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1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给加粗的字注音:
济南 镶边 水藻 敞 澄清 贮蓄 伦敦
⑵ 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解释词语:
响晴、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
⑶ 能掌握本文的文学常识。
⑷ 学习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和修辞手法对景物描写的作用。
⑸ 能北育第三自然段。
2、能力训练点:
抓点景物的特征,进行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
3、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济南的冬天》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式笔细描,使读者不仅感到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感到雪的情韵,雪的内在美。
【学法引导】
1、这是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先朗读课文,或者听朗读录音,自学生字新词。摘录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课堂交流。
2、教学本文,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首选归纳一下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的主要特点,概括一小节的具体内容,弄清作者是从那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其中蕴含了作者的感情。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抓住景物的特征,对自然景物倾注着真情实感,情景交融,生动细致的描写景物。
2、疑点:
对结尾的理解。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时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3、解决办法:
讨论、点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师生互支活动设计】
1、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齐读、散读等,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描写。
2、在反复讨论、互评探讨中领会辞手法的应用对影物写的作用。
3、讨论解决对文末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冬天马上不要来了,一想到冬天你会有那些感爱呢?
明确目标:略。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学生正音释词:
注音:
济(jǐ)南 伦敦(dūn) 敞(chǎng) 水藻(zǎo)
贮(zhù)蓄 镶(xiāng)边 澄(chéng)清
2、解词:
设若──假若
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响晴──(天空)晴朗无去
2、文章的最后一段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然后说说文中的“这”指代那些内容?
3、学生讨论指代内容,学生发言,互评纠正。
课文的第一段写济南是个温晴的宝地;第二段济南周围有小山环抱,因而是个暖和的理想境界;第三、四段写济南的小雪宜人;第五段写济南的暖水澄清,这些都是“这”所的内容。解决疑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是怎样得出这一特点的?
三组对比,得出济南冬天“温晴”和特点。以下济南冬天的特有景色,都是在此基础上的描绘,它奠定全文写景的基础。
2、叫一学生读第二自然段。作者写济南的小山是怎样的?抓住了小山什么特征来写的?
⑴ 作者先从虚处幻想出一个理想的境界,说出这个幻想的境界是怎样的?(学生读出)济南就是作者幻想的理想境界,为什么?(学生回答)从而烘托出一个舒适自然温暖的环境。
⑵ 作者是怎样写小山的?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温晴”的自然条件。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小摇篮”的比喻,“看护者”的比拟,透出了“小山”的温存体巾的抚慰,济南正如摇篮中的宝宝甜甜地睡了,照应了作者的设想“暖和安逸地睡着”。
⑶ 为什么说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从侧面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
3、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济南的小雪有何特征?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学生讨论解决)
⑴ 济南小雪的特征是──妙。本段围绕“妙”字描绘了雪后的山景,自上而下,依据空间顺序进行细致的描写。作者笔下的“小山”如同“欲展娇姿却又含羞的少女般”,这样妖美的景色作者“妙却能言”,足见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语言功底的深厚,感情的投入。
⑵ 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来写“小雪”的“妙”?(从文中找出来,展开讨论)
① 用词的准确生动、传神具体。如“镶、穿、露”,即形象地写出了当时“小山”的状态,又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的余地。
② 形象的比喻、动情的拟人,似乎使人们看到了小山的“欲露又羞”的形态,达到“妙却能言”的地步。再如“雪后矮松像日本看护妇”,写出小山下雪后矮松的柔美;“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全句运用了似人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小山像穿着一件好看的花衣,给读者以真实动的人生活感。“更美的山的肌肤”,可理解为“不久春天来后满山的花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真实地反映了大自然的美景,有写出了“雪后小山的娇气”,为什么说“露出点粉色”?(阳光斜射在山坡上的余辉。)
本段写雪后的小山,用一个“妙”字,突出了小山雪后秀美的景色和媲美的,整段比喻生动,是写景的美文。要求学生用3~5分钟背诵此段。(背诵比赛,按写作顺序来背。)
⑶ 找一个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文中写到“这是张水墨画”,什么是水墨画?什么这样说?(学生说出即可)作者边用两个“卧”字有何妙处?(作者连用两个“卧”字写雪后的山村,形象而又传神,同时,又照应了作者是想像中的“暖和安逸地睡着”。)
4、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什么?(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作者怎样写水的?水是“多情”,“为了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它不忍得冻上”,写水突出济南的“温晴”的特征。文末写自上而下,整个济南是一块晶莹绚烂、玲珑剔透的水晶,赞美济南是个人间瑰宝,正是因为有了以上描写才如是赞美,与“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照应。
四、总结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形象的描写,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展示了人间瑰宝的济南,通过对济南冬天的赞美,寄寓着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挚爱。我们应向作者学习热爱祖国山河的精神。
五、作业
写一篇安阳的冬天或你所喜爱的异地之冬。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一、作者简介
山
二、济南的冬天 ────温晴 雪
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未来的家
- 人文桐乡
- 有惊无险
- 心爱的土豆
- 重返师门
- 童年傻事
- 都是闹钟惹的祸
- 童年的趣事
- 有个男孩想变瘦
- 骑“多人车”
- 生活是快乐的
- 说说我自己
- 军训——人生之旅第一步
- 爱学字的爸爸
- 梦游天庭
- 试析对创新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模式的探索
- 试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实训能力标准及其要素
- 试析新制度经济学视阈下职教城建设策略探讨
- 浅析基于职业岗位要求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研究
- 试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 试论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 试论微博新传媒的高职生就业观教育
-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的伦理诉求
- 简析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 试析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深化高校思政工作
- 试论职校机电专业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的对接
- 试析心理社团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 试论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缺点与对策
- 试论高校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与途径
- 浅析世界产业发展动向对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
- 《秋天》实录片段及点评
- 绝妙山水不朽诗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 《天净沙·秋思》的映衬技法
- “互文见义”的含义
- 《秋天》教学反思
- 关于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的教学建议
- 《古代诗歌五首》课题研究
- 断肠碎心的悲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秋天》课堂实录
- 《古代诗歌五首》有关资料
- 《秋天》教学后记
- 《西江月》运用的艺术手段
- 古诗的鉴赏、评价及考查
- 以诗意解读诗意──《秋天》的教学案例
- 激活创新思维 拓展学习空间──《秋天》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