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在山的那边》说课设计

《在山的那边》说课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在山的那边》说课设计

【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依据,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以朗读贯穿始终,在师生平等互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赏析能力,给学生以有益的人生启示。

一、说教材

《在山的那一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首诗歌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典范之作。

二、说目标

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意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

2、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意在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及审美情趣。)

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意在引导学生在熏陶感染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2同时又是本课的难点。

以上目标的确定依据了新课标、单元学习目标、诗歌特点及学生实际。

第一:《新课标》对诗歌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本课所在单元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人生,还要提高朗读能力。”

第三:丰富的想象、浓烈的感情、简约的语言是诗歌的基本特点。本文语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及深刻性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学的重难点。

第四:对于刚踏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对于诗歌的知识知之甚少,因而只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整体感知形象,初步体会作者情感即可。

三、说教法

为达成目标,我准备采用的方法有:创设情境法、朗读指导法、诱导点拨法。

1、创设情境法:

诗以情成篇,以情动人。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一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引起共鸣的氛围。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大山绵延不绝的画面,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范读时,以钢琴曲《海边的星空》配上优美的画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讲析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板书,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2、朗读指导法:

有感情地朗读是诗歌朗读的最高境界,但对初一学生来说较难达到,因而应加强朗读指导,我将通过示范读、指导读等形式从停顿、节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3、诱导点拨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则是学生的引导者,因而诱导思维,指点迷津、宏观调控应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四、说学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情感及凝炼形象的语言。

2、联想想象法:学会展开联想与想象,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精炼准确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

3、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诗中意象含义的理解,对语言的品味及情感的把握,都应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通过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燕子回家了
快乐五一
驴与蚂蚱
读《落满霞光的竹林》
小英雄林浩
清明扫墓
画错了地方
小燕子回家了
运动会
我们的小飞机
我们的航模
小燕子回家了
《奇怪的大石头》读后感
快乐的冬天
吹泡泡啦!
企业职工业余党校学习的思想汇报
入党积极分子的2月份思想汇报
3月份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
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思想汇报样文
大学生500字入党思想汇报样文
2011年1月份最新入党思想汇报例文
2011年2月份最新参加党校培训的思想汇报
2011年公务员的入党思想汇报样文
2011年2月中旬大学生思想汇报例文
2011年2月份工人的入党思想汇报
入党积极分子2月份最新思想汇报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思想汇报
工人入党的最新思想汇报范文
三八妇女节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
大一学生的入党思想汇报参考
电动机电气故障及检修的论文
关于建筑电气设计施工中与结构相关若干问题的讨论
京津塘高速公路给我国公路建设带来了什么
联网收费系统若干问题的探讨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检查重点
沥青路面产生不平整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初探
国际安全的基本哲理范式 
高层住宅楼应急照明设计问题
变电站接地设施的防雷工作
直流系统的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
建筑电气设计常见病剖析
某住宅楼变配电室施工组织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矿山机电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和应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之二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二
《听听,秋的声音》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之二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三
《玩出了名堂》片断赏析
《风筝》教学设计之二
《灰雀》片断赏析之二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之二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四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之二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二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之三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之三
《灰雀》教学设计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