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05

《童趣》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童趣》一文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且篇幅相对较长,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上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本文作者童年之趣,不让学生探究过难、过深的问题,就不至于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畏惧心理,从而让学生对文言文简洁典雅的特点产生好感,为今后学习文言文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激趣──读趣──探趣──品趣──找趣──创趣六个环节,一“ 趣”串珠,思路清晰。既注重 了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文言文的诵读训练,又给学生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学会创造的能力。

【教学方法】

1、诵读发:重视朗读和背诵。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习得语感,培养能力。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2、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法: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难点问题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四人为一小组较合适),合作解决,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与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老师适当引导、点拨和评价。

【学法指导】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用心学,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要注意熟读、领悟、积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文言文阅读要注意语气、节奏、速度和情感等问题。

⑵ 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

⑴ 过程:六大环节为:导入(激趣)──朗读(读趣)──翻译(探趣)──研读(品趣)──练习(找趣)──拓展(创趣)

⑵ 方法:运用“诵读法”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法”,教师授之以法,学生得其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作者明察秋毫的观察力,和那颗鲜活生动、充满奇思异想的童心,使这篇文章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向作者学习借助观察和想象,寻找生活乐趣,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多遍,做到读正确、读流畅。

2、看看课文下的注释,了解作者,能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查工具书找出答案,查工具书仍找不到答案的等到课上和同学老师一块解决。(可设置“质疑卡”“疑难卡”交给老师,老师选择典型性问题在课上提出与同学一起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室、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一首诗《童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边朗诵,边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理解)

童年

童年,是我们人生旅程中极其美好的一段时光。

童年是一支清亮的歌;

童年是一首纯真的诗;

童年是一颗晶莹的露珠;

童年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

童年是一只飞向憧憬的小鸟;

童年是一颗闪烁不定的星星

……

今天我们要学的《童趣》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二、朗读(读趣)

1、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正音:

童稚 zhì 藐 miǎo 小 鹤唳 lì 云端 凹凸 āo tū 土砾 lì 沟壑 hè 怡 yí 然

3、教师提示、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明确:文言文朗读要根据句意停顿,不要读破句子。

⑴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⑵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⑶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⑷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⑸ 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4、老师范读,生体会朗读的情感与语调:

明确:文言文阅读要注意语气、节奏、速度和情感等问题。本文应该以一个老人回忆往事的那种恬淡、悠然,但又饱含愉悦的情感来读。

5、指名朗读。

6、布置学生再读,边读边体味情感。

三、翻译(探趣)

1、学生分组合作,用现代文翻译课文,教师走下讲台指点。

2、指名翻译,意思合理就加以鼓励。

3、分小组创造性翻译课文。

(目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出示幻灯片)

从下列三种假设的情景中任选一种:创造性翻译课文

⑴ 假如这些事是你亲身经历,你在翻译中需加进你自己的感受。

⑵ 假如你是童年沈复的朋友,要求你以“童年的伙伴”为题创造性地翻译课文。

⑶ 假如你是沈复的师长(父亲、母亲、老师),请以“儿子(学生)的傻事”为题,创造性地 翻译课文。

四、研读(品趣)

1、教师提出问题:作者记叙了儿时哪几件“物外之趣”?

⑴ 观察蚊飞的乐趣。

⑵ 把草、虫、土砾拟作森林、野兽、丘壑。

⑶ 惩治虾蟆,为小虫打抱不平。

(这一步要让中下生有发言的机会,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学生敢说、乐说。)

2、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决:

⑴ 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让学生各抒己见)

引导理解: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

教师小结: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作者明察秋毫的观察力,和那颗鲜活生动、充满奇思异想的童心,使这篇文章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所以说,观察是写作起步的基础,联想是文章飞翔的翅膀。

⑵ 品味语言特点,自由发言后,教师小结:作者以生动的笔调,简洁的语言,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并通过“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呀然惊恐”等语句表明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出了一种“物外之趣”。

3、学生疑难问题解答、质疑(学生疑难卡和质疑卡上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提出来让全班同学讨论):

可小组互相解答,解答不了的全班商讨,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如学生可能会提问:癞蛤蟆已捉在手,作者打了它几十鞭子,它竟没有死,为什么?“我”为小虫抱不平,对癞蛤蟆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其处死?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将癞蛤蟆打死,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答案不求一致,学生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五、练习(找趣)

1、请同学们边读边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寻找梳理文中字词:

⑴ 找出文中义同字不同的字。

⑵ 找出文中字同义不同的字。

⑶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简单讲解什么是通假字)。

⑷ 找出文中的成语。

2、学生分类寻找、整理:

整理内容大致如下。

义同字不同的字:察──观──视──见 唳──鸣 素──白

字同义不同的字:观 昂首观之 (看)

作青云鹤观 (景象、景观)

察 明察秋毫 (看到、看清)

必细察其纹理 (观察)

神 定神细视 (精神、注意力)

神游其中 (感受、想象)

时 余忆童稚时 (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 (经常)

成语: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怡然自得

通假字:项为之强 “强”通“僵”。

六、拓展(创趣)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有这类趣事么?如有的话,告诉我们大家,我们都来分享你的乐趣。

(教师可说自己小时侯的趣事:过家家,视布娃娃为孩子、骑小板凳想象为骑马开火车等)

学生互相说,指名说。

七、总结

童年的确是一朵七色花,它充满阳光、充满诗意、充满幻想、充满希冀。童年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祝愿大家在初中阶段善于寻找、体味更多的乐趣,让你的青少年时期过得比童年还要美好。

八、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建议:本课内容较多,也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为两课时完成。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同龄人
天使撑起的绿荫
请文明养狗
我的名字
中国人的公德
我不再灰心
举手之劳
快乐的飞雪
《夏洛的网》读后感
《鸟的天堂》解说词
汕头城区的新貌
幸福的味道
我的名字
我的名字
试论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试论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思考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契约化视角下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试析网络时代下的儒家道德思想教育
关于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的思考
试论“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试论思想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试论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的机制构建
试论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途径
关于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关于化学教师教育中化学思想教育的探索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描述论
试论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
试析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
试论根据高职学生特点进行思想教育
《智取生辰纲》学习要点及方法
《智取生辰纲》课文背景知识
《智取生辰纲》疑难解析
《智取生辰纲》审美鉴赏
《智取生辰纲》同步达纲训练
《智取生辰纲》重点难点突破
《智取生辰纲》同步达纲练习
《智取生辰纲》线索分析
《智取生辰纲》强化练习
《智取生辰纲》词语解释
《智取生辰纲》句段品味
《智取生辰纲》研读赏析
《智取生辰纲》写作特色
《智取生辰纲》重点难点讲解
《智取生辰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