分析
- 村庄的建构与解构
-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读不懂毛泽东 理不清当代中国农民问题
- 公共财政框架下农村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
- 李白与酒
- 李白和杜甫历史道路的殊途同归
- 李白为人
- 李白名字趣话
- 天生我才必有用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
- 诗仙
- 《古诗两首》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 李白邮票
- 李白的足迹
- 李白诗歌中的“勾践灭吴”
- 李白墓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