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2、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通过课件,制作出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布置学生课下认真进行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
【教学设计】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出示课题:绿色蝈蝈。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学生交流有关蝈蝈的文章与图片,学生整体了解感知蝈蝈。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⑴ 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⑵ 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
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出示板书:
绿色蝈蝈
法布尔(科学小品文)
绿色 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拟人
蝈蝈 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三、研读探究
学生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师生在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因为它能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感受;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学生设疑:
1、蝈蝈的叫声非常的优美,但是蝈蝈的发生器官与人的发生器官有何不同?
2、如何看待动物中的同类相食这种现象?
四、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五、巩固练习
1、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2、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课后记】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在课堂中,学生设疑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今后要继续保持着一个环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校园运动会
- 春天来了
- 有趣的实验
- 可爱的小猪
- 参观博物馆
- 可爱的小白
- 第一次买菜
- 新学期新打算
- 扩写《盲人摸象》
- 心爱的小笔头
- 围棋比赛
- 快乐的暑假
- 我是体育委员
- 国庆见闻
- 四川地震
- 差异化营销策略及其实施(1)
- 对于民间艺术的保存和另存
- 当前人民调解制度功能的科学定位(1)论文
- 对于“新感性”的艺术之路的发展
- 简述“中国学派”动画艺术的创作的文献综述
- 论邓小平对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同一性的科学把握
- 推进21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
- 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之刍议(1)论文
- 浅析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监督范围(1)论文
- 谈柳琴戏的探索和研究
- 试论后现代艺术的话语权力
- 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探析(1)
- 对法院文化建设的思考(1)论文
- 企业在跨文化背景下的营销策略(1)
- 墙绘在家居策划中的实用性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4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2
- 《小小的船》教学建议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1
- 《静夜思》教学设计1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3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7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2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1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3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6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4
-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5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0